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覃炼  张坤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7):121-122,22
通过分析农村宅基地整治的片面性和基本农田整理的局限性,得出现阶段的基本农田整理方式对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和耕地质量逐渐下降的现状改变不大的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农村宅基地整治的基本农田整理的新方式,即在基本农田整理过程中将位于基本农田周边和内部以及侵占耕地建房的宅基地拆迁,空出的土地开垦成新耕地。经过分析发现该模式能够很好的改善农村宅基地用地粗放以及基本农田质量偏低的现状,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农村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宅基地粗放利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作用下,现阶段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突出。如何既发挥宅基地对农民生存的保障功能,又实现其增加农民收入的财产性功能,成为了广大农民关心的问题。有鉴于此,选取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阐述二者的契合,探索提出农村闲置宅基地流转的整体性治理策略,试图促进闲置宅基地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可用地逐渐缩减,农村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及城郊建设用地需求不断上升,近郊农村土地不断增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波动不定。同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保障农户利益,促进城镇发展。另外,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服务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出现人走村空的现象,但又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人口在城镇享受不到同等的福利政策,大多数的在外务工农民并不愿意放弃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本文依据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在原有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农村宅基地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有效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部分,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民的福利和待遇在发生变化,对宅基地的认识理解也有所改变。改善宅基地的分配政策,对土地实行集约节约管理,对于保护农用耕地和经济稳定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一号文件提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在我国土地制度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除由法律规定的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都属于集体所有。而农村集体土地包括了农民的宅基地、基础设施、工矿用地在内的建设用地,农村耕地、林地、水面等农林牧副渔用地,以及一些荒山、滩涂等未利用土地。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途径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农民的生活保障。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镇等原因,部分农村出现房屋闲置、宅基地"空心化""一户多宅"等不良现象,农村土地浪费严重,土地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主要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出现闲置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途径,旨在为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但是农村宅基地面积却不减反增,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严重。如何盘活农村的闲置宅基地,使其得到高效利用,满足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因,提出建立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对闲置宅基地开展整理复垦、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开发养老地产等再利用方式,以期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解决宅基地闲置和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郭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52-1035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更多的农民走向城镇,农民的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趋势,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限制宅基地流转造成了土地资源和农民财产的浪费,加剧了城乡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差距,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随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在发挥宅基地保障性功能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发挥宅基地的经营性功能。在合理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前提下,充分相信农民的"经济人理性",引入土地发展权的概念,理顺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必将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9-210
农村土地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其完善规划利用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宅基地现状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也成为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障碍。农民作为宅基地的直接使用者,其本身受利益因素驱使入城发展和受文化传统思想束缚,造成宅基地闲置状况严重;政府规划管理不力与法律法规局限也成为宅基地流转发展的阻碍。因此,应从农民主体、政府主体、法律层面上共同出发,提高村民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创新规划管理方式、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农村宅基地整治办法条例》,保证宅基地使用功能化多样化,完善整治途径,提高闲置宅基地利用率,促进乡村社会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关乎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农业发展,引导耕地健康流转已成为学术热点。基于和顺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贫困山区农户的耕地流转影响因素,探讨更为有效的引导机制。结果表明,兼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入的主要因素,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出的主要因素;贫困山区的社会保障有效规避了耕地流转风险,活跃了耕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应针对农村发展合理进行改革,强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专业技能,促进其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同时提升非农就业农户的文化素养和非农就业竞争力,鼓励放开耕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11.
胡明  权轻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67-16569
分析了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安塞县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被园地和林地所取代,从而使农村空闲出来的劳动力向能获得更高收益的产业流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取典型移民示范区宁夏永宁县闽宁镇为研究区域,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在划分农户生计方式的基础上对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用地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纯农户种植结构单一,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非农户种植结构单一,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兼业户的种植结构最为复杂。兼业户和非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纯农户。比较3种土地利用方式,纯农户所获得的收益最高。农业兼业化现象,使得农户对农业的投入减少和农业管理弱化。  相似文献   

13.
从老年农户流出农地的现象入手,基于理论推导,使用“中国农村发展调查”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缓解了样本缺失问题后,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估计系数得到增强。(2)对于拥有足额养老金、家庭劳均农业收入较少(低于村平均水平)或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低(<0.25)的农户家庭,其在老龄化影响下流出的农地面积更大。(3)如果村庄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覆盖或拥有养老院,老年农户流出的农地面积趋于增加。(4)如果村庄提供灌溉设施、机械化耕地服务等改善效率的公共品,家庭劳均农业收入较少或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低的家庭将进一步流出农地。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力度、积极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效率的公共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现状,面对目前在农村出现的"空心村"、"一户多宅"等现象,对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的可行性做了初步探讨,并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的优势、劣势、可能带来的机会和遇到的挑战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可能引起小部分农村居民由于出售房屋造成的"居无定所"等现象,但是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化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等现象,对节约和保护耕地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目前,农村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虽然逐渐弱化,但仍然是保证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基础。试图通过对现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进行改进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54-7455
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障碍,探索实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提出通过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建立农村房产登记制度、宅基地流转的价格体系和收益分配体制等措施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对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市场及相关政策制度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通过转变农民农地流转观念,健全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对策,以加速推进四川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的腾退涉及的是农户已经取得的存量宅基地的退出,农户做出腾退宅基地的行为决策是基于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自觉理性的表现。虽然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性和农户特征的异质性,但目前农村宅基地的取得和使用上的体制性因素成为阻碍宅基地有效腾退的根本原因。提出以户籍和社会保障号相结合的申请制度,宅基地申请和使用的标准应按照户和人均面积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人地挂钩制度,实现宅基地的异地腾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地调查及访谈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安市麻洞川乡农户的宅基地整理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宅基地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了延安市麻洞川乡宅基地现状,研究区宅基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户多宅现象普遍、人均占有宅基地面积超标、宅基地利用粗放、村庄居民点建设缺乏规划、土地利用效率低。其次,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实地调查及访谈,得出当地村民同意进行宅基地整理的比例为61.25%,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模型,选取了8个可能对宅基地整理意愿造成影响的因素,对延安市麻洞川乡的农户宅基地整理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农户整理意愿的5个主要成分:家庭基本信息、宅基地价值、宅基地使用年限、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人均宅基地面积。最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