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农业部正式实施了四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从2月份开始,中国水稻研究所结合农业部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项目,在全国8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辽宁、黑龙江省)10县市开展了有关农民在水稻生产上采用的技术及与技术采用时最关心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稻米》2012,(5):14-14
8月28日-30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承办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考察会在武汉举行。湖北省人民政府赵斌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颜龙安院士、陈温福院士,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廖西元副局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  相似文献   

3.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43-43
2009年8月6日,福建省农业厅组织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三明市农业局等有关单位的农业专家7人,对尤溪县农业局承担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再生稻项目,头季稻进行现场实割验收,按农业部高产创建水稻测产验证方案,进行选点取样,万亩示范区实割9块田,面积0.66hm2.  相似文献   

4.
1998年农业部科进步奖有关水稻项目共有6项。一等项2项:我国抗稻白叶枯病粳稻近等基因系的培育(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图集及电子地图系统(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二等奖2项:稻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菌丝融合后代的致病性变异(中国水稻研究所),南方水稻抛秧技术配套研究与应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三等奖2项:自然水域人工浮床无土种植陆生植物方法(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及配套机具研究(中国农业大学)。1998年农业部科技进步奖有关水稻项目  相似文献   

5.
抛秧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新技术。海安县从1989年起引进该技术,通过近1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抛栽面积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了水稻抛秧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技服务向产业化纵深发展。1997年,水稻平均单产达8970kg/hm‘,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998年,全县抛秧面积达3.67万hm’,占水稻面积的95%,基本实现抛秧化,由此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抛秧第一县”。(-)水稻抛秧服务产业化的实践及其效益为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海安县从1990年开始,针对抛秧稻占用秧田面积小、易于集中育秧…  相似文献   

6.
1994年北方杂交水稻考察报告AnobservationreportonhybridriceintheNorthofChinainl9941994年9月2~3日,农业部杂交水稻顾问组刘锡庚同志与863—101—01课题组副组长顾铭洪教授率领江苏省农业...  相似文献   

7.
《垦殖与稻作》2005,(6):53-53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抗除草剂的转bar基因水稻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相继通过了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转入的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在不同生育期均能充分发挥表达对除草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从历届农博会优质米鉴定结果看优质米品牌创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大国,水稻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二,水稻总产居世界第一,虽然在世界水稻贸易中的占有率极低,却成功地养活了占世界1/4的人口。随着科技的进步、温饱问题的解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米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优质米的发展。农业部从1985年就开始进行发展优质米的工作,不仅组织了我国首次优质米评选,而且组织制定农业部部颁标准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此后,在1992年、1995年、1997年组织了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1999年再次组织了’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以博览会的方式推动我国优…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发文要求做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稻米》2005,(2):10-10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日前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大力实施超级稻发展的“6236工程”,即经过6年的努力,培育并形成20个超级稻主导品种,使超级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30%,每667m^2均增产60k,带动全国水稻单产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作物研究》2006,20(4):F0002-F0002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是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省级科研机构,建设有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水稻资源和农业生物技术等4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重点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稻遗传育种,水稻栽培与耕作技术,水稻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与创新,水稻生物技术,水稻生理生化,稻米加工及稻米品质分析等。建成了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和长江流域(长沙)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安仁有害生物野外实验观察站和湖南省种质资源平台等4个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生化分析室、组织培养室、生物技术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额1600多万元。每年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1.
潜育型稻田因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致使土壤通透性差,土温低,有效养分少.还原性有毒物质含量高.水稻植株受上述障碍因素影响,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多不理想。1991~1993年,贵州省贵定县在农业部全国土肥总站的指导下,对这种类型的稻田采取综合配套技术进行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国南方发展迅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部科技司于4月26—27日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南方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研讨会”,有苏、湘、鄂、皖、赣、川、滇、贵、粤等10个省的农业行政、推广、科研、教学等各单位代表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与会:会议总结了“八五”期间我国旱育稀植技术的研究课题,交流了各地推广该技术的经验及存在问题,初步拟定了下一步的研究和推广计划。  相似文献   

13.
宜优673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闽审稻2006021、国审稻2009018、粤审稻2009041、滇审稻2010005),2010年被农业部推介为水稻主导品种,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良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稻瘟和适应性广等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落实农业部、财政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掌握水稻施肥规律,在广西桂平市南木镇洛连村进行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生产条件下,不同施肥组合对水稻产量影响较明显,氮、磷、钾最佳施肥组合为N 150 kg/hm2、P 60 kg/hm2、K 12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信息集锦     
《中国稻米》2012,(6):83
●科技支撑水稻九连增农业部日前发布消息,2012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指出,2012年水稻继续增产,除了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科技支撑是重要因素。程式华说,科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高产品种大面积推广应  相似文献   

16.
优质水稻新品种冠青94的选育郑九如,林文彬,叶新福,章杏(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一、选育经过优质水稻新品种一“冠青94”是以晚玻早1号和47-104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釉新品种。全生育期130~135天,稻米品质各项指标达到农业部颁...  相似文献   

17.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08,(3):76-76
我国保护·陛耕作面积超200万hm^2;农业部:将在全国建150个万亩集中连片高产示范点;农业部要求各地切实加强水稻“两迁”害虫防控工作;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目前全国粮食储备2500亿kg;  相似文献   

18.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10,(3):75-75
<正>●农业部:提出水稻生产目标稳定面积0.293亿hm2以上4月23日,全国水稻生产暨大棚育秧现场会在三江平原召开。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稻生产总体目标:2010年,我国水稻面积要力争稳定在0.293亿hm2以上,粳稻面积0.087亿hm2以上,比2009年增加13.34万hm2以上。力争到2015年水稻面积稳定在0.300亿hm2以上,稻谷产量保持在2 000亿kg以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农业机械“旋转银盘式水稻抛秧机”最近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开始投入小批士生产。该机由中国衣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东农业机械化管理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共同研制,属农业部“八五”攻关课题之一。把人工插秧改为抛秧之后,水稻返青期早,分案多,结实稳多,产量明显提高。然而,目前我泪水稻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手I抛完成,抛秧密度不易控制。旋I传银盘式水稻抛秧机的研制成功,使水稻抛秧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每小时可抛秧15亩左右,且落田均匀,有利于防病。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三大基本目标之一,农业部也将水稻机械插秧技术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方强农场从2001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2007年实现3 000hm2水稻全部机械插秧,生产水平亦已相对成熟,为此结合大面积机插生产实践及试验示范,从机插稻的生产特点、分蘖发生、产量构成等着手,对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