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培育方法进行了试验,实践证明: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培育油茶苗,苗木培育周期短、质量高,利于实现油茶规模化造林。从砧木培育、嫁接、装袋培育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南方山区油茶嫁接苗的容器培育方法,为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最佳嫁接时间段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可显著提高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3.
油茶嫁接育苗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容器嫩砧嫁接、嫩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苗床4种方法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进行育苗试验,对其嫁接成活率、苗木保存率、苗木生长量、出圃苗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容器嫩砧嫁接方法在各项测试指标上均优于其它3种育苗方法,具有成活快、单位效益高、生长快等优点,是油茶嫁接育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清 《绿色科技》2014,(4):107-109
以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对油茶苗木田间繁育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和地径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时地径的影响则不显著;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湖北林业科技》2017,(6):81-83
为提高茶花嫁接容器苗的育苗质量,从油茶芽苗砧培育、苗圃地选择、苗床准备、嫁接、嫁接苗栽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详细可操作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赣系油茶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油茶育苗经营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投资依据,调查分析了江西省林科院宜春育苗基地25个高产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的保存率、出圃率以及单位育苗的投入与产出,分析表明:赣无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投入产出比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采用双因素系统分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品种对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成活率、苗高、地径)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嫁接时间对M43、M48、M60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地径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参试的3个优良无性系中,它们的最佳嫁接时间分别为:M43为5月6~20日,M48为5月11~25日,M60为5月16~30日,此时嫁接的苗木成活率高、苗木生长良好。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佳嫁接时间,可显著提高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8.
油茶芽苗砧嫁接山茶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云松 《云南林业》2006,27(1):18-18
油茶芽苗砧嫁接山茶花是加快良种培育进程、提高山茶花无性育苗成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主要优点是:缩短育苗周期,实现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嫁接苗木根系发达,接口愈合完整,植株健壮,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油茶芽苗砧嫁接山茶花技术介绍如下。1选种与贮藏收集粒  相似文献   

9.
油茶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基础上,初步探索了油荼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一年生油茶嫁接成活率可达85.7%,苗木合格率可达到93.4%,其中Ⅰ级苗62.7%,Ⅱ级苗30.7%,当年可出圃.结合使用特定的育苗托盘,可有效减少育苗工序,降低育苗成本.该技术可操作性强、成活率及出...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2):F0003-F0003
采用芽苗砧嫁接和轻基质无纺布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复合技术生产高品质油茶苗基地现场,此基地已经湖南省林业厅和国家油茶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具有年产油荼苗400万株的生产能力。图为培养仅90天、生长健壮的油茶容器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