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武汉市奥林花园居民小区中水回用的运行情况,阐述了发展中水回用技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发展城市居民小区中水回用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树  魏建明 《农业工程》2011,1(4):52-56
该文描述了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处理设备的开发及其工艺流程、原理和电控系统,并介绍了该设备在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其完全能满足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的需要,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指标CODcr、BOD5、SS等达到国家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和杂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节水技术系统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就高等院校节水技术改造问题,介绍了中水回用、红外感应、非接触IC卡(射频卡)、水平衡测试等先进的节水技术的应用,设计了一套用水管理微机软件,并以盐城工学院为例,作实证研究,旨在节省宝贵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尤鹏  陈松 《排灌机械》2006,24(1):37-39
为了节约用水.改善城市水源水质,针对镇江市征润州污水处理厂将中水直接排入内河的情况,设计了中水回用系统。介绍了其中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PLC技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控制程序.使得冲洗、补水、绿化三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所有设备都得到较好的控制。系统经运行检验,回收中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某高校中水回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项用水因素间的关系,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对该模型精确度验证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均用水量增长率条件下该校未来20a的用水总量、自来水用水量、中水用水量和需求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用水量,并为中水回用系统的推广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再生水农业利用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再生水回用于农业是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再生水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再生水灌溉优化模型,利用优化模型分析了用水组成、再生水质及农作物组成的相关指标。最后,以郑州市为例,对再生水农业回用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和再生水灌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1985年作者建立北京城市水资源系统S.D模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研究的出发点、对整个系统结构及因果关系分析、流图设计、建模过程、策略设计、S.D模型所能回答的问题。 本研究系以北京市供水为对象,从一次水资源开发、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城市污水回用、污染及其防治、水经济等七个子系统的综合因果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突出工业用水问题,所提供的原则方法可同样应用于流域水资源分析或地区性农业用水分析,可以说,本研究为水资源系统分析提供了一个包含成百个参变量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业园水资源循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学工业园用水现状和循环经济理念出发,探讨化学工业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和技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为原则,利用企业污水预处理、污水厂集中处理、中水回用和梯级利用以及构建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实现园区污水零排放,形成一种可复制的水循环模式,同时以天津某化学工业园区为例,提出了高效水资源循环模式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简述枣庄市水资源量及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结合2010—2018年供用水数据,分别从横向的供用水结构及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枣庄市9年间供用水现状,得出枣庄市存在水资源短缺、供水及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从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制定再生水回用相关政策及加强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10.
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缺乏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和适当的水处理技术导致淡水资源枯竭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严重,促使再生水、微咸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作为一种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得到发展,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且稳定的补充水源。然而,非常规水独特的水质特性决定了其农业利用过程中必然会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众多负面影响,这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非常规水资源在农业中的利用与研究现状,总结了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回用的生态风险和相关标准规范,并对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对有限的水资源量进行合理配置。以博弈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建立序贯博弈模型,在水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对初始水权和水资源税进行博弈分析,运用倒推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得出如何分配初始水权分配和水资源税征收数额,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建模思路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并给出算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连云港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水足迹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研究中。以连云港市为例,计算了连云港市2008年的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压力、虚拟水赤字等评价指标,真实客观地分析了连云港市的水资源安全现状,从降低水足迹角度提出了应对水紧缺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苏省泗洪县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环境恶化的现状,提出采取截污、引水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质.通过建立水量水质模型模拟计算在截污、引水及各种组合方案下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截留点源污染与引水相结合是改善城区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更加科学的评价流域水环境,基于水足迹理论,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流域灰水足迹核算评价方法,解决了以往流域灰水足迹评价中污染核算不全面、参数选取原则不统一的问题.以大连市复州河流域为例,从工业、居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四个污染源分析了2018年流域灰水足迹量值与空间特征,同时进行流域水环境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复...  相似文献   

15.
针对80年代骊为华北平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问题,选择河北省雄县胜利灌区为水资源平衡调控研究区,对水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水量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地下水动态规律、渠床入渗率分布、地表水引用量在年内的分配、研究区农业用水和地下水的回灌要求,提出水量调控措施。结合田间农业节水研究,提出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的不管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水质水量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缺水与水质恶化所构成的严峻的水资源现实是制约我国当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最重要手段,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特别是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综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要求出发,阐述了目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不足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咸水灌溉对棉花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连续3 a研究了1、3、5、7 g/L 4个矿化度咸水(记作S1、S2、S3、S4)灌溉对棉田土壤水盐、土壤蒸发、棉花阶段耗水量、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内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有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电导率增加尤为明显;年际间,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差异非常大,经过连续3 a灌溉,根系层土壤电导率均未逐年增加。S3和S4处理的平均土壤蒸发强度大于S1处理,S2与S1处理间的差异很小;7 g/L以下咸水灌溉对棉花耗水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总耗水量影响并不明显。3 a的平均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由大到小顺序均为:S2、S1、S3、S4,S2比S1处理增产2.4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5%,S3和S4比S1处理减产1.67%和8.88%,水分利用效率降低0.25%和7.31%,其中,S2和S3与S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4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模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的角度对济南市用水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区域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模拟模型,鉴于该地区复杂的水网构造,把整个地区划分为4个计算区,最后确定各计算区最优水资源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9.
淡水资源紧缺一直是困扰海岛居民生产及生活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山东省胶南市在海岛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大胆采用海水淡化设备和技术,引进了美国世界水系统公司生产的A1QUA-SEP1525215海水淡化器,缓解了岛上军民的用水困难,为解决海岛供水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以水分生产率作为节水灌溉指标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水分生产率值衡量农田所消耗水分的有效利用程度已被广泛地利用,由于以何值作为计算机农田水分的消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因而极易产生误解。介绍目前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几种水分生产效率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理解其含义并正确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