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我市不少社队采用少回育即全龄每天二回育的饲育方法养蚕。养蚕数量少的觉得此法的好处是“轻松”;养蚕数量多的,因给桑回数的减少而相应增大了每人负担蚕种的数量(小蚕每人负担8—10张,大蚕1—1.5张,均由自己采叶)而觉得“省劳”。但凡采用少回育的又一个共同的难题,张产茧量、张产值提不高,斤茧颗粒太  相似文献   

2.
将蚕台育与少回育进行组装配套,研究配套的蚕台少回育技术。旨在将现有的省力养蚕技术环节进行配套组合,形成配套的新技术体系。组装的技术体系应用后获得省力、省时、省工、养蚕成绩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壮蚕饲养技术落后,仍然延用片叶平面多回育,一次性给叶量多,蚕食桑时踏叶与排粪污染桑叶严重,造成蚕不能饱食和桑叶浪费。改革现行养蚕技术势在必行。我们于1990年9月开展了大蚕立体片叶少回育养蚕技术试验,以期改进养蚕技术,提高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 一、生产试验简况及效果为了探讨省力化养蚕技术,改革饲养方法的新途径,提高养蚕经济效益,从一九八一年起,我省北碚、南充、三台、阆中等蚕种场先后试行了家蚕少回覆盖育法(简称少回育,下同)。在参考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实践,逐步完善、充实,少回育技术初步形成了规范化。少回育决不是单纯为了减少劳动时间,简化技术操作,而必须是在保证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给桑次数,应以蚕儿饱食  相似文献   

5.
<正> 一、少回育的好处少回育养蚕就是蚕期每天只喂2—4次桑叶,用这样的方法养蚕与过去的高温多回育相比,产茧量基本一样,但从节约桑叶、劳力等方面少回育有很多优点: 1.劳动强度小。喂桑次数减少了,原来每天喂10—12次桑叶,费劳力多。推行少回育后每个劳力可以多负担饲养量,小蚕期每劳可喂7—8张,大蚕可喂2张以上。总的可节约30—40%的劳力。同时、把喂蚕时间合理安排,每日2回育安排在6时、18时。每日3回育安排在6时,14时,21时。每日4回育安排在5时、12时、17时、22时,养蚕人员夜间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于1989年11月2—3日在肇庆市召开省力化养蚕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总结交流细蚕片叶立体育、细蚕共(代)育、少回育等省工、省力化养蚕、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经验。参加会议的有省蚕学会名誉理事长唐维六教授、副理事长卢铿明副教授、秘书长毛铿祖高级农艺师、养蚕学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农科院蚕研所、广东省丝绸公司、湛江、韶关、清远、肇庆市丝绸公司、化州、英德、阳山、罗定、云浮、郁南、高要县丝绸公司、紫金县蚕桑办、省蚕种繁殖试验场、海康县蚕  相似文献   

7.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养蚕学组于1989年9月13-15日,组织了南通、苏州、盐城、镇江、无锡等市、县和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代表一行17人,在如皋、如东两县4个乡9个村进行了少回育饲养技术的考察和座谈讨论。实地访问了养蚕农户,参观了进行少回育养蚕100张种以上的共育单位,听取了南通市和如皋县、如东县、启东县实行少回育养蚕的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 如东县针对商品发展的新形势,运用国内养蚕的先进技术,从1987年以来,以少回育为核心,在收蚁、小蚕共育、大蚕饲养、熟蚕上山等生产环节中大力推广省力化技术。1991年全县小蚕立体育和平面1回育饲养张数达5.23万张,小蚕2回育13.46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88.2%;大蚕覆盖育1。328万张,围台育12.782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66.2%。1992年少回育的比例又有较大提高,其中小蚕立体育达7.81万张,并已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围台育、覆盖育达15万张,接近全年发种的70%。简易化、高工效  相似文献   

9.
<正> 少回育是根据蚕生理特点,利用塑料薄膜控制蚕座内的温度,保持桑叶新鲜,从而减少给桑次数,陡蚕儿良桑饱食,达到蚕茧增产的一种科学养蚕方法。少回育是在防干纸育,塑料薄膜复盖育等养蚕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同多回育相比较而得名的。多年来经所内外多次试验证明,少回育具有节省劳力、节省桑叶而且不影响产量和茧质等优点。我省74-75年在农村试点之后,于76年就在宝鸡、安康、汉中等地示范推广,当年宝鸡县少回育普及达80%以上。77年省蚕桑科研协作会决定大力推广;近年来发展更快,出现不少先进社队,如宝鸡县天王公社,由于全年实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传统养蚕生产方式环节繁琐、工序复杂、手工作业多、成本较高、劳动效率较低,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我县从1992年起,就着手进行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的研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形成以小蚕共育、少回育和室外大棚养蚕等为核心的省力化养蚕体系,使规模化养蚕逐步达到低成本、低劳动强度、高效化。目前我县采用的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催青和补催青催青是养好蚕的基础。催青时要严格按照胚胎发育进度,进行温度、湿度、光线、气流等调节,确保转  相似文献   

11.
蒙庆裕 《四川蚕业》2001,29(2):27-29
<正> 养蚕全龄覆盖育与自动上蔟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经过多点试验研究对比以后(请参阅《四川蚕业》1991年四期《农村养蚕全龄覆盖少回育试验》),其结果不但实现了“三省”(省工、省叶、省投资)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如熬夜,端箔等)结束了落后的手工操作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而且提高了蚕茧单产、质量及经济效益,保证了蚕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现就主要技术规范进行初步总结分述于下,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明刚 《四川蚕业》2010,38(2):51-53
蚕桑是普格县的支柱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养蚕量不断增加,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区劳动力更加缺乏,养蚕与其它农活争抢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在生产中推行了小蚕专业户共育、少回育、大蚕蚕台育、大蚕地面育、熟蚕自动上蔟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蚕茧优质高产,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家蚕五龄期不同给桑回数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养蚕生产上为求省力化,推广少回育。通常把一日给桑3回以下的饲养方法称为少回育,从蚕的饲养技术来看,由于实行了少回饲养,节省了给桑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为了探求五龄期的给桑回数和饲料效率的关系,在一日总给桑量相同条件下,设给桑回数为1、2、3和4回的试验区,探求其结果,从而为五龄期养蚕技术改进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自60年代推广防干育后,昼夜饲蚕有所改变,现在一般小蚕期的给桑回数已大大减少,但大蚕期给桑仍在4回以上。如能推行少回育,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是养蚕技术改革的方向。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全龄复盖两回育的试验,1986年中秋在农村设点试验。现将农村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大蚕期用工时间集中,劳力矛盾大。我市大面积养蚕生产普遍采用蚕(?)、蚕(?)育,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严重制约着家庭蚕桑经营规模的扩大。南沈灶镇、新农乡近几年来在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上寻找突破口,重点探索和推广了塑料编织布蚕台覆盖少回育。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先试用了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研制的绳索吊挂蚕台,然后,根据本地实际和操作实践对绳索吊挂蚕台作了必要的改进。从1985年起先后在新农乡机场村、南沈灶镇李南、晨光等村进行了多点试验,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7年起重点在这两个乡镇推广。经过三年的努力,这两个  相似文献   

16.
(一)养蚕生产布局 我国土地辽阔,各蚕区的养蚕生产布局存在着很大差异。长江流域蚕区,自4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1年养蚕4~5次;珠江流域蚕区,从3~11月,1年可养蚕7~8次;华北地区,从5~9月,1年养蚕2~3次。 1.春蚕: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量好,病原少致病力低,是1年中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乐至县部分乡镇,近年来,将老式蚕架蚕箔养蚕、活动蚕台养蚕、三角架组合养蚕等改为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适合农村养蚕应用。 (一)立式转盘蚕台养蚕优点 (1)空间利用率高: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蚕箔搭架养蚕只能养2~2.5张,用立  相似文献   

18.
<正> 为提高养蚕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解决蚕区劳动力日益紧张的矛盾,我们就现行芽叶或片叶饲养采用蚕座覆盖,并配合相应措施,减少给桑回数,对给桑回数降至2~3回的少回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蚕品种 1986年春、中秋、晚秋蚕期为苏_5×苏_6,1987年中秋蚕期为75新×7532。2.试验方法各区1~4龄为穿孔塑料膜覆盖2回育(1~2龄上盖下垫四面包折,3~4龄只盖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膜换气)。五龄开始分设2回育,3回育,分别采用孔径约0.2mm 的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蚕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水明  王林甫  姚建荣 《蚕桑通报》2012,43(1):39-40,43
蚕桑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众多新型农业产业掘起,但栽桑养蚕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业劳动力匮乏,养蚕量下降,弃桑不管或有桑不养蚕的现象突出,以及农民迁入新社区后,无房进行家蚕养殖等问题愈加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无房养蚕的问题已刻不容缓。除了在生产中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蚕种生产全过程都是手工操作,为减少劳力投入,减少给桑次数,实现省力化养蚕,本文分别从少回育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依据、少回育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少回育的技术要点三方面说明了少回育在蚕种生产上应用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