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金财 《福建农业》2009,(12):27-27
一头猪从出生到宰杀可分为幼猪(哺乳仔猪)、育成猪(断乳后1—2月的猪)、育肥猪(断乳后3个月以上的猪)。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发酵床养猪常见的疾病类型及防治方法,于猪舍铺设发酵床,以100头幼猪(25kg以下)为观察对象,通过饲养将幼猪喂养至90kg以上,总结饲养过程中幼猪疾病发生并整合相关防治技术。结果为幼猪生长发育良好,营养指标可达到规定标准,猪舍排放也在规定范围之内;发酵床养猪过程中常见疾病主要有3种,分别是寄生虫病、呼吸道疾病及抗酸菌病。结论表明:通过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防治发酵床养猪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可将猪疾病的传染性和损害结果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从而提高小猪饲养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猪从出生到断乳阶段为哺乳仔猪,这一时期是养好幼猪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的个体重及最大的断乳窝重。只有大力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才能获取最大的断乳窝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高低,对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十分重要,而环境控制、日粮营养标准、技术管理、预防保健、人员管理等是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不可缺少的重要注意事项。一、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疑似巴氏杆菌病死亡鹿的肝、脾及心血经改良马丁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后,进行染色、镜检、多种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及硫化氢试验、小白鼠接种、间接血球凝集荚膜分型试验,确定该病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醇、半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麦芽糖、菊糖、甜醇、山梨醇、肌醇、棉子糖、产生吲哚,还原硝酸盐,甲基红及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荚膜型为B型。  相似文献   

5.
正幼兔是指从断乳至3个月龄的小兔。在养兔生产中,幼兔最难养,成活率也是最低的,此时养殖户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成活率。幼兔断乳2周内,要从喂断乳前的仔兔料逐渐过渡到幼兔料。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因此,幼兔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圃环病毒(PCV2型)引起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可以引起断乳仔猪衰竭综合征和皮炎肾病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断乳至8周龄猪,主要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给猪场造成较大的损失.现将将乐县发生的一起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断乳关断乳后3周内幼兔死亡率最高。实践中发现,断乳时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因此,增加断乳体重至关重要。除了要加强母兔泌乳期的营养,提高泌乳量外,应及早补料。断乳后2周内,要先喂断乳前的仔兔料,以后逐渐过渡到幼兔料。断乳后最好采取移母留仔法,即原笼原窝养在一起。若需改变笼位,同窝幼兔不可分开。此时,决不可一兔一笼单养,否则会使幼兔产  相似文献   

8.
猪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在猪、牛、羊、狗、猫和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病。根据国外报道,猪患急性症的多见于断乳仔猪,但我国弓形虫病发生情况来看,25kg以上的架子猪及育肥猪发病率远高于仔猪。从流行特点上看,家畜弓形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多发生在5-10月,夏季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一、母猪的发育及发情 不同的饲养环境会影响母猪性行为的正常发展以及发情周期,如在室内圈养的猪比室外圈养的猪成熟得晚。研究表明,拴养或个体限位栏饲养的母猪发育比群养的母猪晚,而且个别饲养的母猪还有发情不明显而导致配种失败的情况,它们的友情期观察比较困难,从断乳到配种的间隔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在蓝狐养殖过程中,仔狐断乳期腹泻发生率较高,断乳期腹泻控制效果成为影响仔狐成活率的关键,主要发病原因为断乳后仔狐母源抗体下降,产生断乳应激反应,抗病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导致仔狐出现腹泻反应;同时胃酸、消化酶分泌不足,饲料配制不合理,原料、饮水、环境卫生不达标都会引起仔狐腹泻的发生。本文从注射疫苗、营造断乳仔狐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合理饲喂等方面对断乳仔狐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养兔业还不发达,正处于起步阶段。养兔业较其他养殖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发展养兔业前景广阔。而幼兔对环境特别敏感,抗病力低,饲养不当易发病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幼免的饲养管理是养兔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养好幼免,谈几点粗浅看法。1.适时断乳:实践证明,仔兔北日龄断乳为好,过早断乳,幼兔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过迟断乳,幼兔过份依赖母乳,使其生长缓慢,同时影响母免健康和繁殖股次。2.适时分笼饲养:在40日龄分笼饲养为佳,每笼4-5只,三个月后,公…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漯河市许多猪场发生了一种严重影响断乳仔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此病以造成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为特征,被称为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此病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PCV)以及猪蓝耳病毒(PRRSV)、细小病毒、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炎、霉菌毒素、附红细胞体等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现将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为了探明某猪场患病猪感染病原菌情况,并进行药敏试验,从某猪场患病猪体内分离出的一株沙门氏菌,对其进行生化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出疑似沙门氏菌,再进一步做了镜检、三糖铁及生化试验,该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无色菌落;SS琼脂上呈中心发黑的无色菌落;在三糖铁琼脂上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并产生H2S。生化特征符合猪霍乱沙门氏菌。结果该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发酵豆粕对水貂日粮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乳酸菌发酵豆粕营养特性及其对断乳幼貂的日粮营养物质的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豆粕与乳清粉、乳酸菌、水以95:5:5:200的比例混合,密闭放在37℃的恒温箱中发酵24小时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与发酵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含量与发酵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随机选择日龄、体重、性别、胎次相同,断乳分窝的幼貂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3%的发酵豆粕。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粗脂肪的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可消化粗脂肪的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5.
正幼兔断乳2周内,要从喂断乳前的仔兔料逐渐过渡到喂幼兔料。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机能未完善,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幼兔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较高的饲料。但应注意营养水平不是越高越好,用大量的精饲料(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饲喂容易引起幼兔腹泻及肠炎。饲喂一定量的粗饲  相似文献   

16.
问:家兔患了鼓胀病怎么办? 答:幼兔断乳后,食量加大,这时如果喂给过量的谷物饲料,如玉米面、黄豆等,或因幼兔贪吃,吃了不洁净饲料,都能引起鼓胀病,也称胀肚. 病兔腹部膨胀,内充满大量气体,叩诊时发出鼓音.病兔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不爱活动,严重者可造成胃破裂,很快死亡,幼兔发病率高于成兔. 防治①对即将断乳到正式断乳的幼兔,要采取逐渐改变饲料种类的办法,尤其是不能突然加大谷物的喂量.②停喂腐败变质饲料.③发现胀肚病兔,要停食1天.治疗:①灌服5%的乳酸溶液3~5ml,以制止发酵.②姜酊2ml,大黄酊1ml,加温水调匀灌服.或者用大黄苏打片1~2片(0.5g)口服,也有效果.③捣烂大蒜6g,食醋15~30ml,1次内服.④内服石蜡油10~15ml,通便.用萝卜捣汁50~100ml,灌服,促使胃内气体排出.  相似文献   

17.
正幼貂首次免疫犬瘟热和水貂传染性病毒性胃肠炎疫苗最佳的时期是断奶1周后,因为怀孕母貂产生高质量抗体保护仔貂正常生长是通过胎盘和乳汁,断乳后没有乳汁就没有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在断奶2~3周内仔貂易受病毒的侵染,发生犬瘟热或病毒性胃肠炎传染病,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做好幼貂防疫要讲究科学,采取水貂犬瘟热和病毒性胃肠炎疫苗接种方式达到免疫保护,让幼貂快速生长,需要认真地做好如下准备。  相似文献   

18.
隋雪 《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50-250
<正>仔猪从出生到断乳是21-35天,这一期间仔猪是很好管理的,但在断乳60-75日龄,这一阶段称之为断乳仔猪,也叫保育猪是很难管理的,这也是育肥猪的重要阶段。断奶仔猪的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方面进行严格饲养管理。下面简介如何管理断奶仔猪。一、断奶仔猪的饲养仔猪身体正在迅速生长,有些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在断奶前的营养吸收完全来自母乳,断奶之后所需的一切营养全部来源于饲料,所以饲料中的营养元素必须接近母乳需要高蛋白质、高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庆阳地区自然发酵的辣椒酱为材料,采用平板透明圈、分解亚硝酸盐试验对发酵优势菌种进行初筛,通过产酸能力、产亚硝酸盐量进行复筛,并通过发酵菌株耐盐、耐温、耐酸、产酸等耐受性试验对自然发酵辣椒酱优势菌种进行了分离、筛选及鉴定.结果表明:初筛获得18株菌株中6株可产生透明圈,其中Q3菌株透明圈直径最大、产酸能力好,发酵液pH值、亚硝酸盐含量可降至4.63、0.54mg/kg;Q3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呈凸面,边缘整齐,黏滑,不透明;革兰氏染色、糖发酵、甲基红试验呈阳性,过氧化氢酶、运动性、明胶液化、硫化氢、吲哚反应呈阴性;16SrRNA鉴定属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漯河市许多猪场发生了一种严重影响断乳仔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此病以造成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为特征,被称为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 W S)。此病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PCV)以及猪蓝耳病毒(PRRSV)、细小病毒、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炎、霉菌毒素、附红细胞体等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现将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流行病学PM W 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高致死率的病症,该病多发生于4~16周龄的猪,以8~12周最为常见,较少感染乳猪。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