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特征的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范围内的巴彦浩特、拐子湖等9个气象台站1961年~2004年的沙尘暴逐次统计数据和气象资料为依据,利用Excel和SAS数据处理软件,采用线性趋势估计、相关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对大风、降水、气温等主要气象因子与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日数与大风日数呈显著正相关;沙尘暴日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沙尘暴发生日数与气温相关性最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盟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8~2017年阿拉善盟气象灾害统计数据,分析阿拉善盟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阿拉善盟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大风、沙尘暴、高温和干旱等,气象灾害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大风和沙尘暴发生日数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次之。大风、沙尘暴近50年发生日数呈下降趋势,高温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来说,阿拉善盟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北部,其中拐子湖地区发生三类气象灾害日数最多,巴彦浩特地区最少。  相似文献   

3.
根据锡林郭勒盟地区1961—2012年降水量、温度、大风、沙尘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初步讨论了下垫面因子与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总体减少的原因是影响沙尘天气气象因子的变化。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的变化趋势非常吻合,具有一致性;年降水量与沙尘暴天气发生日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降水对沙尘暴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垫面对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沙尘暴与土壤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即下垫面条件对沙尘日数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45年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与沙漠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利用近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4个典型旗县(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及盐池县)的气温、降水量、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年大风累计日数及蒸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气候发生了重要变化,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大风日数逐渐减少,蒸发量下降,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该地区气候空间差异很大,东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西北部地区优越。依据文献记载,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总体趋势及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与本文研究所得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结论相似,说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沙漠化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市近40年沙尘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沙尘暴天气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呼和浩特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月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进行危险性区划,进而对沙尘暴适宜发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尘暴灾害在呼和浩特市地区出现频率呈逐年减少趋势;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集中于春季,发生危险性由中部地区向北部武川、南部清水河地区依次增大,其中清水河南部以及武川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频率最大,其危险等级最高;春季气温回暖解冻,地表裸露,且多大风,气温适中,降水相对较少,适宜发生沙尘暴.  相似文献   

6.
民勤县沙尘暴变化特征与大风及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民勤县气象资料,分析民勤县沙尘暴变化特征。民勤地区大风与沙尘暴的日数均随年代呈现递减趋势,沙尘暴递减每10 a约为7 d,大风递减每10 a约为3~4 d。2000年及以后大风和沙尘暴日数下降幅度较大,沙尘暴减少日数高于大风减少日数。年降水量和沙尘暴变化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年降水量改变不是民勤沙尘暴呈减少趋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1961—2010年淖毛湖气象站沙尘暴资料的分析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5月,4月份最多;沙尘暴天气主要集中在白天,占总次数的83%,夜间相对较少,只占17%。50年内淖毛湖出现沙尘暴天气过程804次,以西方和西北方冷空气入侵为主,集中发生在3—5月;50年来淖毛湖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按线性拟合其减少率为0.711 d/10 a。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1974年沙尘暴日数多达54 d,20世纪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年日数减少到1 d,甚至个别年份未出现沙尘暴天气,该时期大风日数减少、风力强度减弱是主要原因外,生态环境改善,局地植被增加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预报和预防沙尘天气,保障农业生产发展。『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近50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天气变化的特点。[结果]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两季发生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春季是沙尘暴天气现象最频发季节;近50年锡林郭勒盟的平均沙尘暴日数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春季的下降趋势最显著,秋季下降幅度最小;近50年锡林郭勒盟年季平均沙尘暴日数均存在年代际变化的突变现象。[结论]总体来看,锡林郭勒盟的沙尘暴是从一个相对较多的平均态转变到一个相对较少的平均态。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取敦煌、瓜洲、玉门、酒泉、金塔5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区域平均及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将酒泉市区域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与地面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沙尘暴天气的发展和加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降水量特少的地区降水对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沙尘暴天气在湿度较大、温度偏高、风力偏小、蒸发量不大的年份发生较少;沙尘暴形成要满足3个条件,包括强冷空气、丰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尘、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大风是影响沙尘暴最为直接的因子,贡献率达95%;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沙尘暴日数预报方程,进行了回报和预报的检验,为预报沙尘暴日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今后的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发挥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sand—duststorm)系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沙尘暴尘源物质的形成及分布是形成沙尘暴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查阅分析了大量关于沙尘暴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从沙尘暴尘源形成因素、尘源种类及分布等方面,对沙尘暴尘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映沙尘暴尘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