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相似性原理,将具有热水调温性能的被动式太阳能温室系统视为平板集热器,采用类似的方法,分析了温室的热量平衡、热损失、平均热损系数,针对实验温室进行了温室平均热损系数的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立体面接收太阳入射光的被动式太阳能热水器,具有热效率高、散热快的特点,可使温室内白天的高温推迟2~3 h,室内气温最高降低2~3℃,夜间增温3~7℃。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致力于打造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经过赵久然近10年深入系统研究,使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技术经济、简便、快速、准确,并建立了已有5000多个玉米品种的标准DNA指纹库,实现了理论技术化,技术标准化。成为农业部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品种真伪司法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形成部颁标准“玉米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和“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真、假杂交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由湖北省某公证处封存的两份杂交稻材料进行DNA,蛋白质指纹鉴定,首先采用业已建立的可特异鉴定以明恢63为父本的杂交稻真,假的P18引物进行RAPD分析,发现两份材料的叶片及种子DNA在0.8kb扩增带上存在着有和无的区别;而所用的42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发现5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具有多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两种样品的种子水溶性蛋白质毛细管电泳图谱进行比较,二者在出峰时间及峰值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真、假杂交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由湖北省某公证处封存的两份杂交稻材料进行DNA、蛋白质指纹鉴定,首先采用业已建立的可特异鉴定以明恢63为父本的杂交稻真、假的P18引物进行RAPD分析,发现两份材料的叶片及种子DNA在0.8kb扩增带上存在着有和无的区别;而所用的42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发现5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具有多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两样品的种子水溶性蛋白质毛细管电泳图谱进行比较,二者在出峰时间及峰值上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两份材料并非同一杂交组合,但在遗传背景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合河南鹤壁市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方法]对豫单606、金赛38等12个玉米品种(含对照郑单958)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豫单606、玉迪216、美豫5号、金赛38产量表现较好、性状优良,适合鹤壁地区夏播大面积种植.[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为鹤壁地区推广优良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外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我国DNA指纹图谱鉴定结果合法性受到质疑以及检测结果可靠性难以达成共识等问题。认为应从完善申请登记数据、成立独立检测鉴定中心,创造适宜DNA分子标记应用的环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荷兰15等6个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明确了各品种的生育性状,生育期、抗性、产量性状等,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麦新品种在嵩县的表现,筛选出适宜在嵩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2018-2019年度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对新引进的38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周麦36、怀川919、新麦30、洛麦34、周麦32、郑麦369、百农4199、丰德存20、新科麦168、百农201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嵩县扩大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温室的番茄生产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无传感器接入的产量比较试验和2种传感器的应用试验,展现了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农业物联网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也提出了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宁都县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近几年刚审定的一些晚稻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宜宁都县生态环境生长的优质高产品种,促进水稻新品种在本区域的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荣优华占、五优662、五优308、五优15、丰两优晚3、湘优196和欣荣优2498这7个品种株叶形态好,后期落色佳,产量高,可在宁都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内蒙古阿拉善盟典型日光温室的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地表下10cm的土层温度、前屋面及后屋面的热流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气温、地温、热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典型温室日均温度为5~30℃,室内晴天最低温度为2~6℃,阴天2~8℃,室内最高温度20~30℃,室内外温差15~25℃,室内地温为7~13℃,变化较室外晚1.5h;热传递方面,晴天热流量峰值出现在14:00,阴天出现在盖帘后的2~3h。确定晴天14:00及阴天13:00为温室合理灌溉及通风换气的时间,不仅为进一步探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特性提供了依据,还为温室不同时间不同类型作物的管理方式、温室结构的改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首次提出了用辅助变量法分析建筑墙体外表面换热过程及推导墙体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实验和预测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墙体外表面换热过程,为确定墙体外表面换热系数找到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实测了墙体表面热流和墙体表面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并通过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法辨识分别得到了各算法的表面换热系数估计值,比较热流实测值和两种算法的热流预测值,可知遗传算法的预测热流与实验热流非常吻合,说明遗传算法是一种利用墙体表面的动态实验数据获得表面换热系数的有效方法,并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东辛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的测试情况,根据运行参数测试结果计算了东辛管道沿线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总传热系数,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总传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指出管道运行工况的稳定程度,站间温降的大小以及进出站温度和地温的测量精度是影响总传热系数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摩擦热对总传 数计算结果具有显影响,不可忽略,根据输油管道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管道总传热系数测试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埋地热油管道总传热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慧 《油气储运》2005,24(12):17-21
总传热系数K在埋地热油管道的运行管理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其取值是否合理将影响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埋地热油管道稳态运行过程,提出采用最小二乘法反算K值;对于非稳态运行过程,提出了一种双层耦合模型来计算K值.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K值的变化幅度给予了量化,从而解决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此模型和求解方法可以为埋地热油管道非稳态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蒋洪  朱聪  雷利 《油气储运》2006,25(6):48-51
为优化魏荆输油管道运行方案,实现管道节能运行,根据土壤导热系数的测定原理,应用土壤导热系数测定魏荆输油管道的总传热系数,介绍了探针法测量土壤导热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现场管道测点定位和管道埋深测量,并对现场测量数据应用数值方法进行回归,得出了魏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的年平均值为1.868 6 W/(m2·℃).现场测量表明,土壤导热系数法是测量埋地热油管道总传热系数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蜡厚度与土壤总传热系数相关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铁大线低输量运行开展了管道结蜡的预测及与土壤总传热系数相关性影响研究,给出了铁大线低输量运行条件下的经济结蜡厚度以及结蜡厚度与土壤总传热系数的相关式,确定了各站间的总传热系数和管道的安全最低输量,提高了管道在综合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热力校核的准确性,为铁大线低输量运行热力系统改造节约了费用.  相似文献   

18.
对蔬菜保护土地壤的固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固钾率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和钾素施入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用于保护地蔬菜栽培以后,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同时土壤对钾素固定率也随之降低.铵离子可以替代钾离子而被土壤粘土矿物固定,铵离子和钾离子等浓度存在时土壤的固钾率仅是钾离子单独存在时的二分之一,当这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达到300.0μg·g-1时,施入土壤中钾素的固定率降低到50%以下,最低的只有27.7%。因此,在蔬菜保护地条件下,为避免钾素的淋失和土壤溶液浓度的提高,应提倡钾肥与铵态氮化肥分施和钾肥分次施用。  相似文献   

19.
热激蛋白与昆虫的耐热性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激蛋白的诱导表达是昆虫机体抵抗高温胁迫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昆虫的抗逆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有关昆虫热激蛋白的诱导表达、表达量、诱导表达的温度阈值及基因结构变异对其耐热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