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揭示大白菜CMS7311雄性不育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利用间接酶联免疫( ELISA)测定法比较了大白菜雄性不育株花蕾和可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花蕾发生过程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IAA、ABA、GA3、ZR以及JA含量变化均呈现差异。以花蕾纵径2.0~2.9 mm时期为转折点,前期不育株花蕾IAA含量小于可育株花蕾,而后期相反;同样的转折点,不育株花蕾ABA含量的下降趋势呈开张的“V”字形,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放缓,这与可育株中变化趋势不同。不育和可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都是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所不同的是不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幅度较可育株小且始终低于可育株。不育株中J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剧烈变化趋势,且始终高于可育株花蕾中的JA含量。在不育株不育发生的初始阶段,ABA和JA分别上升了12.47%和16.18%,而IAA、ZR和GA3分别下降了14.00%,23.04%和45.68%;IAA/AB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在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中的比值小于可育株,而后期正好相反;其余IAA/GA3、IAA/ZR和ABA/GA3等3类激素比值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不育株中IAA/GA3和ABA/GA3比值都明显大于可育株。由于大白菜CMS雄性不育主要发生在花蕾发育的早期,推断GA3的缺乏,导致各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失调,可能与CMS7311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洋葱胞质雄性不育系63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63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洋葱不育性与内源激素、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洋葱不育系花蕾的IAA、GA3、ZR和脯氨酸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且在花药的发育过程中,二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单核期,即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IAA、GA3、ZR、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异常与洋葱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花蕾差异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烟草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理,对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K326及其保持系K326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时期及单核时期花蕾蛋白质进行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使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然后用Mascot软件对NCBInr数据库搜索。在分子量14.4~97.6 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365个蛋白点,其中7个蛋白质点在保持系中出现, 在不育系中缺失,分别被鉴定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多酚氧化酶、Patatin homolog蛋白、PSI 9 kD蛋白4类蛋白,推测不育系MSK326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营养代谢紊乱、间接抑制雄性器官发育、养分供给不足、免疫能力低和能量转移受到抑制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胞质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辣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比较分析了CMS和GMS辣椒不育系(株)和相应保持系(可育株)花蕾和叶片中的内源IAA,Z ZR,GA3,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CMS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中IAA,Z ZR,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GMS不育株和可育株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不育系(株)IAA,Z ZR,GA3和ABA含量低于保持系(可育株);叶片中Z ZR,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GMS和CMS也基本一致,即不育系(株)中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可育株);花蕾中IAA/ABA,(Z ZR)/ABA,GA3/ABA激素比例的变化GMS与CMS也相同,即不育系(株)比值小于保持系(可育株)。说明虽然GMS和CMS辣椒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不同,但在调节雄性不育时激素的变化规律大多相同,辣椒雄性不育在生理生化机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Qms及其对照琼6的花药组织和植株叶片中生长素(IAA)及乙烯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琼6Qms植株叶片中生长素含量在小花分化期最高,随着雄穗发育逐渐降低,而琼6的生长素含量从小花分化期逐渐升高,到性器官形成期达到最高值.在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琼6Qms叶片和花药组织中的乙烯含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6.
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生产白菜一代杂交种子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并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的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中内源激素含量与保持系不同,雄性败育是花器官尤其是雄蕊中激素不平衡的结果。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大白菜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组织中IAA、GA3、ABA和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不育系花药组织中ABA、m、GA3和ZR含量及ZIVABA比值的变化均出现异常。在第3时期(花营长2.0-3.0mm),不育系的IAA、GA3和zR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ABA含量显著高于保持系,ZR/ABA比值低于保持系。这一时期正好是不育系小孢子明显败育的时期。由此认为,该时期不育系花药组织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平衡的破坏可能影响了小孢子的正常发育,引起小孢子败育,导致大白菜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7.
8.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败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一代花药在造孢细胞增殖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四分体至小孢子释放期、花粉发育期和花粉成熟期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一代可育花药间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在可育与不育花药间差异显著。在IAA、GA3和ZR含量上,不育花药低于可育花药,但在ABA含量上,不育花药高于可育花药,这种差异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达最大值。根据内源激素的功能推测,不育花药IAA含量过低使花药淀粉积累受阻,GA3含量不足影响花粉母细胞和绒毡层细胞的膨大,过低的ZR含量使花粉母细胞不能分裂形成四分体,过高的ABA含量促进花粉母细胞退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选择银杏核用主栽品种佛指的成年结实树为试验材料,采用ELISA测定种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在种实中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银杏种实的纵、横径和单粒重的累积生长都呈单S型曲线.银杏外种皮中IAA、CA3和ABA含量高于种仁中含量,其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论是胚珠,还是外种皮和种仁,其IAA和CA3的含量都高于ABA含量;银杏胚珠、外种皮及种仁中IAA、GA3、ABA含量的变化基本与细胞和种实的生长发育变化相一致,IAA和GA3含量明显上升时,种实开始旺盛生长;IAA、CA3和ABA含量出现全年最大值时,种实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胚乳组织形成,薄壁细胞中的淀粉体数量增加,种实生长旺盛末期到来.  相似文献   

10.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乙烯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玉米Mo17核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系及正常可育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不同阶段花药组织的乙烯释放量,发现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前的一、二个时期内花药组织乙烯释放量显著增加。同时设计的乙烯利及其合成抑制剂外源喷施实验也表明了其对雄性育性的逆转效应。讨论了植物激素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GA1+4和IAA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水稻野败型与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了幼穗与倒二叶中内源GA1+4与IAA含量。结果表明,珍汕97A与花76-49A倒二叶中的GA1+4含量低于各自保持系的。珍汕97A幼穗GA1+4含量低于其保持系的,而花76-49A的幼穗GA1+4含量近似于其保持系的,与此不同,珍汕97A与花76-49A的幼穗与倒二叶中IAA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各自保持系的。其中珍汕97A的I  相似文献   

12.
玉米雄性不育的转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菊英  张永泰 《作物学报》1990,16(2):168-175
测定了141个玉米自交系对雄性不育胞质的育性反应,其中有33个系同时测定了对 C 型和 S 型(M 型)的反应。结果得出,自330、白自330、多黄15、525、D 729等5系为两型的共同恢复系,大多数自交系对不育类型呈专效作用,表明两类不育型的遗传基础有差异。M 型与 S 型的育性反应基本一致。育性稳定性研究表明,C 型很稳定,不易受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夏涛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89,15(2):97-10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玉米 Mo17和77两组“同核异质系”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得到 cms-T.C.S 三种不育类型败育方式的描述。发现 cms-T 和 cms-C 在不同的核背景上表现不同的败育途径,而 cms-S 在所研究的核背景上表现出较稳定一致的小孢子发生、败育行为。比较研究肯定,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败育的一般规  相似文献   

14.
乙烯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田长恩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9,25(1):116-119
从幼穗发育的IV到VII期,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幼穗和叶片的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均高于其保持系(珍汕97B)。外施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使保持系花粉可育度明显下降;外施ACC合成酶抑制剂AVG引起两系幼穗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而在外施AVG的同时再施以乙烯利则AVG的恢复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5.
以Tillandsia bergeri为试材,研究T. bergeri在花芽分化过程中体内激素及其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整株喷洒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叶片内ZRs、GAs、IAA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对植株有明显的催花作用,且乙烯利处理后出花整齐,外源乙烯利处理初期使IAA和GAs含量下降,在花器官发育时,GAs含量上升。在花芽诱导时期,ABA和ZRs含量升高;在花器官发育时期,ABA和ZRs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水平的IAA及GAs含量促进T. bergeri花芽的诱导,而相对高的IAA及GAs含量有利于花形态的形成。较高水平的IAA/GAs、ABA/GAs、ZRs/GAs和低水平IAA/ZRs有利于T. bergeri的花芽诱导和萌动;激素平衡在T. bergeri花芽诱导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及育性恢复(restorer of fertility,Rf)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由线粒体不育基因和核恢复基因互作产生。本文综述了水稻CMS和Rf基因的来源及其分子遗传机理,并展望了水稻CMS和Rf系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内源CTK和IAA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抽穗期分蘖休眠与萌发转换过程中CTK和IAA含量及CTK/IAA值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平衡对水稻分蘖的调控作用。采用外施6-BA打破分蘖芽休眠和去穗后外施IAA抑制分蘖芽萌发两种处理,创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材料,测定伸长节和伸长节分蘖芽中CTK和IAA的含量。6-BA处理打破了分蘖芽的休眠,显著提高了倒二节和倒二芽中CTK含量,降低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节、芽中CTK/IAA值。去穗后外施IAA逆转了去穗对节、芽CTK含量提高效果,CTK含量维持在较低值,显著提高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节、芽中CTK/IAA值。CTK和IAA共同调控分蘖发生,较高的CTK/IAA值利于分蘖芽萌发,较低的CTK/IAA值使其休眠,节中CTK/IAA值在2.6~2.8,芽中CTK/IAA值在4.8~5.0,可作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