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6个绵(山)羊群体遗传分化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绵(山)羊群体的品种特性及其遗传分化,本文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我国6个绵(山)羊群体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乌珠穆沁羊7个微卫星位点,并引用同实验室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的相关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分化水平分析。研究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在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山羊这6个品种中均存在遗传多态性,各座位等位基因均较丰富。根据标准遗传距离、DA遗传距离以及模糊相容关系进行聚类分析,湖羊与同羊首先聚为一类,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与滩羊聚为一类,5个绵羊品种最后与山羊相聚。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了微卫星标记特点和使用情况,并与其他标记作了对比。着重回顾了近年来微卫星标记在绵山羊育种中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个体鉴定、杂育种优势预测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探明生物进化的历史,有助于资源保护及开发。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遗传标记及其在绵、山羊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介了微卫星标记特点和使用情况,并与其他标记作了对比.着重回顾了近年来微卫星标记在绵山羊育种中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个体鉴定、杂育种优势预测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探明生物进化的历史,有助于资源保护及开发.  相似文献   

4.
探讨微卫星作为地方山羊品种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微卫星技术及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利用崂山奶山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和莱芜黑山羊4个地方山羊品种中的10个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分析了微卫星基因座及其等位基因对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与品种、性别和年龄等因子比较,标记因子对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较小,但发现BM6404、BM1818、BM812和BM6444基因座对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BM6404、BM1818、BMS12484、MAF70基因座对主要体尺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或P〈O.01)。BM6404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30可能对山羊的胸围、体高、尻宽均有正效应;120对胸围有较强的负效应,而对体高、尻长则有较强的正效应;168对尻长、尻宽均表现为负效应。MAF70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42对体长有正效应,178对体长有负效应。BMS1248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28对管围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选用来源于牛和绵羊的2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山东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不同标记的平均杂和度、总群体杂合度、亚群体杂合度、群体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不同群体的F-统计量、基因流动数、不同群体间的基因流动个数和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估其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的关系,以群体平均杂合度、F-统计量和遗传分化系数为基础,结合四个山羊种群的实际生存状况,提出避免近交和种群间杂交符合山东山羊种群实际状况的保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方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山东地方山羊种群的合理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方山羊品种群微卫星基因座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来源于牛和绵羊的2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山东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不同标记的平均杂和度、总群体杂合度、亚群体杂合度、群体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不同群体的F-统计量、基因流动数、不同群体间的基因流动个数和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估其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的关系,以群体平均杂合度、F-统计量和遗传分化系数为基础,结合四个山羊种群的实际生存状况,提出避免近交和种群间杂交符合山东山羊种群实际状况的保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方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山东地方山羊种群的合理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半细毛羊资源参考群体,共275只个体,选取位于绵羊第3号染色体上的9个微卫星基因座,利用Cervus2.0软件分析了该群体的多态性。试验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基因座在凉山半细毛羊群体中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杂合度为0.422~0.802,多态信息含量为0.386~0.820,为凉山半细毛羊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3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POPGENE软件分析了受试羊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杂合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了67只洼地绵羊样品,并用PCR-PAGE电泳技术检测了其7个微卫星位点(oarFCB11,oarFCB128,oarFCB48,oarFCB304,MAF33,MAF70和oarAE101)的遗传多态性,同时引用了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相同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在洼地绵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7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9182、13.9839、0.9511、0.9250、14.5013、0.9579、0.9157、12.9416、0.9446、0.9249、15.1723、0.9639、0.8835、10.0377、0.9333、0.8880、12.5156、0.9550、0.9078、12.1543、0.9389,其中oarFCB304遗传变异最大,oarAE101最小;6个绵(山)羊群体中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遗传变异较大,对照群体(山羊)最小。通过计算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图,得出洼地羊先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滩羊合并为一类;同时湖羊和同羊聚为一类;绵羊五个品种为一类后与山羊合并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六个羊群体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了67只洼地绵羊样品,并用PCR—PAGE电泳技术检测了其7个微卫星位点(oarFCB11,oarFCB128,oarFCB48,oarFCB304,MAF33,MAF70和oarAEl01)的遗传多态性,同时引用了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相同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在洼地绵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7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9182、13.9839、0.9511、0.9250、14.5013、0.9579、0.9157、12.9416、0.9446,0.9249,15.1723,0.9639,0.8835,10.0377,0.9333,0.8880,12.5156,0.9550,0.9078、12.1543、0.9389,其中oarFCB304遗传变异最大,oarAEl01最小;6个绵(山)羊群体中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遗传变异较大,对照群体(山羊)最小。通过计算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图,得出洼地羊先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滩羊合并为一类;同时湖羊和同羊聚为一类;绵羊五个品种为一类后与山羊合并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四川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四川省6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应用12个微卫星标记计算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来评估群体内遗传多样度,通过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主成分分析及群体间分子方差分析来评估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个绵羊群体在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6~3.1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变化为0.559~0.612,平均期望遗传杂合度为0.610~0.670;6个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情况及育成史实不完全一致,但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6个绵羊群体中布拖黑绵羊类群与贾洛绵羊类群遗传关系更近;6个绵羊群体间方差组分F统计量结果为0.112 39,处于中度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15个微卫星座位,分析了新西兰白兔、德系安哥拉兔、美系獭兔、齐卡G系肉兔、福建黄兔5个家兔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400±1.639个和5.694±1.470个;5个家兔群体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67和0.6994;新西兰白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福建黄兔最低。5个家兔群体的平均总近交系数(F_is)为-0.03,群体内平均近交系数(F_is)为-0.151,群体平均分化系数(F_is)为0.105(P〈0.001)。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5个家兔群体聚为三类:新西兰白兔和德系安哥拉兔聚为一类;齐卡兔G系和美系獭兔聚为一类,福建黄兔独自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遗传分化系数(Fst)、总群体近交系数(Fit)和基因流(Nm)等参数,评估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3个绵羊群体10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803;平均杂合度为0.7192,其中中国美利奴羊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7530,山区和田羊最低为0.6754;13个绵羊群体总近交系数为0.1066,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056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531,说明5.6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4.3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4621(3.0808~7.4589),说明各种群间存在或者在过去某个时期发生基因交流;各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较低,为0.1702,平均遗传一致度数值较高,为0.8448,也再次证明了新疆13个绵羊群体间分化程度不高。基于Nei′s标准遗传距离运用UPGMA聚类法获得的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聚类图与其品种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丝羽乌骨鸡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 9对微卫星引物对 170只丝羽乌骨鸡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 ,9个微卫星标记在该品系中都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态性 ,所有扩增结果都能重复。微卫星标记平均每个座位检测到 4 .5 6个等位基因 (3~ 7个 )。 9对微卫星引物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 0 .6 0 72 ,标记平均杂合度为 0 .74 2 3。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利用微卫星进行丝羽乌骨鸡种质特性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用欧洲野生穴兔的5个微卫星座位,分析了5个品种(系)家兔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Vc-Ⅱ系獭兔的群体内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均最大,分别为0.552 6和0.620 2;新西兰兔群体内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都最小,分别为0.451 5和0.526 1,说明在5个品种(系)家兔中,新西兰兔群体内变异较小,相对较纯;Vc-Ⅱ系獭兔群体内变异较大,纯度相对较小.但总的来看,5个品种(系)家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相差都不大,说明Vc獭兔在遗传性能上已接近其他优良品种兔.聚类结果表明:Vc-Ⅰ系獭兔与Vc-Ⅱ系獭兔亲缘关系最近,与日本大耳兔、青紫蓝兔亲缘关系较近,与新西兰兔亲缘关系最远,这与Vc獭兔育种事实相符.在Sat4和Sat8座位分别检测出了一条Vc獭兔所特有的条带,从而为进一步研究Vc獭兔的遗传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种遗传标记探讨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结构基因座位上7个存在多态性,座位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767、0.1457和1.2837;7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867、0.8774和11.2907。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高,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微卫星DNA标记揭示的遗传变异高于结构基因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筛选绵羊高度多态性四碱基微卫星遗传标记,建立适用于绵羊亲子关系鉴定的实验体系。试验以小尾寒羊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已有的绵羊参考基因组序列出发,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筛选法共筛选出53个(ATAG)n四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然后通过基因分型数据共筛选出30个扩增效果好、多态信息含量(PIC)丰富的四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30个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共扩增出2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433,等位基因数均>5,多态信息含量在0.566~0.898,观测杂合度(Ho)范围在0.548~0.903,期望杂合度(He)范围在0.631~0.9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6;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30个位点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随后根据PCR的扩增效率从获得的30个多态性位点中筛选出22个微卫星位点用于亲权排除概率的计算,根据多态信息含量的大小由高到低依次增加位点数进行组合。结果表明,在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未知的情况下,标记位点数为15个时,累积排除概率可达到99.99%,其中单个位点的第一非亲排除率(non-exclusion probability of the first parent,NE-1P)介于0.321~0.663之间。利用建立的亲子鉴定体系对16只具有系谱记录的小尾寒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共鉴定出4个具有高置信度的绵羊家系,鉴定结果与系谱记录完全一致。本试验为绵羊分子系谱的构建、亲子鉴定以及保障绵羊育种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