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鸡足山地区4个多星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和4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4-8sm(2SAT)+6m和2n=2x=14-10m(SAT)+4sm,多星韭2号和3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4m(2SAT)+14sm和2n=4x=28=18m(2SAT)+10sm。从植株形态、分布、生境、核型等方面分析表明,多星韭核型进化趋势是由二倍体向四倍体进化的,四倍体多星韭二倍化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的核型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组植物的核型特征为:染色体数目2n=30,染色体属于中等大小染色体,染色体组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随体数目为0—1对。核型属于“2A”、“1B”和“2B”类型,为对称性较强的核型类型。本文还研究了四种金花茶的核型。弄岗金花茶2n=30=26m(2SAT)+4sm;陇瑞金花茶2n=30=26m(2SAT)+4sm;武鸣金花茶2n=30=26m+4sm;凹脉金花茶2n=30=20m+10sm(2SAT)。其中陇瑞、弄岗和武鸣金花茶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对山核桃属中的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浙江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云南山核桃Carya tonkinensis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山核桃和云南山核桃染色体数目为32,核型类型为2A,浙江山核桃核型公式为K(2n)=8sm+22m+2T,云南山核桃核型公式K(2n)=8sm+22m(SAT)+2T;美国山核桃染色体数目为32,核型类型为2B,核型公式为K(2n)=10sm+20m+2T.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地位及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腊梅属的山腊梅和浙江腊梅2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其中山腊梅核型公式为2n=2x=22=18m+4sm,浙江腊梅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山腊梅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A”核型,浙江腊梅属于“2A”核型.根据核型不对称系数,浙江腊梅在腊梅属中较山蜡梅属于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金花茶与防城金花茶作了核型研究和比较,发现这两种金花茶的核型有所差异。根据Levan等的分类原则,其核型公式分别为金花茶2n=2x=30=22m(2SAT)+8sm;防城金花茶2n=2m=30=20m(2SAT)+10sm。这两种金花茶都是二倍体种,未发现多倍体。核型的不对称性表明,这两种金花茶均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核型。从这两种金花茶的核型差异和其形态特征、花粉形态的不同来看,把防城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Phaeopubisperma S·Y·Liang et Z·H·Tang,Var·Nov·)作为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的变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和10月,在浙江省杭州市采集芬芳安息香Styrax odoratissimus,越南安息香S.tonkinensis和赛山梅S.confusus种子,砂藏至翌年发芽,待根长至3~5 cm时,对3种安息香属植物的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树种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2x﹦16。芬芳安息香核型公式为2n﹦16﹦10 m+6 sm(2 sat),核不对称系数为58.20%,染色体核型为2A型;越南安息香核型公式为2n﹦16﹦12 m(1 sat)+4 sm(2 sat),核不对称系数为53.27%,染色体核型为1A型;赛山梅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6﹦12 m(1sat)+4 sm,核不对称系数为56.54%,染色体核型为1A型。表明越南安息香和赛山梅核型较为类似,亲缘关系较近,与芬芳安息香之间差别较大,芬芳安息香比越南安息香和赛山梅进化程度较高。3种安息香属植物染色体核型均为A型,表明其进化地位较低,植物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北美香柏和北美乔柏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崖柏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小相同、长势一致的健康2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幼苗相同位置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进行定性,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幼苗叶挥发油中共鉴别出156种成分,北美乔柏鉴定出74种,北美香柏鉴定出95种。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叶挥发性成分均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北美乔柏的平均相对含量(80.258%)高于北美香柏(69.445%),而倍半萜类及其他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相反。两树种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幼苗特有成分27种,北美香柏35种; 10个种源共有成分仅6种且含量差异显著,共有成分分别为α-崖柏酮、γ-松油烯、(8β,13β)-13-methyl-17-Norkaur-15-ene、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乙酸酯、石竹烯和棕榈酸甲酯。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的主要成分差异明显,相同主成分仅有α-崖柏酮和β-水芹烯,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百合科4种植物染色体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法[1],结合显微摄影技术[2],对百合科葱属4种植物:洋葱、大蒜、小根蒜、耐寒铁岭葱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如下:洋葱、大蒜、耐寒铁岭葱王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6。其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2m+2sm,2n=2x=4M+8m+4st,2n=2x=14m+2st.小根蒜染色体数目为2n=4x=32,为典型的四倍体。洋葱,耐寒铁岭葱王,小根蒜的核型比较相近,均属进化程度较低的2A型。大蒜核型与它们的差异较明显,为进化程度较高的2B型。  相似文献   

9.
百合科三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百合科三种植物的核型,大百合2n=2x=22=4m 2sm 10st 2t 4T;老鸦瓣2n=2x=48=26sm 22st,湖北黄精2n=2x=28=18m 6sm 4st(2sat,1B)。大百合,老鸦瓣,湖北黄精的核型类型分别为3B型,3A型和2C型。  相似文献   

10.
芦荟属四种植物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芦荟(Aloe vera var.chinensis)、木锉芦荟(A.humilis)、大蚣掌(A.arborescens)、开普芦荟(A.felox)4种芦荟进行了染色体观察与核型分析。4种芦荟染色体数目均为2n=14。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K(2n=2x=14=8st 6sm,K(2n)=2x=14=6st 8sm,K(2n)=2x=14=6st 2t 2m 4sm,K(2n)=2x=14=10st 4sm,根据核型研究初步确定芦荟属的染色体基数为X=7。  相似文献   

11.
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崖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为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属常绿乔木, 属我国特有、世界极危物种(CR), 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892年4月在重庆市城口县首次发现, 此后"绝迹"了100多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将其定为野外已灭绝物种。1999年10月重新发现。在崖柏"绝迹"期间, 由于研究材料缺乏, 对崖柏的研究几近空白; 重新发现之后, 有关研究才相继展开。近十几年来, 广大科研工作者围绕崖柏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群落组成与结构、种群结构与动态、遗传多样性、生态适应性、苗木繁育等开展了广泛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中综述了崖柏的研究现状, 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崖柏的深入研究和拯救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对林木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云南松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森林抚育规程对林分进行结构调整,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比分析林分结构调整前后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后,(1)结构调整样地单株蓄积量比对照样地提高了近60%,树高和胸径提高幅度均在15%以上,林下天然更新植株数量是对照样地的3.1倍;(2)结构调整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分别提高了63.3%和22.7%,灌木层和草本层平均高度分别提高了24.7%和17.9%;(3)结构调整样地现存凋落物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下降了20.4%,土壤表层温度、有机质含量、基础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提高,土壤其他性质参数变幅相对较小。[结论]林分结构调整可显著提高云南松生长量,有利于云南松较大径级林木的培育;促进了云南松林下更新和林下植被发育,有利于林分群落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加速了土壤有机质转化,研究揭示林分结构调整促进了云南松林土壤—植物系统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IF)基因在杨树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杨树基因组中的PIF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各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IF成员在不同组织及低温、干旱和Na Cl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杨树基因组中至少含有10个Pt PIF成员,这些成员在进化上相对保守,均具有典型的b HLH结构域。基因表达分析显示:Pt PIF基因在杨树不同组织及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结论]杨树Pt PIF基因家族包含10个成员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解析杨树Pt PIF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发生在贵州省龙里县乌桕上的一种新害虫——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的方法。[方法]对中华卡扁蜡蝉卵、若虫(5龄)及成虫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记;同时通过PCR扩增,获取了中华卡扁蜡蝉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 0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以竹鳎扁蜡蝉、红线鳎扁蜡蝉、勐仑鳎扁蜡蝉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卡扁蜡蝉10个样品的COI基因序列能较好地聚为一枝;中华卡扁蜡蝉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 000 0. 065,4种扁蜡蝉科昆虫种间遗传距离为0. 142 0. 202,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不存在重叠现象。[结论] COI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片段,实现中华卡扁蜡蝉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初步调查了中华卡扁蜡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四种药用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种药用植物的核型分析黄少甫赵治芬关键词豪猪刺接骨木芫荽箭舌豌豆染色体数目核型豪猪刺(BerberisjulianaeSchneid.)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属(Berberis)植物,灌木。分布于贵州、湖北、四川等省海拔10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科学指导大规格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研究N/P养分配比(1.75∶1、2.25∶1、2.75∶1和3.25∶1)及其加载量(1.5 kg·m~(-3)、2.5 kg·m~(-3)、3.5 kg·m~(-3)和4.5 kg·m~(-3))对3种珍贵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株高生长节律、干物质积累及叶片SPAD值等影响。[结果]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及SPAD值影响不一。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在不同N/P养分配比间差异不大,浙江樟苗木生长受N/P养分配比影响较小,随着N/P养分配比增加,明显促进了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却抑制了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缓释肥加载量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缓释肥加载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3种树种株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浙江楠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南方红豆杉地下干物质积累,而对浙江樟根冠比影响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均显示加载量在3.5 kg·m~(-3)时达到最大值。N/P养分配比及与加载量的互作对3个树种苗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说明N/P养分配比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不因加载量的改变而变化或变化不大,反之亦然。随着缓释肥N/P养分配比的增加,可明显地延长南方红豆杉苗木株高的线性生长期,提高浙江楠株高的线性生长量,但对浙江樟株高的线性生长影响不明显。3种树种苗木叶片SPAD值差异很大,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并未改变3种树种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但随着N/P养分配比提高使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叶片SPAD值的起伏强度增大,3个树种SPAD值动态变化均随加载量增加而增大。[结论]南方红豆杉大规格容器苗培育较适宜的N/P养分配比为A1(1.75∶1)或A2(2.25∶1),而浙江楠和浙江樟为A3(2.75∶1),加载较高量的缓释肥F3(3.5 kg·m~(-3))可明显促进3种树种大规格容器苗的生长及SPAD值的提高,但加载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棉革菌属外生菌根的分布情况,探索外生菌根与林木互利共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表型分析和r DNA 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丛4种优势林分的外生菌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及解剖结构特征分析,从4种优势林分中分离得到7种具有棉革菌属(Tomentella)典型特征(如颜色为棕色)的外生菌根; r DNA ITS区段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7种外生菌根隶属棉革菌属,并可将其中6种形态型分别鉴定为T. badia、T. fuscocinerea、T.atramentaria、T. lapida、T. ramosissima和T. terrestris。[结论]首次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棉革菌属外生菌根真菌6种,为该属外生菌根与优势林分的共生关系及功能研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5种国产苏铁的核型和核型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芳勤  张晓萍  潘爱芳  何田华 《林业科学》2002,38(3):49-51,T001
本文报道了中国产5种苏铁的核型,叉叶苏铁2n=22=4m 4sm 2st 12T;多歧苏铁2n=22=4m 4sm 2st 12T;苏铁2n=22=4m 6sm 12T;台东苏铁2n=22=4m 6sm 12T;台湾苏铁2n=22=4m 4sm 2st 12T。文中并对苏铁属的核型变异和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