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采用除草剂混配增效测定法,以异丙隆、扑草净及甲磺隆不同配比混配后在婆婆纳、蜡烛草上进行了药效测定和最佳配比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与甲磺隆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39,1.14,最佳配比为144∶1;当异丙隆与扑草净+甲磺隆(75∶1)混配后,混配比<4.5∶1时,具有增效或相加作用,增效系数为1~1.18≥1,三者最佳配比为85∶75∶1。二种混配剂适宜用药量分别为402~548和549~622g/hm2,在杂草2~3叶期使用,对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83.1%~92.5%,84.5%~91.6%,药剂成本分别为16.8~23.4,35.6~40.2元/hm2,对小麦及后茬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4-D丁酯与烟嘧磺隆不同配比对稗草、狗尾草、大马蓼、反枝苋的防效,确定了两种药剂的最佳配比,并进行了23%2,4-D丁酯·烟嘧磺隆油悬剂对玉米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4-D丁酯与烟嘧磺隆配比在1:5-1:8之间可对阔叶杂草有增效作用,建议其油悬剂推广剂量为100-120ml/667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5.
糜子田土壤处理除草剂安全性与药效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糜子田播后苗前,选择常用的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72%2,4-D丁酯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45%扑津.西草净可湿性粉剂、330g.L-1二甲戊灵乳油、960g.L-1异丙甲草胺乳油和38%莠去津悬浮剂7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分别设低、中、高量进行安全性及防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5%扑津.西草净可湿性粉剂安全性最高,并且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0%以上,建议用量为2 250~2 475kg.hm-2;其次是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38%莠去津悬浮剂,建议用量分别为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750~900g.hm-2,38%莠去津悬浮剂3 750~4 500mL.hm-2;330g.L-1二甲戊灵乳油和960g.L-1异丙甲草胺乳油药害严重,不可应用于糜子田化学除草;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及72%2,4-D丁酯乳油对禾本科杂草无效,不推荐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6.
烟草向日葵列当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芽前和芽后两种不同类型的除草剂,以单剂和混配形式筛选防除向日葵列当(Orobanchecumana Wallr)的有效药剂,并确定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单剂效果较好的是精喹禾灵,其次是烯禾啶;在药剂较高浓度混配时从中筛选出效果好的有以下组合:草甘膦异丙胺盐+7种除草剂(2.4-D丁酯、精-异丙甲草胺、氧氟.乙草胺、丁.异.莠去津、乙草胺、乙氧氟草醚、氟乐灵)的任一种,防治效果均超过98%;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好且又经济的混配药剂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2 L/hm2+57%2.4-D丁酯乳油1.2 L/hm2、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2 L/hm2+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2 L/hm2。  相似文献   

7.
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对菜青虫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互作规律。[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菜青虫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11.20∶7.50和8.00∶12.5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而当2种药剂之比为8.64∶11.50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47。[结论]该研究确认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两者各自的含量,为田间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1.除草剂的种类随着玉米面积的逐年扩大,玉米用除草剂不断地被开发,种类日益增多。但长岭县主要应用的有:莠去津、乙草胺、2,4-D丁酯、异丙草胺、烟密磺隆、氰草津、异丙甲草胺等及其复配制剂。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4-D丁酯、扑草净、单嘧磺隆在大田条件下对谷子叶绿素相对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生理指标的相关影响。结构表明:扑草净、2,4-D、和单嘧磺隆对谷子叶绿素含量、POD和SOD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分别为扑草净〉单嘧磺隆〉2,4-D丁酯。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4-D丁酯、扑草净、单嘧磺隆在大田条件下对谷子叶绿素相对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生理指标的相关影响.结构表明:扑草净、2,4-D、和单嘧磺隆对谷子叶绿素含量、POD和SOD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分别为扑草净>单嘧磺隆>2,4-D丁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2,4-二氯苯氧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的最佳提取条件,以固体超强酸(SO2-4/SnO2)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醇酸比对2,4-二氯苯氧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超强酸(SO2-4/SnO2)作为催化剂活性最高,其酯化反应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A2B2C2,即催化剂用量0.6%、酯化反应温度110℃、正丁醇与2,4-二氯苯氧乙酸摩尔比2∶1,2,4-二氯苯氧乙酸的转化率达99.87%。  相似文献   

12.
2.4-D丁酯与百草敌复配防除麦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樊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16-5517
[目的]更好地防治麦田各类杂草。[方法]设计48%百草敌与72%2.4-D丁酯复配、单用48%百草敌和72%2.4-D丁酯、清水对照4个处理,研究2.4-D丁酯与百草敌复配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结果]药后15 d,2.4-D丁酯与百草敌混用对麦田杂草的株防效达59.7%,药后30 d的株防效达73.8%。药后15 d,百草敌和2.4-D丁酯单用的株防效分别为56.2%和54.7%,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66.2%和69.3%。药后45 d,2.4-D丁酯与百草敌混用对问荆、节裂角茴香、薄蒴草、遏蓝菜、猪殃殃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0.6%、71.5%、69.2%、65.3%、67.8%。2.4-D丁酯与百草敌混用的增产率最高,达19.2%。[结论]2.4-D丁酯与百草敌复配防治麦田杂草的效果很好,在大田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阿特拉津与扑草净混用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稗草为试材,采用微区培养法测定了阿特拉津和扑草净混用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扑草净与阿特拉津混用有增效作用,混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223.94,最佳配比9∶16。同时探讨了除草剂混用试验方法的选择及最佳配方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几种苗后化学除草剂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种苗后化学除草剂与莠去津、莠去津和2,4-D丁酯混用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唑嘧磺草胺等3种除草剂和莠去津或莠去津和2,4-D丁酯进行二元或三元复配,对玉米田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元复配施药后45 d防治效果分别为92.20%、93.30%和92.36%。三元复配施药后45d防治效果分别为96.43%、96.16%和94.29%。通过二元或三元复配,既扩大了杀草谱,又提高了防治效果且对玉米生长安全,与人工除草相比,增产6%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 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 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拔节期喷施2,4-D丁酯对3个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小麦拔节期喷施浓度为270~1080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3个小麦品种株高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乳油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株高无显著影响,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小麦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且减产幅度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品种对2,4-D丁酯的敏感性顺序为石新733〉冀丰703〉冀5265。  相似文献   

17.
QuEChERS-GC-MS法检测当归中9种除草剂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当归中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阿特拉津、异恶草酮、乙草胺、扑草净、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丁草胺、丙草胺和乙氧氟草醚9种除草剂残留分析采用Qu ECh ERS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影响提取和净化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在0.01~5.00 mg·L~(–1)的范围内,各除草剂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量分别为0.01和0.10 mg·kg~(–1)的水平下,9种除草剂在当归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58%~96.37%,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1.73%,各除草剂的检出限范围为0.52~6.60μg·kg~(–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能够用于实际当归样品中多种除草剂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8.
梁薇薇  王振宇  史锦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56-12959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1,乳化剂用量占芯材量的7.64%,总固形物量为1.7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3.81%,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埋结果理想.[结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方法可行,且包埋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除草剂对金鱼血清EST同工酶的影响。[方法]根据丁草胺、百草枯、2,4-D丁酯的24h半数致死剂量(LC50),设0.5、1.0、1.5、2.0ml/L稀释浓度组,并以0.1ml/g剂量腹腔注射金鱼,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3种除草剂对金鱼血清酯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除草剂4个浓度组对金鱼血清EST的活性均有明显影响,低浓度时EST酶活性被抑制,高浓度时EST酶活性增强或消失,染毒剂量和酶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3种除草剂对金鱼血清酯酶同工酶具有一定影响,其中百草枯对金鱼同工酶的毒性最强,2,4-D丁酯次之,丁草胺最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