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衣剂4号防治花生病虫害是全国种子总站下达的科研项目,1985—1986年进行了两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1、试验处理:1985年三个处理:0.7种衣剂4号拌种(即35%种衣剂4号1斤拌花生种仁50斤,按有效成分计算,每百斤种仁需2斤药,其有效成分为0.70,下同);15%铁灭克每亩2斤,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空白对照。1986年五个处理:0.7种衣剂4号拌种;0.3种衣剂4号拌种(即35%种衣剂4号1斤拌花生种仁117斤,每百斤花生种仁需药按其有效成分计算为0.30,下同);3%呋喃丹每亩  相似文献   

2.
花生在加工成成品之前是按大小来化分市场粒级的,因此,花生加工商对花生市场粒级以及不同品种对花生脂肪酸成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应该加以考虑,这是因为油分的稳定性、制成品的品质以及产品货架寿命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要素。本研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州进行,对5个弗吉尼亚类型花生栽培品种做了为期三年的试验。主要评价了花生种仁大小即三种市场粒级对花生脂肪酸成分、碘值、  相似文献   

3.
选择适宜的花生品种与正确地掌握花生收获期是夺取“花稻”制最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为此,我们于1984年和1985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有关这方面的探讨,现将1985年的结果报导如下。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供试品种花生为粤选58、“80—9”、新城早和“79—01”,水稻为省水稻所培育的粳型品系“79—85”。试验制A、B、C三个大区,花生每个大区含16个小区,即安排四个品种,四次重复,区组内随机排列,小区长15尺,宽6尺,面积1.5厘,密度每亩1.2万穴,2.4万  相似文献   

4.
唐秦地区是河北省的主要花生产区,也是重要的花生商品基地。从1980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新技术以来,经过多点试验、大面积示范,证明是提高花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花生覆膜面积迅速得到扩大。但是由于受土质、技术、生产等条件的限制,适宜覆膜的花生面积会受到一定限制。为保持和扩大膜栽花生面积达到稳定高产,我们于1983年开始了花生连续覆膜栽培试验,探讨连续覆膜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花生不同连续覆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我区覆膜栽培花生的经济施肥指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983—1985年进行了花生覆膜与不覆膜不同肥料用量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在锦州市农科所花生试验田中进行,时间为三年,处理为少肥、多肥、无肥3种施肥量,盖膜和不盖膜二种种植方法,即2×3裂区试验设计,整区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其中一重复为破坏区)。小区行长5米,垄距0.9米,大垄双行,4垄区,穴距16.5厘米双粒,小区面积18平方米。膜型采用青岛市塑料二厂生产的花生专用一号改良膜,品种为海花一号,各处理组合及代号列表1。  相似文献   

6.
我县历年播种花生23万亩,小麦(麦套玉米)13万亩左右,由于在土地利用上长期以来存在着种植单一的现象,即中上等肥力的地多种植小麦(麦套玉米),瘠薄地多种植花生,造成了多年重茬连作,致使土壤有机质缺乏,养分比例失调,花生病虫害严重,为了提高粮油产量及土地的利用率,我们于1985—1986年在毛洼乡对小麦(地膜)花生一年三收带状轮作栽培技术及应用价值做了研究,1986年在试验的基础上搞了400亩带状轮作示范,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麦花生一年三收带状轮作制模式。 小麦花生一年三收的模式为:采用4.6尺带田种植,当年秋后一半种4行小  相似文献   

7.
前言 花生根瘤菌肥料,于建国初期就在我省进行了生产、示范和推广,仅据1950—1957年统计即生产推广施用面积达1980余万亩。随着根瘤菌肥料的生产和推广,进行了大量的施用效果和施用条件的试验研究。通过实践证明:花生使用根瘤菌肥料增产效果明显,而且比较稳定。近几年来,除继续鉴定、推广花生根瘤菌不同菌株的增产效果外,进一步研究了根瘤菌与花生的氮素营养关系,从而为花生高产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结实率和饱果率,为大面积高产稳产开辟新的途径,1973—1974年,我县在花生重点产区成集、梁岔、双河、东风、麻垛、涟淮等六个公社,对花生施用石膏进行了试验示范。1973年我们在成集等公社设置七个试验,十四个处理,试验面积为4.8亩。1974年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花生施用石膏  相似文献   

9.
花生条纹病毒在我国曾报导为花生轻斑驳病毒。该病毒引起的花生病害广泛流行于北方花生产区。病害发生早,发病率高,早期感染可造成花生减产20%左右。带毒花生种子是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在田间,病害被蚜虫传播和扩散。为此,我们于1990和1991两年对地膜覆盖驱蚜防病和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试验设计及方法 1、试验处理:(1)银灰膜(超薄膜)、(2)透明膜(超薄膜)、(3)不覆膜(CK)。 2、试验方法:1990、1991两年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地面复盖塑料薄膜种植花生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我区自1980年在三个县进行小面积试验后,81年又在10个县85个单位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 一、花生复盖地膜增产效果 81年全区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复盖地膜种植花生,增产显著。据8个县40处对比试验结果: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857.9斤,比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696斤,每亩增产荚果161.9斤,增  相似文献   

11.
福建龙岩成酥花生是龙岩一大特色产业,特别是湿考型成酥花生以香酥脆闻名,年加工能力达2.6万t。但新罗区常年种植花生面积2000hm^2左右,其中春播花生650hm^2左右,秋播花生1300hm^2左右,年产花生0.8万t,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加工需求,为提高花生产量,增加湿考花生原料供应,进行花生春播高产栽培配套试验,为春播花生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花生地膜复盖,是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改革。1979年辽宁、山东等省首先在我国花生栽培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0年,我省在农业厅主持下,以兰考、开封等5个县为基点,进行了小面积的示范性试验,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1981年,又将试验扩大到郑州、民权、汝阳、淮阳、原阳等22个县、市,面积约120余亩,为1980年的24倍。为了进一步研究这项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花生地膜复盖的增产效益,现将我省有关试验结果并参考外地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1981年花生播种面积为398万亩,但产量不高,亩产多年徘徊在150多斤,1980年平均亩产才201斤,为改变低产状况,除引用良种、改进管理技术外,接种花生根瘤菌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我所从1980年开始搞小面积试验示范,1982年在搞花生根瘤菌开发研  相似文献   

14.
花生品种辐7—28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育与推广早熟、产量高而稳定的花生品种,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适应花生生产的需要,我所自1977年始用粤油551-11经Co~(60)照射处理,选育出辐7-28花生新品种,通过江西省和全国(长江流域片)的花生品种区试和试验示范,目前已大面积推广。1986年11月通过江西省科委鉴定,1987年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1984—1986年湖南省粮油生产局组织10个地、市的15个县农业局和4个省、地、县科研单位进行花生——稻耕作制度研究。主要探讨花生在稻田栽培条件下的适宜品种、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法、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应、一播全苗技术,以及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和轮作的生态效益等。试验分别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裂区设计、多因子正交试验,大区对比试验以及田间调查的办法进行。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筛选出适合花生——稻耕作制的花生和晚稻品种。花生品种有新城早、海花一号和粤油551—116。这些品种,一是丰产性好。新城早1985年平均单产为312.2公斤,1986年为339.4公斤,居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16.
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的中部,花生常年种植面积21万多亩。过去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花生亩产一直没过200公斤。1987年冬省科委确定在科技扶贫项目中,于沂南县进行花生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开发试验,由省花生所和沂南县农业局共同承担。该开发试验是以大王庄乡为基点,带动周围五处乡镇。通过技术开发,使开发区由低产变中产,进一步达到高产,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开发计划要求,1988-1990年大王庄乡开发试验基点,在该乡前三年平均亩产204公斤的基础上,1.35万亩花生每年亩递增20公斤,三年累计亩增60公斤。带动的蒲汪、杨坡、湖头、库沟、  相似文献   

17.
1 鲁花A-1的选育 1.1 育种目标 具有优良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早熟、高产、高油的传统型大花生品种. 1.2亲本选配 该品种的母本为花32品系,是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利用徐州68-4与白沙171杂交选育而成,父本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引进的由广东省白沙农场选育的伏花生白沙1016. 2 选育经过 2002年从B1(花32×白沙1016)种子繁殖田中选出的优良单株.2003年种成株行,种子混合收获.2004~2007年进行株系观察鉴定,并进行示范对比.2008~2009年在山东省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湖北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湖北省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进行花生氮素化肥经济施用技术的研究,经过两年预备试验,五年正式试验,采用盆栽、微区、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取得了大量的数据,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以下技术规范。 一、花生氮素化肥的经济施用量。 花生氮素化肥的经济施用量,要从充分发挥根瘤的供氮能力,提高花生植株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花生地膜覆盖增产机制着手,结合全国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对各地2—3年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以经济效益之高低衡量各地是否适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而得出:东北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及秦巴山地的中海拔地带为花生覆膜适宜区;黄河流域花生区春花生为临界适宜到适宜、夏花生适宜覆膜区;长江流域花生区为春花生适宜,夏花生不适宜区,东南沿海花生区是春花生临界适宜、夏秋花生不适宜区;海南岛及其他热带区冬花生适宜,其他花生不适宜覆膜;其他地区花生不适宜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花生对氮素化肥不同用量的吸收利用率、残留量及损失量,在1982年预备性试验的基础上,1983年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在砾质砂土上进行了盆栽花生试验,今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