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
3.
4.
5.
农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对农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及方法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农业建设项目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论述了农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步骤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农业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从起始源头上来避免或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中国还处于探索和总结经验阶段,尤其是农业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由于涉及面广、范围大、项目多、综合性强,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更加复杂,目前还处于研究准备阶段.为此,作者对农业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思路与方法、要求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归纳,以供农业行业在今后开展农业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县域农业土地利用多目标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县域农业土地利用多目标决策规划,构建了产地环境条件子系统、自然条件子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子系统和环境影响分析子系统以及各自包含的评价指数集。产地环境条件指标集和自然条件指标集是基于现状的,采用结果指标表达;环境影响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是一种预测评价,对其指标集的构建采用了过程指标的设计。由于把相应指数值进行趋同转换,使在适宜性评价和更高层次评价的时候带来了方便,尤其使最小欧氏距离的计算具有直观性。 相似文献
11.
农业废弃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农用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解江西省主要农业废弃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评估其再利用产物农用的安全性,在江西省内采集了水稻秸秆、蔬菜废弃物、猪粪和牛粪等样品,对样品中铬、镍、铜、锌、砷、镉、汞和铅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动物性废弃物中重金属含量和超标率明显高于植物性废弃物,其中猪粪属于重度污染,牛粪为轻度污染,植物性废弃物尚处于安全水平。若以江西省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成有机肥,并长期施用于设施菜地,猪粪有机肥施用8.4、15.3和23.9 a后土壤中Cu、Cd和Zn将陆续超标,牛粪有机肥施用23.3 a后土壤中Cu将超标,水稻秸秆、蔬菜废弃物有机肥施用约29a后土壤中Cd将超标,故农业废弃物有机肥须严格控制原料中重金属含量,其农用的长期安全性有待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熵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全球性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在简单介绍热力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城市化概念特别是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热力学熵原理的相似性。由此提出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借鉴热力学方法,提出了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城市环境熵”模型。最后,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河水质量影响评价为例,运用“城市环境熵”模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6.67%。可以认为用城市环境熵模型法来评价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湖北省集约化生猪养殖系统的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程度和识别重点生产环节造成的环境问题,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和Sima Pro(Version7.1.8)软件,利用Eco-indicator99生态指数法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集约化生猪养殖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集约化养殖系统的环境单一评分为45.13分;2)主要的影响类型是土地占用(59.84%)、吸入无机物对呼吸系统损害(14.29%)、化石资源消耗(9.97%)、致癌物损害(7.80%)、酸化/富营养化(5.18%)、气候变化(1.90%);3)环境单一评分构成中仔猪生产阶段比例占17.91%,断奶后育肥阶段比例占82.09%,而且仔猪生产和育肥阶段的饲料消耗对土地占用、致癌物损害影响类型贡献较大,日常生产管理和粪污处理对吸入无机物对呼吸系统损害、酸化/富营养化、气候变化影响类型贡献较大;4)损害结果表明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环节是日常生产管理,对生态质量、资源消耗影响最大环节是饲料消耗。由此表明研究结果对生猪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采取降低环境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推动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化肥使用时空分异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更为系统地认识农田化肥过量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机理,加强化肥使用风险管控,该研究以山东省为实证对象,对其化肥使用的时空分异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考虑化肥使用的强度、效率、环境安全阈值、环境效应权数及作物复种指数等因素,构建了化肥使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山东省的化肥使用明显过量。634.1 kg/hm~2的化肥使用强度是中国生态县建设标准250kg/hm~2的2.5倍。化肥使用强度最高的枣庄市878.7 kg/hm~2,是最低的滨州市473.7 kg/hm~2的1.85倍,区域差异不太悬殊。2012年山东省化肥污染的环境风险指数是0.75,总体处于中度风险程度。但是,烟台市处于严重风险,潍坊、济宁和枣庄处于重度风险。同时山东省存在磷肥污染严重环境风险,氮月巴污染重度环境风险,钾肥污染中度环境风险。山东省过量的化肥使用不仅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家和地方应该尽快实行地区化肥使用总量控制和分区管控指导,确保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规划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有利于顺利编制和实施规划。该文从现代农业特征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众多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理论,采用层次分类法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理论指导体系。针对示范区规划重要的总体方案设计环节,采用主次分析法重点梳理与集成了发展定位、总体统筹、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相关基础理论。以《海口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为例,分析了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实践。该研究可为各地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及其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清单分析方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以乡镇为单元研究了上海市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贡献率,并根据各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别在区县尺度和乡镇尺度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及其区域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市农业面源污染COD、TN、TP实物排放量分别为4.42×104、1.13×104、0.44×104 t/a,相应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0.16×104、0.93×104、1.65×104 m3/a,最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66.31 %,最主要污染物为TP,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60.32 %。各区县因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COD、TN、TP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4.16~40.91、1.30~8.71、0.23~4.94 mg/L,各区县农业面源污染水质平均指数在0.67~5.91之间,主要污染乡镇分布在上海南部以及崇明岛等农业产值相对较高且距离水源保护区较近的远郊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是当前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不同学者所确定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差异较大。该文通过对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讨论,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过多过泛、存在异名同义等特征,部分评价指标存在可测性差、内涵过于笼统与宽泛,有些指标已经过时、没有考虑到反映新技术应用的新指标等。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制定统一规范、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对于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监测及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农业信息化资源与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产业、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源以及农业信息化政策与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考虑,构建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可为开展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根本保障。研究依据基地认证者、规划者、生产者3种评价主体实际需求,分别引入污染潜在风险指标和经济状况指标,建立面向不同评价主体需求的多种主导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地与工矿企业距离、与居民地距离等潜在污染风险对基地适宜性限制大,且不同评价主体下建立不同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利用GIS功能可提高效率,评价结果可视化程度好,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该文从耕地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融合。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提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技术,即在农用地分等所建立的等级体系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系数概念,进一步利用该系数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进行修订,得到耕地综合评价指数,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根据洛阳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原农用地利用等别相比,无污染的耕地综合等别保持不变,有污染倾向的耕地综合等别有所下降,存在污染的耕地等别降为末等。这些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将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