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奠权 《新农村》2004,(9):16-1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国内外推行超前免疫效果较好。超前免疫又称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具有可靠的免疫力,免疫保护期长;与母猪分娩同步进行,能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特别是在疫区能很快控制猪瘟疫情。  相似文献   

2.
第一步:防疫。是养好猪的关键一环。不进行防疫,猪易患猪瘟、猪丹毒等传染病,因此必须首先要给猪注射猪瘟、猪丹毒疫苗;其次经常对猪圈和用具进行消毒;猪舍要向阳、干燥、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热性致死性疾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其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它被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疫苗预防仍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正确选用、科学使用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4.
猪瘟属于一类传染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我国研制的猪瘟疫苗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在防治猪瘟病中效果显着,总有效率达到98%以上,近几年来,在临床诊治中发现,散养户养殖的猪,猪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典型猪瘟的病例较少,绝大部分都是非典型猪瘟,即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正常,被毛苍乱,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时有轻热,有时皮肤上可发疹,逐渐消瘦;有的拖至一个月以上才死亡,或者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对死于温和型猪瘟的猪进行剖检.缺乏典型的猪瘟病变特征,只有病源检测才能确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常呈败血症临床变化。临床表现为急性、慢性和非典型的病程经过。急性猪瘟症状明显,病死率极高;慢性猪瘟症状较轻、病程较长、病死率低,易复发。病理变化特点为细小的管壁变性,从而引起内脏出血、坏死和梗死。极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猪瘟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猪瘟(Hog cholera,HC 或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对养猪业威胁最大的烈性传染病[1,2],我国每年因猪瘟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1/3以上;1993年后,一些已宣布消灭了猪瘟的国家和地区,如荷兰、瑞士、比利时、瑞典、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又先后出现了猪瘟的复发。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猪瘟在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上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此外,迄今为止虽然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或Hog Cholera Virus,HCV)还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用单克隆抗体(MAb)可以将CSFV区分为不同的毒株,而应用基因分析方法可将CSFV分为2个基因群5个亚群。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一起死亡率很高的仔猪疫病暴发情况。发病仔猪表现水肿病典型症状和病变,并有疑似猪瘟的病变,猪瘟兔体交互免疫试验为阳性反应;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出1株细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因而,本次暴发的仔猪疫病诊断为不典型猪瘟并发水肿病。  相似文献   

8.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点: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和梗塞。 流行特点:①流行强度不大,发病率在15%左右,有的猪场呈散发性,发病年龄多见于哺乳和保育阶段的猪;②临床症状不典型,皮肤不见出血点,耳尖、嘴唇等处无明显发绀现象;  相似文献   

9.
30日龄.猪链球菌二价灭活苗,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35日龄,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每头口服5毫升;40日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每头肌肉注射4头份0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每头肌肉注射2毫于h60日龄,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70日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每头肌肉注射6头份。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注射猪瘟等疫苗的过程中,遇到多起猪只发生过敏反应。自2001年以来有记载的就有111例,其中W苗反应75例,猪瘟苗反应21例,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反应10例,猪丹毒苗反应3例,猪巴氏杆菌苗反应2例;共死猪16例,其中猪瘟苗反应死亡9例,W苗反应死亡6例,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反应死亡1例。以W苗和猪瘟苗发生过敏反应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瘟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猪场进行了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区在较大范围内以非典型的猪瘟为主,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仔猪,且以局部流行为主,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个别地区仍有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急性典型猪瘟,发病猪场不同程度上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对疑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测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进行确诊,并对猪瘟野毒进行了分离。本研究不仅为内蒙古地区进一步作好猪瘟的防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猪瘟野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瘟乳前免疫法浙江泰顺县畜牧兽医站李平伟近年来,有的猪场在新种猪瘟疫苗后,还连续多起发生猪瘟且带有仔猪副伤寒合并症,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据报道,母源抗体在1∶32(滴度)以下注射疫苗,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在1∶32以上则免疫效果很差;而且仔猪的母...  相似文献   

13.
付东阁 《新农业》2001,(7):24-25
规模化养猪场产仔量较大,要严防仔猪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仔猪猪瘟分两种,一种是新生仔猪猪瘟(或称先天性猪瘟),这种猪瘟是由于母猪的免疫水平低下,感染上了非典型猪瘟或者是母猪在怀孕期注射了猪瘟疫苗。虽然母猪本身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猪瘟症状,但它却能把猪瘟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胚胎期的仔猪,使得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胎等。新生仔猪死亡率是100%。  相似文献   

1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消灭了猪瘟,我国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消灭猪瘟,还主要依靠接种猪瘟疫苗来控制猪瘟。但近几年来一些猪场相继出现猪瘟免疫失败,暴发或继发猪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了一套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预防:1.做好疫苗免疫注射工作。母猪配种前要做好猪瘟疫苗的免疫工作,每次产后20天可随未做超免的仔猪按4个剂量的免化猪瘟弱毒疫苗加强免疫1次;仔猪在猪瘟流行期间可做超免,未做超免的出生20天按2个剂量免疫注射,55~60天按4个剂量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6.
读者热线     
曲万文 《油气储运》2007,(12):25-26
专家回复:上面列举的防疫程序不科学。同一天注射的疫苗种类太多,头胎和二胎母绪在3月注射乙脑,经产:母猪不需注射;控制猪瘟使用猪瘟单苗,不要使用三联苗,怀孕期不要注射。经产母猪产后3~7天有80%的发情,注射疫苗时间应在断奶前2~3天进行,注射头份要按说明书进行,不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7.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古典猪瘟,这是为了与非洲猪瘟区别。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一年四季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本病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目前,猪瘟的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慢性猪瘟是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猪群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情较缓和,呈长期慢性流行,同时易发生继发各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猪瘟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药物对猪瘟病毒效果不明显,特别是西药更没作用。所以对猪瘟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预防此病可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大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内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给后续制定和实施稳定生猪市场的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疫病暴发后居民肉类消费行为变动提供一定参考。基于2015—2020年全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究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第一,非洲猪瘟导致我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下降明显,其中猪肉下降趋势最显著,禽肉作为猪肉的主要替代品消费量显著上升,虽然牛羊肉也起到了替代作用,但结果不显著。第二,非洲猪瘟对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居民与全国总体居民的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并且农村居民受非洲猪瘟影响更大;对城镇居民而言,非洲猪瘟也会降低其肉类总消费量和猪肉消费量,但并不显著,与农村居民不同的是禽肉与牛肉共同成为城镇居民选择的猪肉替代品。第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在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影响中有显著调节作用,非洲猪瘟发生后可支配收入越低的省份,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20.
欧秀群  赵遵明 《新农业》2011,(12):23-2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猪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据调查,猪场由于传染病引起的猪死亡有40%~50%与猪瘟有关。我国猪瘟免疫密度普遍较高,但免疫合格率仍不高,依靠购买仔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小规模饲养场,由猪瘟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