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下水人工回补是管理含水层、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方法,探究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是确定回补区域的基本工作。利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构建GIS-IFAHP决策模型,选取地下水位埋深、给水度、土壤质地、含水层渗透系数、地形坡度、土地利用/覆盖、与灌区距离、河网密度8个指标进行主观层次排序,获得各指标的综合主观权重,结合加权叠加分析法得到研究区地下水人工回补适宜性分区图,并在高适宜区内做地表入渗试验,分析地下水回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下水回补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细土平原区,占回补区总面积13.24%;中等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砾质平原中下部,占回补区面积29.48%;高适宜区主要位于砾质平原区中上部,占回补区总面积18.94%。地表渗库8 d内共回补水量1.54万m3,回补期间3眼观测孔水位平均稳定在14.95 m,地下水位平均累积抬升25.21 m。采用GIS-IFAHP决策模型,在地下水回补区域选择合理性上表现良好;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且回补条件良好的倾斜砾质平原,通过地表入渗回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补充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恢复的农业节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羊河流域自然概况和水资源转化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转化模型,用以反映全流域的供水、耗水状况及水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从不同方面设计农业节水方案,运用模型模拟出方案实施后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进而分析节水措施对地下水恢复的效果。其研究结论为:按照当前农业发展速度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中下游灌区的地下水位还将进一步下降;必须采取相应的农业节水措施,以减少中下游地区对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若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复种面积减少50%及退耕4万hm2,则能较好地起到压缩农业用水规模和恢复地下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用多尺度熵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4个典型盆地6个观测井站逐日平均地下水位序列复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治理措施实施以来,2007—2015年(H1)地下水位缓慢下降,2016—2018年(H2)地下水位逐步上升;武威、民勤、永昌盆地各时间尺度上H1的复杂性高于H2;昌宁盆地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τ<11天... 相似文献
4.
5.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该区域水资源供给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地下水超采情况有望得到缓解。以2020年为水平年,以水资源三级区为计算单元,分析南水北调通水后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修复情况,以追求节约用水和修复地下水位为目标进行地下水调控。该研究对于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作用和促进海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的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和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因此,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动态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进行分析和排序,提出当地最佳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为大口井回灌,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实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Ross模型的降雨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Ross方法的数值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中部典型区降雨灌溉对地下水入渗补给。分别计算了整个土层、根区土层、根区以下土层土壤在强、弱渗透性情况下的入渗通量与地下水潜在补给量,分析了土壤渗透性和地下水埋深对地下水潜在补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埋深条件下(地下水埋深为30m),在地表以下10m处水分通量过程基本不受上边界年内变化影响;在地表2m以下,年累积通量基本不变,可以将地表以下2m作为潜在补给量的计算深度。根区土层渗透性变化对水分通量与补给量有较大影响,根区以下土层影响较小。渗透性对入渗补给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根区水量均衡和表层土壤性质控制。地下水埋深大于5m后,埋深的增加对潜在补给没有影响。Ross模型能很好地处理产生干湿交替含水量变化的大气边界,建议采用Ross模型代替传统迭代模型计算降雨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 相似文献
8.
工程措施对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傍河地区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带,运用工程手段抬高河床水位,对增大地下水补给量有重要影响。以辽宁省北票市傍河水源地为例,通过分析修建橡胶坝前后可开采量的变化,给出在需水量逐年增加的状况下,采取工程措施对增加供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割台是水稻收割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介绍北方水稻收割机割台的结构设计,详细说明割台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以期为水稻收割机结构的改进与性能的完善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北方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湖流域近年来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河网水体滞留、水环境恶化问题,探究活水对流域水体流动性和水环境的改善效果。选取太湖流域锡澄片主城区为典型区域,构建一维非稳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拟定了多种沿江枢纽和相关内河闸站配合的方案,探究活水对太湖流域平原河网的影响,定量评估不同水平的活水方案对研究区水体流动性和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配置合理的活水方案可有效改善主城区河道的流动性及水环境;超过一定水量后,随着流量的增加,河道水质改善效果的提升很小。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内农业用水粗放,水利用效率低下,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推广水稻节水灌溉势在必行。为了研究水稻节水灌溉对太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影响效应以及对太湖流域水资源量和水环境的影响效应,需要弄清在不同保证率下节水灌溉和淹水灌溉单位面积的灌溉水量和排水量。改进了逐日水量平衡法中蒸散发项和渗漏项的计算方法,并对该方法中各个参数的确定做了说明。最后以杭嘉湖区为例,选用1956-2000年系列资料模拟灌溉排水过程,同时采用P?Ⅲ型曲线计算不同保证率下节水灌溉和淹水灌溉的灌溉水量,并比较了两者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刘祖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2):103-105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为混凝土工程,本次试验研究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试验,提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及相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热学、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资料,为峡江水利枢纽混凝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典型灌区灌溉节水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流域上下游2个典型灌区为背景,针对灌区有其农业水管理现状,开发了灌溉节水策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DSS)原型。DSS是一个规划工具,通过对不同策略下田间配水及供水系统的模拟分析及综合决策,寻求最优的策略集合,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DSS系统主要用于黄河流域灌区提高农业水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也可用于评估灌区续建配套及土地最佳利用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该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主要为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88.3%;较低脆弱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0.8%;较高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0.9%,较高脆弱区分布于珲春盆地上游及珲春河漫滩区,建议该区应注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发展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从长期看流域内降水量、蒸发量对地下水的影响不大,武威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系数在0.004以内,民勤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系数在0.001以内,影响较小;而径流量与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武威和民勤地区径流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系数分别为1.381和6.008;并使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确定了地下水水位用径流量和总产量表达的关系式,经验证,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预测将来武威地下水水位平均每年将下降0.945 m,民勤地下水水位将下降0.919 m。 相似文献
17.
黄水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黄水河流域实际情况探讨并建立基于供水量准则的黄水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并以1997年数据调算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从调算结果表明在黄水河流域进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并且可以防止地下水超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