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浙江省宁波饲料有限公司郑胜江1993、1994连续二年,我国发生养殖对虾大面积病死。虾的死因是对虾染患爆发性肝胰腺坏死病。病虾的最初症状是在肝胰腺下部以及二侧呈弥散状白色包膜增生。约在之后的10—15天内,白膜迅速不断向上...  相似文献   

2.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南起南海,北至渤海之滨,对虾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害,由于对虾肝胰腺坏死等病,致使对虾养殖业损失惨重,尽管各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挽救,但收效甚微。前车之鉴,浙江省宁波富宁饲料公司郑胜江等人在虾病防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其“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一文,对今年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为了明年及今后养虾业的发展,本刊适时发表此文,希望能引起行业关注,及早做好明年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S)使得亚洲对虾产量大幅下降,给亚洲养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以凡纳滨对虾养殖为主的对虾养殖业亦受到冲击。AHPNS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通过效应蛋白PirA与PirB产生毒力,病虾消化器官颜色苍白,肝胰腺萎缩,空肠空胃,发病1d~3d内病死率达到100%。目前对于AHPNS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论文对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毒力因子、检测技术和防控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虾暴发流行病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1996年我国河北、山东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暴发流行的虾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发现引起本次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是迄今尚未见报道的对虾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对虾肝胰腺,导致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夏以来,南起广东、福建,北涉山东、河北、辽宁,发生了养殖对虾的大面积死亡。对虾患的就是肝胰腺坏死病。这种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极高,在东南亚被称为“六十天死亡症”。最初的症状是对虾的肝胰腺二侧白色包膜呈弥散状增生,在15天左右的时间内,白膜增生不断扩展、增厚,虾的肝胰腺本体先萎缩后肿胀,肝体由正常的青褐色逐渐转为暗红色(中期),直至死亡时变为粉黄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了2020年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检测能力测试。按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下发的《作业指导书》,对样品进行鉴定。检测结果为满意。另外,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本次参测的样品为检测样品,选用3种商品化的对虾肝胰腺坏死荧光PCR检测试剂盒(A、B、C)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与C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相同,B未检出阳性盲样。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8.
坏死性肝胰腺炙(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ris,NHP)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危害极大。NHP是由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肝胰腺坏死性细菌(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tis bacterium,NHPB)引起的。NHPB是一种类立克次体的a蛋白菌。目前在美洲中部和南部的几个国家蔓延,受感染的虾池其对虾的死亡率可高达95%。目前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高危病原。文章综述了NHPB研究进展,对NHPB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方法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有机硒研究概况T.P.Lyons等著苏琪摘译李校自从发现硒可防治羊的白肌病以来(Math等,1958),在缺硒地区,补硒便成为畜禽生产中有价值的手段。硒对许多代谢疾病具有防治作用。这些代谢病包括试验鼠的肝坏死、家禽的渗出性素质病及胰腺萎缩、猪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究复合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对虾,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对虾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的复合诱食剂。结果显示,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养殖成活率,明显降低饲料系数。0.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蛋白酶、胃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1.0%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组织中蛋白酶和脂肪酶及胃肠道淀粉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性。1.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蛋白酶和胃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试验表明,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1.0%复合诱食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鸭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鸭场的鸭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养鸭场患鸭禽流感病鸭的剖检变化以眼结膜潮红出血,心肌白色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胰腺有白色或透明坏死点,胃肠出血等为特征。组织学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的病理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一种为防治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HPV)药物——“对虾病毒免A”已研制成功,这是由河北省饲料酵母企业集团水产药品研究所名誉所长徐新章副研究员主持攻关完成的。这是我国靠自己的科学技术研究出来的新产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某虾场养殖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出现异常死亡,经组织病理学剖检和电镜观察,证实了引起对虾死亡的原因为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感染。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的净水功能及其在对虾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我国连续遭到暴发性流行虾病侵袭,造成大范围减产绝收,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对虾出口创汇,也影响了广大群众生活,虾农叫苦不迭。 经国内外专家研究,病因已基本查明。暴发性流行虾病主因是由几种杆状病毒侵染,导致对虾肝胰脏坏死病等迅速蔓延而造成的。这些疾病以侵染45至75日龄的对虾为主,传染迅速,病程短,病死率接近100%。一旦发现病虾,几天之内全池对虾即全部死亡,而且一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新发疫病,对对虾养殖业损失巨大。其病原是携带毒素质粒基因的副溶血弧菌,但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国外报道的毒素质粒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一批进境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AHPND检测。因其PCR的扩增结果与国外所报道的基因片段一致,初步认定为AHPND阳性。本文对此次检测的结果和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我国AHPND的检测提供了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6.
对虾病毒病的防治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关于对虾病毒的致病因素,大多认为:直接因素是病毒感染,导致对虾肝胰脏坏死和对虾迅速死亡;间接因素是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池底老化,超负荷养殖,生态平衡失调,孤菌增生等刺激条件,激发对虾病毒病爆发,并发症引起对虾病毒病流行。病毒与其它微生物不同,它是一类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对虾病毒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才能生长,繁殖与复制。原因是病毒本身没有合成病毒蛋白质的核糖体,它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病毒蛋白质;又因为病毒缺乏完备的生产酶系也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  相似文献   

17.
一种为防治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HPV)的药物一对虾病毒免A于前不久研制成功。这是河北省饲料酵母企业集国水产药品研究所名誉所长徐新章副研究员主持攻关完成的,它标志着我国在防治对虾病毒领域的科技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鉴定,该药物具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诱食性强、免疫力强、药效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饵料中碳水化合物对对虾的生长及肝胰腺糖元和血清葡萄糖的影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吴善,蔡清海为了探讨一种优质高效的对虾饵料,尽管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但对甲壳类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营养的情况尚了解很少。已经证明麦粉,糊精和糖元较易被锯齿长臂虾PalaemonSe...  相似文献   

19.
新型虾药“健虾宝”对虾的肝胰脏病、黑腮病、烂尾病等防治有特效,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 健虾宝是深圳市新活力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在中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的专家指导下研制成功的。它采用调节PH值、杀死细菌、抑制病毒和促进生长等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 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则会导致育苗失败。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对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病原体   对虾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是树状聚缩虫 (Zoothamnium arbuscula),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 (Peritricha),钟虫科 (Vorticellidae)。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聚缩虫同其它固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