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将红麻大小植株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离并测定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随着植株大小、植株高度及束纤维不同层次的变化在横向和纵向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推测与红麻纤维发育期间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测定的样品准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处理方法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测定各层束纤维的直径d及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max,计算束纤维的极限抗拉强度σ。结果表明,采用亚氯酸钠-冰醋酸和草酸铵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而且对束纤维的强度影响较小,可以作为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测定的样品准备方法,对准确测定和研究红麻束纤维抗拉强度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5种处理方法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测定各层束纤维的直径d及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Fmax,计算束纤维的极限抗拉强度σ.结果表明,采用亚氯酸钠-冰醋酸和草酸铵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而且对束纤维的强度影响较小,可以作为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测定的样品准备方法,对准确测定和研究红麻束纤维抗拉强度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亚氯酸钠-冰醋酸和草酸铵处理,将不同部位的红麻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层,并测定各束纤维层的纤维细胞长度,探讨红麻韧皮部纤维细胞长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的分离及纤维长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亚氯酸钠一冰醋酸和草酸铵处理,将不同部位的红麻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层,并测定各束纤维层的纤维细胞长度,探讨红麻韧皮部纤维细胞长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红麻麻株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播种愈晚,其比值愈大,比值的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应推迟;延迟收获,其比值明显降低;栽培密度提高,比值减小;增施氮肥,比值降低,磷肥用量增加,比值提高;在群体中,以株高380厘米,茎粗2.3厘米的麻株,其比值最大,麻株过高过矮,过粗过细其比值均低;品系间的比值相差很大,供试的9个品系中,以品系201最大达0.712,品系83最小,仅为0.565。  相似文献   

8.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过去称洋麻,槿麻,台湾称钟麻。我国引种红麻的历史不长,主要是取其纤维,供织麻袋用,但麻袋国内用量有限。据测定,全杆红麻茎中韧皮占40%左右,麻骨占60%左右,麻骨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纤维。韧皮部分单纤维平均长度2.60毫米,全杆平均单纤维长度1.34毫米。据国外资料报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筛选出的四个造纸用红麻品种韧皮,木质纤维细胞形态,化学成分,特殊化学成分以及品种超微结构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ZGR15品种的韧皮,木质纤维细胞长度最长,分别为2.735毫米,0.755毫米,比对照增长2.61%4.86%,胞腔径增大6.9%。ZGR8胞壁较薄,腔径小,纤维细胞长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黄培坤 《中国麻作》1995,17(2):40-42
100多年以来,世界黄麻生产久兴不衰,但近10多年以来,由于合成纤维和集装箱运输取代了部分麻袋,国际市场上稻米价格高,农民将部分麻田改种水稻;以及世界市场上黄麻供需形势的变化,价格不稳定,导致黄麻种植面积、纤维和制品的产量均有所下降,本文报道近10年来世界黄麻、红麻种植面积、纤维和制品的生产、进出口和价格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分析了9个红麻品种在南非地区的产量稳定性.结果显示,在南非纳塔尔地区,红麻产量的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显著.在不同的参试地区和年份中,红麻鲜重,鲜茎产量以及干茎产量均为极显著差异.灌溉条件下各产量指标明显高于干旱地区.本实验还应用了3个不同的参数和方案,评估了这9个品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综合三个参数,EI Salvador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丰产潜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主要农艺性状值降低,个体发育受到影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红麻纤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主要农艺性状值降低,个体发育受到影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红麻纤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的全貌与分布规律,通过采用等速伸长法测得其断裂强力,根据断裂强力的频数直方图的分布趋势,用正态分布的偏度、峰度等参数对其进行分析,用Q-Q图与Kolmogorov-Smirnov(以下简称K-S)检验法检验苎麻单纤维强力的正态性,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有一定偏差,不对称,为右偏尖峰态。同时提出了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指标体系,即运用主体断裂强力、品质断裂强力、平均断裂强力、弱强纤维断裂强力和超强纤维强断裂力五个指标来表征单纤维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黄麻及其纤维2001-2005年生产情况、纤维产量的分布特征和以黄红麻纤维及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的新产品概况分析。结合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收获、沤洗加工劳动强度大、耗工多、脱胶沤洗污染严重,纤维品质受气候及水质等条件影响大;产业链接缺乏协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育种目标单一,种植者自我定位错位,难以适应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副产品利用程度低,影响植麻整体效益的提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加黄红麻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加快黄红麻纤维工厂化快速脱胶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产业内部协调合作,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加快多用途品种选育;充分利用成熟的副产品利用技术,提高植麻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