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方法与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施肥作为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高达40%~50%。  相似文献   

2.
2002年我国粮食进口1470万t,粮食出口1280万t。这样,2002年我国净进口粮食190万t。“入世”第1年粮食贸易态势比预计的要好,国内粮食市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没有受到威胁。究其主要原因是:①世界主要出口国减产幅度大,国际粮价上涨较多,进口价格不占优势。②我国粮食恢复性小幅增产。玉米、大豆增产较多,又不含转基因;优质专用小麦增产,可顶抵部分国内制粉企业生产专用粉的需求。③2002年,我国储备轮换、陈粮拍卖、“506粮”和“甲字粮”处理,使国内粮市供给增多,价格稳降。④2002年,我国采取…  相似文献   

3.
1什么是95%粮食安全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数量的安全,粮食自给率是衡量数量安全的首要指标之一。粮食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粮食总生产量(S)占总需求量(D)的百分数(其公式为:a=(S/D)×100%)。完全自给自足(可称为100%战略或者封闭模式)是我国过去的保证粮食安全的方式;新时期,“二维战略”(即用粮食生产和贸易来保障粮食安全)逐步代表了主流思想和观点。因此,粮食安全就转变为一个国家的粮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自给的问题,即粮食自给适度区间的确定和把握问题。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正常年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就表明一国基本达到了粮…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粮食问题是关系社稷安危、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市、县在发展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技进步在保障粮食安全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粮食科技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未来粮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为确保21世纪中国人口高峰期到来之际的粮食安全提供科技储备,战略重点是力争在粮食科技的若干重大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为此提出了实施国家粮食安全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运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新型粮食科技推广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1,(12):32-32
从第十三届高交会上举行的粮食流通与加工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将通过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破解粮食流通环节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使加工流通损耗降低3%~5%,使粮食损失减少25亿450亿公斤,初加工率和二次以上加工率提高10%,明显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世界》2009,(3):22-22
“五连增”份量有多重 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5285亿kg,比2007年增产269亿kg,增长5.4%,实现40年来第一次连续5年增产:40年来单位产量第一次实现连续5年提高。其中有6个省区粮食总产和单产双超历史,9个省区粮食总产超历史,21个省区市粮食单产超历史。以往我国粮食生产一直在丰收与歉收之间波动,连续稳定增产基本没有超过3年。粮食连续5年丰收,结束了多年来粮食“两丰-平-减”年度周期性波动的历史。这既证明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政策的成功,又彰显了我国具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出台了两个并行的粮食储备方案,一个是储粮于库,一个是储粮于田。前者是为了在粮食市场出现紧缺状态时可供居民至少半年渡荒;后者是在粮食安全出现预警状况时,通过行政干预尽快恢复粮食生产。因此,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工作是国家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措施,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笔者在分析福建几年来的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行陈种续用制度,避免种子报废性转商的浪费,减轻财政负担,确保本项工作持续有效运行的新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阳市小麦品种利用的基本原则与生产潜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梅 《种子科技》2012,30(7):13-15
小麦是南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在农业生产及全国、全省的粮食主产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阳小麦连续十年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几年的增产,我市小麦平均亩产已达到396公斤,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但稻谷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5%左右,居全省粮食第1位,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水稻以粳稻为主,种植面积大约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60%,是西南最大的粳稻区,发展杂交粳稻是保证云南省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是未来粮食增产的新增长点,将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受惠农政策拉动,中国粮食连续4年持续增长.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和自然资源短缺等瓶颈制约,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隐患.结合国情,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才能保证中国粮食增产.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为:农业机械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优良品种将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将有大发展;资源节约型技术将是农业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粮食依靠传统方式来实现增产、增效必将难以持续,需依靠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增产增效道路来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通过对近几年粮食生产最新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梳理、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新时期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诅咒"难以破解、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科研经费投入结构有待优化和技术服务人才不足等。笔者提出深化粮食科研院所改革,构建上下协同、功能互补、配置高效的粮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推进粮食品种与区域结构调整,加强精深加工与冷链物流等技术与设备研发,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建立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体系等方法,促进粮食安全科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对粮食的总需求将达到6.4亿吨,解决16亿人的吃饭问题将始终是我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也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11,(11):11-11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产业,建议制定粮食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和调控机制,强化粮食安全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是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粮食仓储工作在粮食流通领域始终发挥着“蓄水池”的作用,是重要的“无形粮田”,无论从国家粮食安全宏观考虑,还是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它在整个粮食工作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强化粮食仓储管理,是做好粮食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效益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世界》2010,(9):54-54
对中国来讲,粮食问题用两句话概括:一句话是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句话是我国是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为什么强调要立足国内呢?因为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靠国际粮食贸易无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干燥过程对玉米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部分产粮区都建有粮食烘干塔,它对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国务院从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启动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于2006年扩大到对部分主产区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实践证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启动,在稳定粮食生产、支持市场粮价、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但从预案具体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粮食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末,在现代社会,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内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也会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介绍我国古代至近现代各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及主要的粮食储备制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粮食安全和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得出了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之间重要的依存关系——粮食安全是粮食储备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粮食储备制度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除了受到劳动力、土地和水等基本生产要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一些偶发因素的影响,诸如极端气候、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污染、战争与疾病等异常情况。虽然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这些异常情况引发饥荒和社会大动乱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的粮食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中国应通过增加投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并以建设家庭农场为契机,提高农业和农民抵御异常情况的能力,同时在异常情况发生后,加强粮食流通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