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方许多单位对带扶禾器立式割台进行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充分认识扶禾器与拨禾星轮(下简称星轮)的工作与设计规律,本文对铅垂面型扶禾器和星轮影响梳穗损失,扶倒禾拨禾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
拨禾星轮式玉米收获台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研发了拨禾星轮式玉米收获台,设计了均布有6个拨禾指的拨禾星轮、螺旋扶禾导入辊、拉茎辊等部件,对玉米不被推倒折断、单株连续有序喂入的条件作了理论分析,进行了田间试验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作业速度为1.1~1.5 m/s时,拨禾星轮转速为50 r/min、扶禾导入辊转速为1 300 r/min、拉茎辊转速为1 050 r/min,行距适应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拨禾指玉米摘穗机构拨禾指曲线形状对拨禾输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拨禾曲线工作过程在各工作区的功能,提出了横向拨禾α1区、螺旋喂入α2区、摘穗分禾α3区、拨穗α4区4个区域功能区段的作用与要求,初步建立了适合各功能区段要求的拨禾指曲线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对新设计的玉米收获机伸缩式拨禾轮进行了试验,通过单拨禾装置试验研究得出:在该拨禾轮(无分禾器)的作用下,拨禾半径由无伸缩齿的50mm扩大到125mm;通过双拨禾装置试验研究得出:拨禾范围由无伸缩齿的170mm扩大到320mm,实现了拨禾区域的扩大。同时,得出了在喂入速度为0.7m/s、摘穗辊转速为800r/min的情况下,较优喂入半径(分别以两拨禾装置的中心计算)为40~120 mm。  相似文献   

5.
麻黄草收割机拨禾装置的理论分析及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麻黄草的草茎丛生,且呈散射状生长,因而,根据其生长特点,收割时采用偏心式拨禾轮。为此,针对麻黄草收割机的拨禾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拨禾轮的直径、转速及安装高度等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做出了拨禾轮的运动轨迹曲线(余摆线);结构上将弹齿设计成末端为八字形,每组弹齿二根。  相似文献   

6.
针对玉米收获过程中拨禾导向装置的高故障率问题,在分析玉米收获机拨禾导向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拨禾导向装置可靠性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不同型号玉米收获机拨禾导向装置的可靠性数据,进行网络设计和训练。选取传动系统、果穗输送器、左拨禾链、右拨禾链、摘穗辊组、张紧装置、机架的可靠度为输入变量,该装置总体可靠度为输出变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误差较小,能够有效预测其可靠性,为玉米收获机拨禾导向装置的优化设计及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谷物收获机械拨禾扶禾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谷物收获机械拨禾扶禾装置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入手,介绍了分别适用于传统的全喂入式,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新型梳脱式联合收割机上的拨禾扶禾装置。详细讨论了它们结构形式,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总结出设计各种谷物收获机械拨禾扶禾装置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收获不对行倒伏玉米存在的收获效率低的问题,对现有拨禾装置喂入部分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拨禾装置拨禾链采用"八"字形结构,拨禾链指采用工作截面为光滑圆弧面的水稻收获拨禾链指。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拨禾机构收获不对行、倒伏玉米时的喂入率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拨禾装置对位置偏离中心小于150mm、前后倒伏角及左右倒伏角均在60°范围内的玉米植株具有很好的扶持喂入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对行、倒伏玉米收获率低的问题,为后续设计不对行、倒伏玉米收获机拨禾装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收获机组合式指形拨禾机构设计与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不分行收获的技术关键是如何实现茎秆的有效导入.在分析现有不分行玉米收获机割台结构的基础上,对指形拨禾机构提出了改进方案,将拨茎轮和拨穗轮独立安装,拨穗轮靠近螺旋输送器.拨茎杆为直杆,拨穗杆为弯杆,两者偏心安装方向相反,转动方向相同.拨穗轮后移,可改善对果穗的输送效果,避免与拨茎杆发生干涉.改变拨茎杆的偏心方向,可增强对茎秆的拨送能力,增加拨禾的有效范围,从而提高了对不同玉米行距的适应性.通过对茎秆运动仿真实现算法的设计,在Matlab环境下进行模拟试验,探讨了茎秆运动规律,对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建立了拨穗杆的曲线方程,为样机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菜联合收获机拨禾轮的入禾轨迹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的割台损失,对割台拨禾轮的入禾轨迹进行了分析与试验。根据油菜的多分枝"树状"特性,将拨禾轮的入禾过程划分为低效拨禾阶段和高效拨禾阶段,并确定了拨禾轮的入禾点位置及弹齿的入禾方式。弹齿在入禾过程中,采用斜插入禾模式有助于减少割台损失。对拨禾轮转速、拨禾轮水平位置、拨禾轮垂直位置3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田间试验,对比弹齿竖插入禾和弹齿斜插入禾两种模式的割台损失率情况。结果表明: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的割台损失率更低;各因素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的显著水平顺序为拨禾轮转速拨禾轮垂直位置拨禾轮水平位置;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拨禾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拨禾轮转速18r/min、拨禾轮水平位置500mm、拨禾轮垂直位置1 200mm。研究结果为减少油菜割台拨禾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伸缩杆拨禾器为立式割台的输禾部件,以前多凭经验设计。本文建立了拨杆的运动方程式,在推导出拨杆瞬时速度和伸出长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究研了它们的变化规律与拨杆的动力特性和工作过程,提出了选择拨禾器转速和工作区段,分析计算输禾能力和确定主要结构参数的观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拨禾轮的转速过快 拨禾轮是在收割机前进切割前起到引导和扶持切割的作用,并把割断的禾铺放到割台上,并将倒伏的作物扶起割断放到割台。因此,拨禾轮上的压板运动即匀速圆周运动,与机器前进的等速直线运动,应有一个合理的对应匹配数值。拨禾轮转速过快,起不到拨禾作用,反而压禾,过快形成无效拨禾,也就是说当割刀在切割前,拨禾轮己拔禾结束,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油菜割晒机拨禾轮易缠绕和挂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曲柄平面五杆拨禾轮机构,建立了该拨禾轮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模型.根据双曲柄平面五杆机构存在的约束条件,基于编制的拨禾轮拨指运动分析程序,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一组满足油菜割晒拨禾要求的拨禾轮机构结构参数组合,实现了拨禾轮拨指低速入禾、加速推送、快速出禾和拨指翻转的动作要...  相似文献   

14.
饲料收获机矮秆割台拨禾轮导轨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割台核心喂入部件拨禾轮的结构和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拨禾轮导轨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拨禾弹齿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找出了保证矮秆割台能够正常工作的弹齿运动轨迹形状,确定其正常工作的拨禾轮速比区间为(0.78,∞)。  相似文献   

15.
油葵联合收获机专用割台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现有油葵联合收获机割台存在的物料堵塞、堆积以及因拨禾轮回带导致的葵盘无法进入割台等问题,结合我国油葵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拨禾轮式油葵联合收获机专用割台。对分禾过程中油葵茎秆的姿态进行分析,确定了内分禾器宽度、长度和内分禾器间隙;选取不同拨禾速比λ,对拨禾轮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拨禾速比取值范围,并得出拨禾轮的最优直径和转速;为降低输送器输送时拨指对葵盘的击打和油葵茎秆的缠绕,设计了刮板式输送器;为保证良好的切割效果,基于刀机速比γ,确定了往复式切割器切割速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河南庄子村进行了油葵收获田间试验,当整机前进速度为0.8 m/s时,喂入量为3.3 kg/s,割台平均损失率仅为1.42%,整机作业效率0.69 hm~2/h。收获作业过程中整机运行平稳,割台收获过程无堵塞、无缠绕,满足油葵联合收获机割台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指形拨禾轮分禾机构的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CAD软件虚拟设计了不分行玉米收获机分禾部件,阐述了实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过程,并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MSC.ADAMS构建了三维运动仿真模型,实现了在ADAMS/View环境下分禾过程中拢入玉米茎秆的运动仿真。仿真表明,拨禾轮转速和作业速度对拢禾效果影响显著,指形拨禾杆末端形态对拢入玉米茎秆运动的影响值得注意。根据仿真结果对物理样机的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拔禾轮标准高度及位置的检查与调整 此高度由被收割的作物高度来确定,正常的高度应是拨禾轮的拨禾板转到最低位置时,应作用在作物被切割处以上2/3的部位。过低拨禾性能下降,过高会刮落作物的籽粒。如需调整,可通过调节拨禾轮支承臂的高度来达到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拨禾轮的前后位置和拨禾齿的倾斜度是否合适,如果拨禾轮偏前,拨禾作用强,而铺放作用差,正确的是处于下方的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旋转上撂式小青菜收割机.传统的收割机是采用拨禾板将割刀割下来的小青菜拨送至传送带的表面,通过传送带传输至收集装置中,旋转上撂式小青菜收割机可将气吹装置替换拨禾板,传送带替换成上撂轮,吹气装置将割刀割下来的小青菜吹送至上撂轮的拨板表面,最终使上撂轮通过自身旋转用拨板将小青菜上撂至收集装置中.  相似文献   

19.
甘薯收获前去除秧蔓工作,国内多采用人工去蔓,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影响了甘薯的收获。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甘薯农艺要求和种植模式,设计了一种履带式小型甘薯秧蔓处理机。为此,介绍了履带式小型甘薯秧蔓处理机的总体结构及关键部件如粉碎刀具、拨禾机构及挑秧杆的设计原理,采用履带式底盘提高了设备跨沟过埂的能力,采用立式滚筒凸轮式拨禾机构,能有效解决甘薯秧蔓缠绕的问题。同时,运用Adams软件对粉碎刀具和立式滚筒拨禾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20.
稻麦联合收获机拨禾轮转速对作业质量影响较大,拨禾轮转速过低导致作物喂入不及时,拨禾轮转速过高导致作物过度击打而造成落粒损失。若拨禾轮转速能够随作业速度自适应调节,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割台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稻麦联合收获机拨禾轮转速自动控制装置,使拨禾轮以适当转速稳定转动。重点对拨禾轮驱动机构、转速测量装置和转速控制器进行设计。转速控制器采用PID控制算法比较实际转速和目标转速的大小并确定合理的电机转速控制信号,使拨禾轮主轴以目标转速旋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稻麦联合收获机拨禾轮转速自动控制装置的转速控制误差小于3.5 r/min,最大相对转速误差为8.6%,其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稻麦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