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沙打旺根腐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至2001年7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根腐病防治的研究表明,沙打旺根腐病病原菌经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为世界首次发现;BM生防菌剂在田问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和促进生长作用,防治效果49.13%~64.18%,是防治沙打旺根腐病最佳的生防菌剂,具有防效好、持效长、能延长沙打旺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沙打旺根腐病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年限沙打旺的根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年限沙打旺的根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相似文献   

4.
沙打旺根腐病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洪友  杨合同  唐文华 《草地学报》2004,12(4):285-288,297
调查内蒙古赤峰沙打旺根腐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沙打旺株龄越高,根腐病发病率和严重度越高,3~5株龄发病率达100%,而病情指数则在85以上;4株龄和5株龄沙打旺的返青率较低,分别为68.8%和54.8%;分枝返青率不到30%和20%.依据柯赫氏法则自典型病株分离病原菌,经鉴定,致病菌株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19种植物进行温室接种实验,结果表明两菌株均对沙打旺、鹰嘴紫云英、蒙古黄芪、达呼里黄芪、草木樨状黄芪等黄芪属植物有致病性.寄主范围试验表明,病原菌初步定为沙打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sp astragali Sad 1)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astragali Sad 2).  相似文献   

5.
1997年5月至2000年5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小食心虫危害的防治研究表明,沙打旺小食心虫属于新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完全变态,以幼虫在沙打旺植株茎杆内取食为害,在根茎内越冬;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和农业技术(适时刈割和冬季压茬)防治,平均防效分别为37.92%、97.99%和60.66%,说明适时刈割是防治沙打旺小食心虫最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彦忠  徐娜  汪治刚  史敏 《草业学报》2017,26(11):196-204
沙打旺仅在我国作为牧草人工栽培,20世纪末期种植面积达6.7万hm2,此后因草地快速衰退而播种面积大幅度缩减。研究发现其早衰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就是首次在甘肃发现的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目前已在甘肃、陕西、宁夏、云南、内蒙古等所有沙打旺栽培地区发现。枝条矮化、叶片黄化、根腐烂是主要症状,病菌为沙打旺埃里砖格孢(Embellisia astragali),其菌丝寄生于植株的所有组织体内,为系统性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病害,保护我国特有牧草,自该病发现后在病害和其病原菌特点、病菌的分子生物学、抗病品种筛选、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综述了自该病发现以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该病害在植物病理学领域的意义以及后续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沙打旺小食心虫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至2000年5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小食心虫危害的防治研究表明,沙打旺小食心虫属于新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完全变态,以幼虫在沙打旺植株茎杆内取食为害,在根茎内越冬;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和农业技术(适时刈割和冬季压茬)防治,平均防效分别为37.92%、97.99%和60.66%,说明适时刈割是防治沙打旺小食心虫最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茜 《北方蚕业》2015,(2):34-35
针对桑树根腐病在我省各蚕区普遍发生的现状,分析了桑树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和致病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根腐病已经成为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为此就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害、分布及危害与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五省(区,市)的沙打旺病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南标  刘若 《草业科学》1997,14(6):30-34
对我国江苏省淮阴县、北京市平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陕西省吴旗县和甘肃省武威市的不同年龄的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Pal.)病害进行了调查,并以生长地≥0℃年积温和草原湿润度为指标,分析了病害与产地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打旺植株田间发病率随草地年龄而增加,在四龄时最高可达100%。共发现10种真菌病害,它们是锈病(Uromyceslapponicus)、白粉病(Erysiphepisi)、小丛壳炭疽病(Glomerelasp.)、交链孢黑斑病(Alternariaalternata)、多主枝孢叶斑病(Cladosporiumherbarum)、茎点霉褐霉病(Phomasp.)、棘壳孢叶斑病(Pyrenochaetasp.)、丝核菌基腐病(Rhizoctoniasolani)、壳针孢斑枯病(Septoriasp.)和匍柄霉叶斑病(Stemphyliumbotryosum)等,另发现细菌病、病毒病(花叶病)和菟丝子各1种。细菌、病毒未鉴定,菟丝子为中国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各地病害发生种数与≥0℃年积温相关不显著(P>0.05),但与草原湿润度(K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沙打旺根腐病菌致病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分离自不同地区的沙打旺根腐病菌19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得知:不同种的根腐病菌对沙打旺的致病力不同,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较强,茄病镰刀菌次之,串珠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弱;同种根腐病菌的不同菌株其致病力也有一定差异,证明沙打旺根腐病菌存在着致病力的分化.菌株的致病力与地区分布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沙打旺根部入侵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环县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区种植的不同年限的沙打旺植株为研究材料,在2003年整个生长季内,于返青期、分枝期、盛花期和枯黄期分别对1龄,3龄和5龄沙打旺植株进行4次取样,并对样本根部入侵真菌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年龄沙打旺植株在分枝期和盛花期的根部带菌率均显著高于返青期,且随着沙打旺种植年限的增加其根部带菌率也不断增加;试验自沙打旺根部共分离到31种真菌,1龄23种,3龄23种,5龄22种;燕麦镰孢,腐皮镰孢和青霉3种真菌在3个年龄沙打旺各生育期植株根部均有分离。  相似文献   

13.
野生与栽培型沙打旺品质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卿  李聪  苏加楷 《草地学报》2001,9(2):133-136
山西五台山野生沙打旺的消化率,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等品质均优于栽培型沙打旺,叶茎比在营养期低于栽培型,现蕾期后则高于栽培型,现蕾期是营养品质参数出现明显变化的转折点,用野生沙打旺杂杂改良栽培沙打旺的消化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沙打旺与鹰咀紫云英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打旺抗逆性强,而鹰咀紫云英品质较好,是黄芪属中优良性状互补的草种。针对二者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现象,从不同方面研究杂交不亲和的原因。结果表明,亲本花粉活力和育性均非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其主要障碍在于,父本花粉不能伸入母本柱头,表现出不亲和异常现象,如花粉管萌发后盘绕在柱头表面,花粉管尖端膨大等。即使父本花粉管进入母本柱头,因生长缓慢,沉积胼胝质,在花柱中受抑制而停止生长。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杂交不亲和的表达部位与亲本自交不亲和的表达部位相似。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二者杂交不亲和的措施,为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沙打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瑞芬  李聪等 《草地学报》2001,9(3):171-175,190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沙打旺育成品种,地方材料和野生材料的遗传多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打旺野生材料的多态性明显高于育品种和地方材料,在13份品种(材料)中,山西沁野生沙打旺基因多样性最大,山西五台山野生沙打旺多态位点比例最高,沙打旺生材料总基因多样性和平均基因多样性均大于育成品种和地方材料,其遗传变异幅度最大,而育成品种最小,沙打旺野生材料间遗传分化明显,其基因分化系数比育成品种和地方材料间大。  相似文献   

16.
对盐碱草地分别以农家肥、农家肥+磷肥、糠醛渣和醋糟处理后种植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进行改良,测定其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指标,以探讨盐碱地生物改良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下,不同生育时期沙打旺叶片各氮代谢关键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大小顺序为现蕾期>开花期>返青期>结实期。相同生育时期不同改良措施下沙打旺叶片氮代谢关键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大小顺序为醋糟>糠醛渣>农家肥+磷肥>农家肥>对照。不同改良措施下,沙打旺在现蕾期氮代谢最旺盛,而结实期代谢最缓慢;醋糟、糠醛渣、农家肥+磷肥及农家肥改良盐碱地均可提高沙打旺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17.
白粉病是沙打旺的一种主要病害,高温、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较严重。发病初期用粉锈宁喷雾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扩散蔓延,防治效果达到74.9%。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及比例的试验结果显示,秋施80kg/hm^2 P2O5+春施160kg/hm^2 P2O5处理的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470.95kg/hm^2和820.65kg/hm^2。与其它处理相比,其单株花穗数、花穗上的小花数、可育小花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1~2003年采用丸衣化和常规拌种方法进行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丸衣比拌种提高出苗率57.1%,结瘤数量和重量分别增加50.0%和31.7%,植株高度增加2~9cm,鲜草产量增加6.1%~13.6%。丸衣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4.4~19.3cm,产草量增加20.8%~33.3%。拌种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0.8~10.3cm,产量增加10.0%~25.6%。两种接菌方式和对照相比都有效果,但制成丸衣比拌种效果更好。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场改良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