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及杂种优势利用在国际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杂交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1973年利用三系法成功制得强优势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并于几年后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20世纪70年代又开始了具有更大优势的两系法研究,并在80年代取得关键技术点的突破,两系法制种在大面积生产中呈现飞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有三种途径:即人工去雄法、核雄性不育两系法和胞质不育三系法。胞质不育三系由于细胞质的减产效应和恢复系单一,未能实现商业应用;我国大部分单位采用人工去雄法生产杂交棉种子,但F1代种子生产的高劳动投入已成为人工去雄法大规模利用的“瓶颈”;以四川农科院经作所为代表而采用的核雄性不育两系法目前得到扩大应用,其中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在全国主产棉省的示范应用最受棉农欢迎。1棉花核不育杂交组合的共同特点1.1种子生产技术要求高。棉花核不育杂交组合的母本均为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制种时需在蕾期识…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栽培作物,其科研任务是没有止境的。根据现有科技水平和研究手段,对湖南棉花跨世纪的科研可作下列展望。1育种工作再上新水平1.1棉花杂优利用。在利用途径上,应着重开展“雌雄异熟两系法杂交棉”的研究,该项目不仅列入湖南省“九五”重中之...  相似文献   

4.
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有两种方式,即利用不育系(两系法、三系法)人工授粉杂交制种和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在当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中,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面积占制种总面积的85%以上。在整个棉花杂交制种期间,普遍存在早晨去雄和低温天气去雄现象,给种子纯度带来一定的隐患。各制种单位对控制早晨和低温天气人工去雄截止时间颇有争议。为增加制种产量,确保棉花杂交制种纯度,2008年在豫东南太康制种基地做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棉花杂交优势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棉花花器大,便于人工去雄授粉;开花时间长达40~50天,便于人工从容制种;棉花人工去雄杂交,不受“三系”组合的限制,杂交后代不会出现不育株,有利于选配优良组合,也为利用杂交二代种子创造了条件。棉花杂交优势利用,我县从1977年开始试验应用,1978年全县示范182亩,制种709亩;1979年杂交棉示范11680亩,制种845亩;1980年杂交棉达到13888亩,占总棉田的5.14  相似文献   

6.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雪  朱东生 《江西棉花》2009,31(5):7-10
回顾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历程与杂交棉优势表现,阐述了棉花人工去雄授粉、化学杀雄、雄性不育系等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与途径,提出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并建议在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棉花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广泛利用需将棉花杂交种与种植方式改革紧密结合,尽量选择F2仍有较高优势的杂交组合,建立相应的杂交棉种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抗病虫杂交棉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有人工去雄法、核不育两系法、术关键有:制种方法有待重大突破,杂种优势有待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广泛利用。核不育三系法、胞质不育三系法等。棉花杂交制种要解决的技随着生物尖端技术在棉花杂交育种上的广泛利用,将促进棉花  相似文献   

8.
浅谈棉花去雄杂交F2优势利用①冯象秦山东惠民县农业局251700李泽田朱合民冯峻之山东惠民县良种棉繁育加工厂2517001目前几种棉花杂交优势利用的方法棉花杂交优势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工去雄杂交,主要利用二代,;二是利用雄性核不育进行人工杂交...  相似文献   

9.
杂交小麦亲本选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是杂交小麦研究利用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本文从亲子关系,配合力、遗传差异、生态类型、特异性状等不同角度对杂交小麦亲本选配的各类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这些研究加速了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的选育进程,但亲本选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仍须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是杂交小麦研究利用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本文从亲子关系、配合力、遗传差异、生态类型、特异性状等不同角度对杂交小麦亲本选配的各类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这些研究加速了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的选育进程,但亲本选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仍须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棉花雌雄异熟两系法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雌雄异熟系进行棉花两系法育种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本试验系统探讨了雌雄异熟系陆异1号的自交结铃性能,杂交授粉时期及授粉方法等制种技术。结果表明:雌雄异熟系陆异1号能自交结铃;杂交授粉时期宜在开花当天不去雄进行;采用简易采粉授粉器杂交比人工去雄杂交工效提高3倍以上,且成铃率提高40%~45%。  相似文献   

12.
1 选育经过 宏宇杂3号系四川省遂宁市宏宇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优质丰产品系H0-77作母本,2103作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杂交配制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组合.2002年测配组合,2003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该组合田间试验编号为256号.2004-2005年通过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四川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川审棉20070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矮化育种及三系法的杂种优势利用两次突破,目前正面临第三次突破,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分析了引起三次破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新的设想,二是材料上的突破。记述了本省今后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应以常规育种为基础,以杂交水稻研究为重点,不断发展育种新技术。常规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丰、抗、优、适兼顾的中熟早籼从并从类型、熟期、丰产性、抗性、米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是,三系法发展为两系法,从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发展为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同时把两系法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溶为一体。常规育种与杂交水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新技术育种必须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的选育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两系法杂交油菜两优586是利用甘蓝型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与恢复系C6-1杂交筛选出的最佳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等优点。3年品比试验、2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比对照油821增产9.9%以上,综合评比居参材料首位。  相似文献   

15.
棉花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一般杂种一代可增产15%~30%,同时对改进纤维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有明显效果。近30多年来,中国、美国、印度、前苏联等都先后开展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和生产实践,取得了可喜进展。在杂交应用方面采用的方法有三系法、两系法、一级法、人工去雄和化学杀雄等。国内外有关专家分析,在近10年内棉花育种及棉花生产的更大突破依靠利用棉花杂种优势将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核不育系杂交制种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去雄授粉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棉种子生产方法。但这种方法制种程序复杂 ,劳动强度大 ,费时费工 ,种子生产成本高 ;此外 ,由于棉花开花期长 ,结铃部位广 ,繁殖系数低 ,导致杂交制种效率低 ,制约了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近年来 ,对棉花单、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了一系两用的“二系法”,并已选育出一批强优势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为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5 0 % ,降低了制种成本 ,提高了制种效率。另外 ,由于不育系一系两用 ,制…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棉花高优势杂交组合选育、制种方法研究及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棉花新品种选育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技部"转基因专项"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两系亚种间杂交早稻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凯明 《杂交水稻》1997,12(1):18-22
根据测定分析,初步表明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早稻组合干物质积累量大,且具有明显的中、后期优势,尤以生育后期优势显著。干物质的分配较合理,根系和穗部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稻。叶面积适中。后期光合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不育系育种体系的创新和加强苏中地区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体系的研究;在两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选育上,应常规育种结合生物技术,加强恢复系筛选,着力塑造理想株型,注重生理指标选择。  相似文献   

20.
棉花杂交组合F1、F2高产优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棉花杂交组合F1、F2高产优质性状的表型差异,为F2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优良品种(系)为亲本,配制8个杂交组合,对F1、F2表型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杂交组合的表型、产量、纤维品质表现都有差异,强分离F2整体上有优势衰退的趋势,部分强优势组合F2产量优势增加。杂交种的株高竞争优势明显,植株长势较鲁棉研28号旺盛;F2产量竞争优势的衰退与铃重、衣分的减少有关,部分强优势组合产量的增多可能与单株结铃数的显著增多有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强优势组合F2仍然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