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王守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7-63
根据空间效应产生起点及理论基础的不同,归纳了现有空间计量文献中邻接矩阵、反距离矩阵、经济特征矩阵以及嵌套矩阵等主要权重形式,并总结了其共同点、优缺点、演变脉络及使用注意事项.针对截面式权重矩阵本身面临的限制构造了两种必要的转换,即通过转换实现对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空间效应的考察,以及从截面权重到面板权重的转换.最后指出研究者应该尽量采用多种新方法来确定空间权重形式以使其更客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监测情况,并从运行负荷、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出水水质等方面对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2)
针对多目标多维模糊决策的特点,依据模糊识别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权重矩阵的多维自反馈模糊决策模型.首先分析了基于权重向量的多目标多维自反馈模糊决策模型的不足,依据带有监督因子和稳定系数的模糊目标函数,提出了确定目标权重矩阵的计算公式;然后给出了基于目标权重矩阵的多维自反馈模糊决策模的算法;最后,将基于目标权重矩阵的自反馈模糊决策模型应用于中国中部五城市金融聚集度评价决策.应用实例说明本文提出的模糊决策模型是有效的,并且计算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7月对信阳北湖进行了水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监测的指标中除了TN外,信阳北湖的水质指标符合Ⅱ类水的要求。营养状态为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5.
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14)
抽样选择宜兴市大浦镇四个农村的农户,对太湖流域(宜兴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具体的水质资料,通过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与城镇生活污水水质的差别分析,为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探讨湖泊水质季节性变化规律,2012年5~11月、2013年4~8月,对江苏省昆山市长白荡上游、中央以及下游的水温、pH、亚硝酸盐、总氮、氨氮、总磷、COD 7项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并通过SPSS软件对水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游的氨氮水平和上游的pH之间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下游的氨氮水平和中央的氨氮水平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上、中、下游的水温之间以及上、中、下游pH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偏回归方程分析显示,2012、2013年水质各指标的总体变化趋于平稳;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2012年长白荡水质的主成分为上游的氨氮、下游的COD和总氮.基于单项指标达标率评价标准评价长白荡水质,显示2012年长白荡的总体水质属于Ⅴ类标准,2013年总体水质超过Ⅴ类标准(劣Ⅴ类),说明长白荡水质有变劣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分析与评价长白荡水质现状、污染程度提供了支撑数据,为进一步的水质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针对传统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主观确定权重等问题,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改进集对分析模型(RAGAPP-SPA)。利用最佳投影方向作为指标权重,并通过完善Ⅴ级相邻级别联系度为-1的不足,假设存在Ⅵ级的指标值,从而得出联系度,进而对涡北井田地下水质进行了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3个地区评价结果基本与原方法相同,权重符合实际规律。基于投影寻踪的改进型集对分析,能够客观确定权重,改进后的集对分析模型等级划分更细致,对检测数据利用率高,可应用于各种非线性、非正态高维数据评价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再生水水质及其变动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再生水的应用特性,建立合理的、客观的水质评价模型,为再生水水质及其年内变动情况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现行再生水水质标准(SL 368-2006)为参考,选取适当的污染物分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再生水水质评价模型,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再生水出水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1-12月的再生水监测数据为样本,利用建立的水质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利用建立的再生水水质评价模型对2009年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再生水水质状况良好,1-12月再生水水质综合得分均低于依据再生水水质标准所选定的第13个特殊样本水质(1.325)。其中,1月水质较好,综合得分为-0.889,8-10月水质较差,得分为0.419~0.573,这与夏季进水水温差别导致生物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变化有关。【结论】建立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再生水水质评价模型,在损失较少信息前提下,以少数的主因子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简化了数据结构,且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可用于再生水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3.
海带废水及其处理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加工海带时产生的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海带时正常排放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SS),COD含量也超过了排放标准,采用人工县浮层工艺处理海带废水的效果较好,过滤后的水质基本可以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洋环境变化快、水质检测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建立传感器网络,得到更为准确的水质模型,研发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海洋水质的在线和离线分析以及对未来水质的预测和预报。系统包含数据采集子系统和数据处理子系统,分别实现海水水质要素的采集、水质监测浮标的位置定位和水质分析分类等功能,两者通过GPRS进行通信。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运行良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赤潮等影响海洋水质的事件发生时,该系统可对相关事件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预报,对预防海洋水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营养度做出及时、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为水资源合理有效地监测、改善和利用服务。【方法】2004-03~2006-08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渠首(S1)、库心(S2)、丹江口水库上游大石桥(S3)3个采样点水体进行了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9个理化指标在3个采样点上有差异;由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加权海明距离最小值(在S1、S2和S3 3个采样点分别为0.1289,0.1585和0.1424)可知渠首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库心水质处于贫营养状态;丹江口水入库上游大石桥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由叶绿素营养状态指数(44.169)可知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结论】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营养状况并不理想,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还有待改善;用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较单指标评价法更为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对土壤质量指数法的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质量是揭示农业生产条件下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 ,是土壤综合特性的反映。以富锦市为例 ,通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 ,来计算该市主要耕作土壤 ,表层耕作层的土壤质量矩阵 ,利用耕作层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分析该市 5 0年农业生产以来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其计算结果为土壤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 ,土壤发生了退化。 相似文献
17.
全面讨论了矩阵特征根的性质,并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证明了矩阵秩的常用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保定市郊灌溉水质分析及灌区蔬菜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郊农业快速发展,灌区蔬菜安全问题备受重视。以保定市环境监测站2008年监测数据为背景值,比对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以及蔬菜中的污染物含量相关指标,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污水河所含的污染物及相关蔬菜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污水河所排污水的CODCr、Cd、Zn和挥发酚的实际含量,均超过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所限定的蔬菜作物最高含量。因此,保定市排污河属中度污染水质,已不适宜直接作为农田灌溉用水。保定市郊污灌区蔬菜中Cd的污染程度较重,检出超标为75.0%。在所检测的几个蔬菜中,大葱、菜花、芥菜、莴笋、白萝卜等综合污染指数低于1.0,属于安全等级,大白菜、小油菜、芹菜、菠菜、香菜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0小于2.0,属于轻度污染,其中香菜和大白菜的综合污染指数较大(1.20~1.50)。保定市郊污灌区蔬菜中Pb、Cd、Zn等综合因子污染评价,叶菜类均达到轻度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P)表明,大白菜、小油菜、芹菜、菠菜、香菜均有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灰色聚类法评价淀山湖水质状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04年逐月在淀山湖6个站点进行水质参数测定。水质参数在各站点的月平均变化范围为DO7.210~9.943(mg/L)、BOD53.810~4.940(mg/L)、CODMn6.016~7.053(mg/L)、TP0.137~0.366(mg/L)、NH3.N2.176~3.362(mg/L)、Chl.a29.814~56.02(mg/m^3)。对各站点2004年水质参数的月平均测定结果应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富营养化程度和水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调查的六个站点全部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六个站点的水质全部处于V类水等级。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质过程中,权系数最大的是氮、磷及叶绿素a。因此,在淀山湖人工栽植水草进行脱氮除磷、放养滤食性鱼类抑制藻类大量繁殖是改善淀山湖水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方法】以"金棚1号"番茄为试材,在2013年研究总结的水肥总量(灌水量2 518.74m~3/hm~2,N 542.58kg/hm~2,P_2O_5206.30kg/hm~2,K_2O 940.03kg/hm~2)基础上,上下浮动30%后,设置T1(中水中肥)、T2(中水低肥)、T3(中水高肥)、T4(低水中肥)、T5(高水中肥)5个处理,以传统沟灌为对照,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赋予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后得到综合权重,对不同水肥处理下番茄综合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番茄产量随水肥用量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合理施肥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中水中肥和低水中肥条件下番茄综合品质较好,水分或肥料过多均会造成番茄品质下降;T1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优,产量最高,为130.80t/hm2,品质较好,水分利用率较高,为51.90kg/m3;与沟灌对照(产量115.40t/hm~2,水分利用效率23.46kg/m~3)相比,T1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34%,121.23%。【结论】利用综合评价法得出的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最优水肥用量为灌水量2 518.74m~3/hm~2,N 542.58kg/hm2,P_2O_5206.30kg/hm~2,K_2O 940.03kg/h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