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山东省海阳市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旅游农业的规划、建设密切结合。强化措施,整合资金,加强管护,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旅游农业高标准建设.发挥了农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市紧紧抓住国家不断加大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把农业综合开发各类项目作为建设平台.全力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在整合农发资金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项目衔接不够、扶持力度不大、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机具之友》2010,(5):38-40
2010年是沿海开发战略全面推进之年,也是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三年“跨越工程”冲刺和收获之年。全市农业资源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瞄准“跨越工程”的三年发展目标.以实施“跨越工程”为抓手.着力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将按照滩涂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认真组织滩涂围垦工作,确保打响“江苏第一围”的启动工程。加快推进存量滩涂资源的综合开发,积极推进沿海现代农业发展.着力体现沿海开发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农机具之友》2009,(11):48-48
2009年宿迁市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将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等“三资”纷纷涌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仅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合同吸引“三资”投入总额达9.81亿元,建设农业园区6个,建设高效农业基地8个,农产品加工项目7个,有效带动了农民收增、农业增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湖南省宜章县坚持不懈地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粗放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保护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应当大力支持循环农业的发展,支持农村节水、节地及发展生态农业等节约资源的项目。为此,从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循环农业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循环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同时对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综合开发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口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已为湖口农业综合开发的宏图勾勒出了令人振奋的雏形。0引言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村和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农业综合开发目的是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强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它以改造中低产田、土地治理、水利建设配套、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内容,达到"田成方、树成网、  相似文献   

8.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几项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点,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如何挖掘内涵、扩大外延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松滋市地处武陵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市。该市始终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积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新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思路,强化开发管理,为松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两型社会”目的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宋艳丽  宋武 《湖南农机》2008,(1):26-26,44
本文介绍了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方面的作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山东省2012年—2020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山东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山东省整体及各地级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同时借助地理空间分异图以及三维趋势图分析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化状况。经一系列分析后,结果显示:(1)山东省整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各区域之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日益缩小。(2)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布不均匀且具有不均衡性,序列两端区域稳定。(3)从东西方向来看,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由西向东平滑过渡,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呈阶梯状。南北方向上呈现南部与北部弱于中部地区的趋向。各区域在空间上仍存在差异但也呈缩小的趋势,但空间差异格局仍然存在。最后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1)西部地区要依靠技术创新改造其传统农业存在的弊端,加大现代化农机设备的投入力度;(2)东部地区依靠其独有的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3)中部地区依托其地形的特点,开发多样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生态保护4方面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值,综合计算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并采用物元模型对各评价条件进行综合关联度计算,结合限制因素组合法,对各限制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和个数组合,通过建设条件和限制因素两方面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研究结果表明:涿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整体较好,其中优先划入区、适宜调入区、重点整治区、后备调控区面积比例分别为17.58%、48.60%、32.70%、1.12%,且优先划入区主要分布在码头镇、刁窝乡、豆庄乡北部以及松林店镇,适宜调入区主要分布在百尺竿镇东部、东城坊镇、义和庄乡西部、刁窝乡以及涿州市南部大部分地区,重点整治区分布在百尺竿镇、东城坊镇以及义和庄乡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状态,后备调控区分布较少,零散分布于研究区内。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合理划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取决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统筹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与村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协调发展。以孟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运用突变级数模型开展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并测度分析了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孟州市整体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位于丘陵区的村庄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弱。村庄发展实力差距悬殊,西北部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弱,西虢镇、南庄镇和化工镇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强。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整体协调度较低,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农村居民点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26. 90%,低度协调为72. 60%,濒临失调村庄仅4个。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后将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优先建设型、一般发展型、保留型、产业引进型和重点改造型5种布局优化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和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王俊英 《农业工程》2014,4(2):93-94
面对山东地区小麦需求的逐年提高,自然资源有限以及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好的栽培农艺措施的引入势在必行。从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意义,进行山东地区小麦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探讨,以期能够为山东地区小麦的高产获得理论基础,对当地农业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9月21~29日。山西省晋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局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和四个县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先后对长春、哈尔滨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考察学习。长春市、哈尔滨市高标准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精心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给参观考察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新的任务要求。扬州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三农”工作,紧密结合扬州实际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心无旁骛地引领现代农业,集中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迅猛发展,给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为此,通过剖析浙江省东阳市探索创建"农机安全镇乡、村"活动的成功经验,对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充分论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 "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农机系统的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勤奋努力工作,农业机械化呈现出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了农机化从初级发展阶段到中级发展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