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茶苦涩味化学实质的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同一茶园、同一品种全年采制的33批绿茶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各内含成分与绿茶滋味和苦涩味的数学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茶多酚含量在20—24%左右(儿茶素为105—115毫克/克)是茶汤浓醇鲜爽滋味与苦涩滋味的逆转阈值。文中提出了儿茶素苦涩味指数=(-)-EGCG+(-)-EGC+(-)-ECG+(±)-GC/(-)-EC+(±)-C的经验公式(指数愈大,苦涩味愈重),进一步明确夏季复杂儿茶素增加和简单儿茶素降低是苦涩味产生的实质,并就茶多酚与绿茶滋味的关系和茶汤苦涩  相似文献   

2.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4,26(4):12-13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制约,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温湿度也不相同.探索环境温湿度条件对不同品种乌龙茶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控制适宜的做青环境,对稳定并提高乌龙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茶叶审评的内容与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及价值的高低,主要通过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的感官审评来决定。感官审评又可以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即干评和湿评。通过对茶叶进行外形干评和内质湿评来确定茶叶品质的优劣。一般地说,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依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也有以干评外形为主作为审评结果的。所以,审评茶叶品质应外形内质兼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武夷山地区36份茶树种质资源样品为试验样本,通过测定样品中L-茶氨酸(L-The)、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咖啡碱(CAF)、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8种组分的含量,分析武夷岩茶初制加工中不同茶树种质资源之间、鲜叶和毛茶之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36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类,发现各类群间GA、EGC、EGCG和儿茶素总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毛茶与鲜叶各内含成分的转化保有率发现,经过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后,L-茶氨酸和儿茶素总量的损耗率不超过20%,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没食子酸含量平均提高了40%以上。研究为了解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稳定茶叶产品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辉  龚淑英  刘蕾 《茶叶》2009,35(1):7-10
功效被日益挖掘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远胜其它饮料,其滋味的丰富程度更是倍受称赞。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是构成茶叶滋味的组分,共同决定着茶汤的口感与质量。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含量仅能保持或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量则可双向调控,探讨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2):123-130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目前采用穷尽法建立的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感官术语集,对茶叶感官术语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与分类。它遵循感官术语的形成规律,是茶叶感官属性的客观表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语言特色。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茶叶感官术语"基元语素"概念。GB/T14487中包括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4种类型的基元语素,基元语素构成的术语称为单词(字)型术语,大多数组合术语都是这4种基元语素的排列组合,并可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从术语学角度看,目前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还有部分条目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1前言红茶属国际性大茶类,据统计,2010年世界红茶总产量270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6%,销量居世界首位。2010年我国的红茶产量为9万吨,约占我国茶叶总产量6.4%。我市地处北纬23°26'~24°14',是广东省的茶叶主产区,拥有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多个茶树优良种质资源。利用单丛茶品种制成的红茶,具有甜花香浓郁,汤色红艳,滋昧醇厚等特点。通过单丛红茶的生产,能够错开春茶采摘洪峰期,解决生产季节劳动力不足。传统乌龙茶生产在夏暑季节、阴雨天因为高温或没有阳光晒青,容易出现香气不足和茶汤苦涩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8,(6):40-40
实验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荼黄素、荼红素的含量大幅度减少,茶褐素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由2.53%增加为10.57%,它们与普洱茶感官得分的相关方程为Y=93.8930-0.4047X1-0.0654X2—5.4336X3—71.4532X4+1.2114X5+1.2761X6,复相关系数R^2=0.985;普洱茶的级别与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也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Y=73.6346+3.4281X1-54.9145X2-4.5225X3+164.0906X4+7.2507X5+1.9839X6,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