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通过不同群落毛红椿天然林林地土壤及其真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影响的研究,探讨影响毛红椿天然更新的障碍因素。[方法]在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个毛红椿天然优势群落中,分别取距离毛红椿母树3个不同距离(2.5、5.0、7.5 m)处的根区土壤和远离毛红椿母树(25 m以外)的非根区土壤,以非林地土为对照开展室内模拟播种和以根区土壤真菌的水或根系分泌物悬液对毛红椿幼苗进行灌根接种,观察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幼苗感病情况。[结果]各群落土壤中种子发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规律,且基本在第8 10天达到高峰;林地土与非林地土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林地根区土幼苗的存活率极显著低于非林地土和林地非根区土;距母树3个不同距离根区土的幼苗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灌根接种不同处理间幼苗存活率差异极显著,具体表现为接种RS2、RS5根区真菌的幼苗感病率显著高于根系分泌物及无菌水空白对照,且RS2真菌的根系分泌物悬浮液幼苗感病率显著高于其无菌水悬浮液。[结论]毛红椿种子萌发不受土壤环境的影响,但幼苗建成受根区范围内土壤的影响,根系分泌物和致病菌的互作显著降低幼苗保存率。由此推断,毛红椿根区土壤内存在幼苗的潜在致病菌及根系分泌物可增强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毛红椿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测定了毛红椿6个种源的种子表型、种子品质及其内含物含量等14个指标,研究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并通过主成分法及聚类法对种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除种子长和淀粉含量外,不同种源种子的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6.09%~26.99%,其中种子表型特征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小(7.93%)。江西宜丰种源的种子千粒重(7.81 g)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发芽率(81.93%)最高。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毛红椿种子的重量与其所含的内含物的含量有关。种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贡献率分别为43.82%、 32.48%、15.01%,累计贡献率达91.31%。聚类分析将6个种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是江西宜丰种源,为高千粒重、高可溶性糖和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群;第Ⅱ类群是江西龙南种源;第Ⅲ类为江西茅坪、福建南平、浙江富阳和湖北恩施种源。整体来说,毛红椿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具有较强的遗传改良潜力,种子表型特征比种子品质和内含...  相似文献   

4.
采用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毛红椿种子开展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毛红椿种子其发芽率有较大差异,按发芽率高低排序依次为:官山自然保护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在不同时间和温度处理下进行种子贮藏,不同种源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种源的种子在贮藏1 a后其种子发芽率仍保持较高,达到50%以上.以适当的低温进行种子贮藏有利于提高毛红椿种子潜在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吸湿-回干处理技术,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毛红椿不同种源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吸湿处理,能较好地提高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种源种子活力,发芽率由80%提高到92%;种子发芽指数由7.354提高到9.679,平均发芽时间缩短2~3 d.15℃吸湿处理,能较好地提高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种源种子活力,发芽率由43%提高到60%;发芽指数由5.654提高到7.939,平均发芽时间也缩短2~3 d.  相似文献   

7.
以金莲花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是金莲花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范围,低温和高温都会对其萌发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金莲花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金莲花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金莲花种子萌发可以耐受的最大NaCl浓度为0.9%,高浓度对其萌发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赤霉素对七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赤霉素(GA3)浸种对七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对种子,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3能促进七叶树种子的萌发。经15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后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2%、156%、1.33。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水温对皂角种子进行时长24h的浸种处理,以研究不同水温处理对皂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温对皂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差异显著,最适水浸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11.
红椿和毛红椿是珍贵保护用材树种。红椿在我国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从红椿和毛红椿的种苗繁育,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造林设计、用材和相关运用、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综述红椿和毛红椿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利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毛红椿资源保护和培育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红椿为珍贵速生用材树种,199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目前面临天然分布区逐渐缩小,成片林分分布稀少,数量日益减少,濒危状况严峻的局面。本文总括了毛红椿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规律以及物种保护和人工培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当前毛红椿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现状、物种保护、育种和人工林培育等问题,阐述了今后研究重点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毛红椿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8月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对2年生毛红椿幼树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进行测定,对其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呈现出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出现在上午8:00,次高峰出现在中午13:00;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是,毛红椿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分析毛红椿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性,提出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和数量成熟年龄,为人工培育毛红椿大径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毛红椿人工林的生长动态,并对其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以江西省南昌县毛红椿8年生人工林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毛红椿的生长过程,拟合毛红椿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 Logistic方程对毛红椿树高拟合程度较好,幂函数对胸径拟合程度较好,抛物线方程对材积生长过程的拟合较好,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本研究为一定区域内毛红椿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毛红椿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毛红椿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在我国的7个毛红椿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群体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变异;毛红椿群体的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6.1,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00 6;毛红椿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185 4,在FST值的基础上估算毛红椿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1.098 3.采用平均距离方法(UPGMA)对7个群体进行了聚类,对各群体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分析了毛红椿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仪对分别来自官山自然保护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和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3个2年生毛红椿种源,进行光合特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官山自然保护区的毛红椿种源,在高温强光下较之其它两个种源有较强的光合能力。毛红椿的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出现在一天中的10:00和14:00左右,在天气晴朗情况下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同时通过比较同一种源不同月份(8~10月)的光合特性得知,9月是毛红椿生长的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天然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对分布于我国的3个毛红椿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收集毛红椿3个天然居群209个单株材料并对每个单株的位置进行定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了解该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居群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5.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6;2)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99 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589 3;3)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揭示毛红椿宜丰天然居群在0~240 m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4)宾川和师宗居群内遗传变异在空间上为随机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遗传结构;5)导致居群内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花粉种子局限传播、微环境异质性和居群密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