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 ,均以中部最多 ,下部次之 ,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 :下部最大 ,中部次之 ,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 ,分别为 5 30个和 6 6 2个 ;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均以中部最多,下部次之,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下部最大,中部次之,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分别为530个和662个;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3.
试验设5种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研究鲁棉28号棉株成铃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株高随密度的增加略有升高、果枝始节位随密度的增加也略增加;单株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且随着密度的增加,上部铃、中部铃和内围铃的比例增大,下部铃和外围铃的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亚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丽珍  关凤芝 《中国麻作》2000,22(4):12-13,22
本文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亚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不同配比施用在亚麻快速生长期以前对茎中部纤维细胞的数量影响不大,而在开发期和成熟期肥料的作用明显,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以氮磷钾肥的中等施肥量最多分别为525个和670个,茎中部纤维细胞的层数及纤维细胞带的厚度也以其最多。上述结果与亚麻生长发育规律密切相关,因为亚麻快速生长期之前生长缓慢,吸水吸肥能力弱,进入快速生长期直至开花期是吸水吸肥高峰期,肥料作用明显。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条件下,亩有效株数93万,施用氮磷钾肥1.0、3.0、3.0kg,可获得64.1kg的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湖南浓香型烟叶质体色素在生育后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叶位间的差异,对云烟87在打顶期、打顶后10 d、打顶后20 d三个时期和上部、中部及下部叶三个叶位间的色素含量变化及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叶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都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除打顶期上部叶和中部叶差异不显著外,不同叶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叶位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变化为,打顶期后下部叶逐步明显减少,中部叶先明显减少后少量增加,上部叶则先增加后降低。不同叶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在同一时期都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叶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和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在相同时期都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但前者在打顶期后呈逐渐降低趋势,后者则先增加后明显减少。上部叶、中部叶及下部叶的叶绿素含量均与相应SPAD值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棉铃空间分布传统分析展示不直观问题,运用SAS/Graph模块,可视化地展示棉铃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部果枝第一节位是成铃的关键区域,其次为中部果枝的第二节位;棉铃空间分布试验的3种密度均表现为中部果枝成铃率较高,下部果枝和上部果枝随密度增加成铃率降低,且随着密度增大成铃集中区域的主茎节位数下移.因此,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亚麻种子中磷、钾、铁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麻品种82(50)为材料,研究了亚麻种子中P、K、Fe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亚麻种子发育的过程中,磷的含量总体为上升趋势,在开花后的10~20d上升速度较快,在种子成熟后期上升幅度较小;钾的含量是持续下降,在开花后的20d左右下降较快,以后下降速度减慢,当种子完全成熟时,钾的含量略有上升;铁的含量是在开花后10~20d左右上升最快,以后呈下降趋势,在接近成熟时下降速度减慢。对亚麻不同部位种子中磷、钾、铁的含量进行分析表明:磷、钾的含量是基部最高,中部次之,上部最低;而铁的含量则是上部高,基部最低,上部种子中铁含量呈波浪式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黄麻圆果种的纤维品质优于长果种;相同熟型的长果种、圆果种不同品种相应部位的纤维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如纤维素含量,均以圆果种品种表现优良,木质素的含量则相反,长果种、圆果种品种植株不同部位的纤维品质,以中部最好,基部次之,上部较次;黄麻品种纤维品质的优劣与品种本身固有的经济性状、熟型不相关;同一品种的纤维品质与收获期、种植密度有关:其强力随收获期的延迟而增强,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中、上部位有降低的趋势;纤维支数则随收获期的推迟而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亚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不同配比施用在亚麻快速生长期以前对茎中部纤维细胞的数量影响不大,而在开花期和成熟期肥料的作用明显,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以氮磷钾肥的中等施肥量最多分别为525个和670个,茎中部纤维细胞的层数及纤维细胞带的厚度也以其最多.上述结果与亚麻生长发育规律密切相关,因为亚麻快速生长期之前生长缓慢,吸水吸肥能力弱,进入快速生长期直至开花期是其吸水吸肥高峰期,肥料作用明显.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条件下,亩有效株数93万,施用氮磷钾肥1.0、3.0、3.0kg,可获得64.1kg的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亚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施用在亚麻快速生长期以前对茎中部纤维细胞的数量影响不大 ,而在开花期和成熟期肥料的作用明显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以氮磷钾肥的中等施肥量最多分别为 5 2 5个和 6 70个 ,茎中部纤维细胞的层数及纤维细胞带的厚度也以其最多。上述结果与亚麻生长发育规律密切相关 ,因为亚麻快速生长期之前生长缓慢 ,吸水吸肥能力弱 ,进入快速生长期直至开花期是其吸水吸肥高峰期 ,肥料作用明显。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条件下 ,亩有效株数 93万 ,施用氮磷钾肥 1 .0、3.0、3.0 kg,可获得 6 4.1 kg的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亚麻枯萎痛是亚麻主要病害之一,给亚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研究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亚麻不同播种密度、不同肥料、土壤湿度及重迎茬等备件,分析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结果]过剩的氯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播种密度越大、土壤湿度越大、重茬年限越久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结论】播种密度越大,枯萎病发生越严重;过剩的氮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氟、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土壤湿度越大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亚麻重迎茬可使枯萎病加重,重茬年限越久发病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不同移栽方式和移栽密度研究了塔里木棉区育苗移栽杂交棉棉铃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方式下,穴盘移栽的株高、果枝始节、单株铃数都大于裸苗移栽,铃重、单株皮棉产量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穴盘移栽的上、中位铃及内围铃性状均优于裸苗移栽,而下位铃、外围铃间差异均不明显。不同密度处理间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果枝始节增高,果枝数、果节数和单株结铃数均减少。棉铃分布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上部、中部铃和内围铃所占比例均增大,下部铃和外围铃所占比例均减少。  相似文献   

13.
大豆不同结荚部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种不同结荚习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其不同结荚部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为上部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而脂肪含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大豆生殖生长时期,从植株主茎下部3—4节位起随节位升高比叶重、全氮含量逐渐增加。开花结荚期,下部和中上部节位叶片叶绿素a b含量较低,中部较高;中下部叶片叶绿素a/b比值较低。鼓粒期,植株中上部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索含量、叶绿素a/b比值明显高于中下部叶片。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夏玉米郑单95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含氮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子粒生长期棒三叶SPAD值与棒三叶、全株总叶片及整株含氮率均有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施氮水平子粒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均以穗位叶为中心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SPAD值依次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施氮可调节各部位叶片SPAD值或氮素含量,但并未改变其空间分布模式。不同施氮水平子粒生长期上部和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夏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对氮肥的反应均表现在一定范围内(N≤207 kg/hm2),子粒生长期各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施氮量增为276 kg/hm2时,各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再明显增加,相对来说中部叶比上部和下部叶对氮肥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小麦叶片与非叶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发育的影响,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开花期设置剪叶、包穗、包茎等7种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不同穗位和粒位粒数、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穗对穗上部和下部弱势粒数影响显著,与叶片共同作用对穗上部强势粒数及穗中部和下部粒数,以及与茎和叶片共同作用对穗上部粒数、穗中部和下部弱势粒数均影响显著;穗对不同穗位强势粒重和穗上部弱势粒重影响显著,旗叶对穗中部和下部强势粒重、穗上部和中部强势粒重及穗下部粒重影响显著;包穗、剪旗叶和剪倒二叶处理显著提高穗上部强势粒及穗中部和下部籽粒蛋白质含量;剪倒三叶和剪倒四叶+剪倒五叶处理显著提高穗下部强势粒蛋白质含量;同一穗位的强势粒蛋白质含量大于弱势粒,不同穗位籽粒的平均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穗下部穗中部穗上部;同一穗位的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大于强势粒,穗上部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大于穗中部和下部。因此,建议小麦育种中应注重穗光合选择,适当增加小穗排数,减少高穗位粒数,可能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和改善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麦株对Zn的吸收因其与根标有机配位体的反应而受到影响。本研究进行了4个试验,研究有机配位体(柠檬酸盐)和pH值对小麦Zn吸收的影响。在温度控制箱中,含或不含柠檬酸盐,稳定或变化的pH(3.7—7.1)条件下,植株在营养液(含0—0.05μmolL ̄1Zn)中生长21至28d。测定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和地上部含Zn量,估算营养液中Zn的活性、每个试验麦株的地上部干重与ZnT/[H-]或Σ(Zai摩尔数/电荷)/[H+](ZnT:Zn的总量,Zni:各种类型Zn的含量)相关,均可用方程y=A+BE cx模拟,r ̄2分别为0.79和0.77。在无柠檬酸盐的情况下,地上部干物重及含Zn量随溶液pH增加或Zn的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有柠檬酸盐的情况下,地上部干物重及合Zn量随溶液pH增加或Zn的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无柠檬酸盐的情况下,生长在pH稳定的营养液中麦株的地上部干重随Zn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pH变化的含柠檬酸盐溶液Zn的总浓度的效应不如pH效应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施氮对宁杂1号油菜各枝序角果性状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了N素营养对油菜各枝序角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各枝序的角果数以主序和中上部分枝较多,并随施N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过多地施用N肥会造成结角层角果过多而严重影响其它产量因素。(2)每角粒数以主序和中上部分枝较多,下部分枝较少。各枝序的千粒重和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PPA)以主序最高,上部分枝较高,下部分枝较低。(3)适量施N可使上部8个分枝的每角粒数、千粒重和PPA都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玉米双株紧靠高产栽培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树田  李艳玲 《玉米科学》1993,1(2):034-037
充分利用好太阳能是农业生产的出发点。玉米是高光效、光饱和点高、中部结穗、异花授粉的C_4作物。植株各叶层的光合作用强度及对籽实产量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个体植株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而在群体的条件下却变为中部>上部>下部。说明常规栽培形式下,玉米植株下部叶片由于遮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种植形式与密度应以改善田间通透条件为前提。从栽培上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单位面积内能容纳更多的个体,又使个体之间在利用养分、水分和光照等方面效果最高,而相互的干扰最小,使密植的增产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无疑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顶端调控对亚麻生物力学及冠层性状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生育后期顶端调控后亚麻茎秆抗倒能力变化,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打顶+抑芽"、打顶、抑芽处理后亚麻茎秆生物力学性状变化规律及其与冠层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打顶+抑芽"处理后可明显降低重心高度、倒伏指数,处理后平均较对照分别减少31.24%、51.06%,增强茎秆基部、中部、上部抗折力和麻株最大承载能力,分别增加46.05%、26.72%、34.82%和9.24%;打顶处理对重心高度、麻株承载能力影响较少,但增加了茎秆中部、上部和基部处理中后期抗折力,平均分别增加5.48%、7.13%和8.28%,降低了麻株倒伏指数(14.72%);而抑芽处理后生物力学性状均有所减少或减弱。相关分析表明,茎秆基部、中部及上部抗折力与冠层性状和倒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麻株承载力与分枝鲜重和蒴果鲜重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性,而重心高度、倒伏指数与冠层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因此,从生物力学性状来看,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处理防倒效果较理想,处理后能有效提高麻株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