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对林窗小气候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结论,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同样存在小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动态位移现象;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发生变化,造成林窗实际边缘气象要素的变化最为激烈。小气候要素的水平空间差异在不同时段也是各异的,一般在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的上午和下午,差异不大;而受太阳直接辐射影响较大的中午,差异显著。林窗不同区域气地温差符号的不同,引起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如此光照、温度分布状况和热量传递的不同,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和群分布等,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高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4个林隙的559株边缘木的调查,研究其径级和高度级的结构特征,用韦布尔分布(Weibull)模型和正态分布分别拟合径级和高度级分布.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径级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而高度的分布既符合Weibull又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面积的Weibull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林隙面积分布格局是林隙的一个重要特征。林隙的大小不同 ,直接影响着林隙内的生态环境 ,进而对树种生长与更新产生不同的作用。通过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96个林隙面积的调查 ,研究其冠空隙和扩展林隙面积的分布特征 ,用韦布尔 (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冠空隙和扩展林隙的面积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冠空隙和扩展林隙面积分布格局均符合Weibull分布。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分布,无明显分布规律。林地土壤全P含量与海拔和凹凸度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及腐殖质层全P含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效P含量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其与凋落物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全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物种多度分布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对数模型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物种多度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的乔木和灌木物种多度都遵从对散级数分布.  相似文献   

6.
青冈常绿阔叶林的太阳辐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青冈常绿阔叶林太阳辐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林反射辐射、透射辐射和吸收辐射的季节动态与太阳总辐射的季节动态相似,各辐射分量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四季中群落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16% ̄22%、9% ̄12%和67% ̄74%。林冠层对光强的衰减率达80% ̄90%,且衰减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群落中部以下光强的衰减很小。  相似文献   

7.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两个边缘区,运用Shannon-W 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其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843 3~1.191 3;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653 1~2.740 3。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三江县独峒试验点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隙的大小特征,以及林隙对乔木树种、灌木、草本和藤本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展林隙面积占样地面积的71.7%,冠空林隙面积占样地面积的52.9%.南岭槭(Acer metcalfii)在林隙内外的重要值序位差为-35,正更新反应极显著,在灌木调查中其更新反应为显著正更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然群落中常见重金属分布格局,为环境治理功能型常绿阔叶林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华西雨屏区典型常绿阔叶林不同生活型的5个优势乔木物种、3个灌木物种和3个草本物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器官(叶、根、皮、枝和茎)常见重金属Cu、Zn、Cr和Pb的含量。【结果】①从生活型来看,草本叶片中Cu、Zn和Cr含量均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且草本根系中Cu和Zn含量也显著高于乔木及灌木;Pb含量在不同生活型叶片和根系中均无显著差异。②相对于其他物种,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叶、皮、枝和茎中Cu含量相对较高,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叶和根系中Zn含量相对较高,灯台(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各器官Cu和Zn含量相对较低,而在灯台根系及皮中Cr和Pb含量相对较高,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各个器官中Cr和Pb含量相对较低。【结论】同一群落中不同物种表现出对不同重金属富集或排异等不同的适应对策,在功能型常绿阔叶林的构建过程中可根据污染源类型选择合适物种进行配置,研究为环境治理功能型常绿阔叶林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常绿阔叶林太阳辐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林反射辐射、透射辐射和吸收辐射的季节动态与太阳总辐射的季节动态相似,各辐射分量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四季中群落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16%~22%、9%~12%和67%~74%.林冠层对光强的衰减率达80%~90%,且衰减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群落中部以下光强的衰减很小  相似文献   

11.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的截留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评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哀牢山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定位监测了林冠层对1a中共144次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间降水总量为1707.8mm,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421.8,15.4和270.6mm,穿透雨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83.3%,0.9%和15.8%。总降雨量大于3.7mm时才观测到林内牙透雨和树干茎流,“漏斗”状的林冠结构和持续的降雨,均可造成穿透雨量大于林外大气总降水量,而树木较大分枝角度和较多附生物,可能使有些胸径和冠幅较大树木的树干茎流量反而更小:穿透雨量和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而林冠截留率随降水量增大而减少;降雨特征和林分特征是影响林冠截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揭示当前群落演替趋势,为紫金山森林群落的科学管理以及南京丘陵地带的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市紫金山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取相邻格子样方法先划分10 m×10 m的调查样方,再在每个调查样方的对角线建立2 m×2 m小样方(4个角及中心),采用每木调查法确定落叶阔叶林中各树种的重要值,进而确定该群落内重要值前7位的主要树种,并分析了这些主要树种在100 m2林分尺度下种群的胸径分布、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种间关联性。【结果】(1)紫金山南坡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为糙叶树、朴树、山胡椒、黄连木、马尾松、枫香和栓皮栎。其中朴树和山胡椒为进展种群,糙叶树、黄连木、枫香和栓皮栎为稳定种群,针叶树马尾松为衰退种群。(2)主要阔叶树种群的空间格局为集群分布,聚集程度依次为山胡椒>朴树>黄连木>枫香>栓皮栎>糙叶树;先锋树种马尾松则为均匀分布。(3)7个主要种群间的整体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其中不同树种间的正联结有14个,负联结有7个,且均不显著。【结论】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紫金山落叶阔叶林乡土落叶阔叶树种占据主要地位,群落仍处于进展演替的动态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常绿阔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0 m×100 m的大型固定样地,用相邻格子调查方法将样地划分为100个10 m×10 m的调查单元,对样地内林木进行实测。用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描述空间结构特征,以坡度、坡向、海拔和粗糙度作为地形因子,利用方差分析分析空间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坡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竞争指数显著增大(P<0.05)。半阳坡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阳坡(P<0.05),Ⅰ级粗糙度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低于Ⅲ级粗糙度(P<0.05)。随着样地内海拔的升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增大(P<0.05),但样地内海拔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聚集指数显著减小(P<0.05)。②在Ⅲ级粗糙度中,Ⅰ级坡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Ⅱ级坡和Ⅲ级坡(P<0.05),Ⅱ级坡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Ⅰ级坡和Ⅲ级坡(P<0.05),半阳坡的聚集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阳坡(P<0.05)。在样地内的高海拔区域,Ⅰ级坡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Ⅱ级坡和Ⅲ级坡(P<0.05);而在样地内的中海拔区域,Ⅲ级粗糙度的聚集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Ⅰ级粗糙度和Ⅱ级粗糙度(P<0.05)。  结论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不同的地形因子对其空间结构特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合理调控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是促进树木生长的重要经营策略。图10表2参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福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当地常绿阔叶林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福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内设置有代表性的样地19块,按照苗高≤30cm(Ⅰ级)、30~≤60cm(Ⅱ级)、60~≤100cm(Ⅲ级)、100~≤200cm(Ⅳ级)、200cm且胸径≤7.5cm(Ⅴ级)的分级标准,将更新幼苗幼树划分为小苗(Ⅰ,Ⅱ级)、大苗(Ⅲ,Ⅳ级)和幼树(Ⅴ级);采用方差/均值和4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林分及各等级更新幼苗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选择平均密度、平均地径和平均盖度3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林分及各主要树种更新幼苗幼树密度随等级增大而减少,更新密度最大的为黄瑞木(Adinandra mellettii);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不同树种聚集程度不同,其中黄瑞木聚集程度最强,木荷(Schima superba)最弱;天然更新效果最好的是黄瑞木,最差的是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结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幼苗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同一树种不同发育阶段聚集强度存在差异。随着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栲树等树种有发展成群落主要树种的趋势;但由于当地常绿阔叶林受到严重干扰,栲树更新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15.
百山祖北坡中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浙江庆元县百山祖北坡常绿阔叶林群落内,设置面积为5 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划分样地并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群落内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①群落内物种丰富,区系复杂,仅含1种的科、属多,常绿树种短尾柯、多脉青冈为建群种,故可称为短尾柯-多脉青冈群落;②从物种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看,该群落具一定的热带性质,但温带成分仍占较大比例,反映出中亚热带北部亚地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的植被属性;③从物种多样性看,稀有种丰富,优势种亦十分明显,但多度分布不均;④群落幼苗储备量大,更新良好,但由于竞争激烈,加之台风等自然因素的干扰,胸径超大个体稀少;直径频度呈指数分布,反映出立木在垂直空间上连续分布,且该群落处于演替的成熟阶段;⑤群落层次结构比较复杂,分层不明显:几个优势种分布在不同的两个乔木亚层,一定程度上减少竞争;乔木上层树冠不连续,下层连续郁闭度较高;灌木层密度大,物种丰富,是群落幼苗库;草本层比较稀疏但物种丰富,以蕨类和苔草属植物为主;藤本植物多样,草质木质均有,但大型个体稀少,层间附生植物主要是石韦、瓦韦、膜蕨和一些兰科植物,显示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天台山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省天台山的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草本植物,群落均匀度两者无明显差异.植物生活型与物种多样性表现为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小于灌木层,它们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而乔木层的群落均匀度显著大于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之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从群落种-多度分布来看,木本植物、草本植物都符合对数级数分布,说明该群落富集种少,稀疏种多,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分布及其周转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827.8 g/m[[sup]]2[[/sup]];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大量的细根集中在0~10 cm土层.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层容重、温度和碳、氮含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群落细根的生长高峰发生在7月和10月,但其中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的细根有着不同的生长动态,所以在计算细根生产量时应该分类计算,才会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通过对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细根的分类计算,得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细根年生产量为912.4 g/m2,周转率为每年1.6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林窗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以赤水河上游次生林中23个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化学性质等空间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光照强度为林窗>林缘>林内;林窗内光照强度与林窗面积、边缘木平均胸径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边缘木平均高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边缘木平均高度越低则林窗内光度值越高;土壤养分上,80-160 m2林窗较高,<80 m2林窗较低;环境综合指数上,80-160 m2林窗和>240 m2林窗较高,161-240 m2林窗和<80 m2林窗较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幼苗在林窗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综合来看,80-160 m2的林窗较有利于森林更新,<80 m2的林窗最不利于森林更新。在森林经营时,根据需要形成合适的林窗能够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林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兴安岭呼中林区1969-2005年的林火统计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揭示了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严结果表明:1969-2005年间呼中林区林火发生年际间波动较大,1998年以来林火发生次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呼中林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特别是5月和6月的林火发生最为严重;1d内林火发生大概可分为4个阶段,其,1,以15:00左右最为严重从林火发生的空间分布来看,林火主要发生在呼中林区的东北方向,以碧水和提扬山林场为最多;林火发生次数随距离道路和河流变远而呈减少趋势;林火主要发生在海拔600-900 m之间,坡度主要为0°-10°,且阳坡过火面积明显大于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