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常规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不稳定能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9年6月5日安徽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此类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高空呈前倾槽形势且高低空具有强的垂直温度梯度,强大东北冷涡后部,贝湖阻高崩溃带来强冷空气南下;850100 h Pa呈一致的西北偏北干冷气流,河套东部上空925 h Pa存在切变线;地面能量积累明显且有2条明显复合线。高低空完美配合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强度强、范围广、移速快、危害大。山东、江苏境内海风锋导致的地面复合线对强对流可能有触发和加强作用;前期东北冷涡活跃和华东持续高温为强对流发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分析合肥站雷达图发现,0.5°仰角反射率因子图上阵风锋出现时间与经过区域对应地面大风发生时间和发生地区有很好的指示,能提前2030min发布大风预警。  相似文献   

2.
对2010年7月16日和2011年7月15日两次冷涡位置相似,造成的天气不尽相同的冷涡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和低层中尺度切变是主要影响系统;由于中低层温度场配置不同、低层切变位置不同、导致天气不同;强对流天气与SI指数的负值区、K指数大值区及CAPE的高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卫星云图上是一个边缘整齐光滑的对流积雨云团。  相似文献   

3.
满洲里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4年3月27-30日降雪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水汽通道、卫星云图的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堆积在泰梅尔半岛冷空气受西北气流引导南下,于贝加尔湖堆积加强,向南爆发形成蒙古气旋东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9月9日发生在吉林省辽源市的一次风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背景下,位于离冷涡中心较远的东南部为不稳定区,易发生强对流天气.冷锋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初始扰动;地面中尺度辐合的移动发展触发了中低层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触发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2年夏季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等综合分析,得出贝加尔湖冷涡东移加深且移动缓慢是此次局地暴雨的关键;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水量有增幅作用;由于大兴安岭地形阻挡造成迎风坡水汽辐合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Micaps系统,对邵阳市2020年5月14—15日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并对各家模式预报检验分析,以期为相似天气系统演变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并结合天气形势对吉安市一次初春冰雹天气过程的形成和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其成因,为今后该类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东  许宁  韩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82-17084
利用天气图、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单站气象要素等,对2009年8月18~20日辽宁一次典型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由高空槽和副高共同影响的一次天气过程,贝加尔湖分裂冷空气与河套冷空气东移成涡,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其边缘暖湿气流切入。低空急流加快了水汽的输送,高空急流出口右侧588线外围出现几个比较旺盛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逐步与西风带系统合并,造成此次强烈的混合性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反映水汽条件、层结不稳定和热力、动力条件的一些物理量、探空曲线以及卫星云图、闪电监测资料、雷达回波图等方面,对2019 年5 月17 日晋江地区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雷达拼图、卫星云图对2017年8月8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了解到此次冰雹是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发生的,华北地区上空有较强的冷平流,天气形势不稳定,有中尺度触发系统即可诱发强对流,雷达拼图中有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充沛能量使零散回波逐渐增强,为冰雹天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卫星云图上,在华北地区的北部有一片高温区域,有一较为强盛的对流云团,这一对流云团为冰雹天气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康桂红  杨夯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46-19448,19484
针对由切变线云系发展合并形成的对流复合体进行分析,探讨卫星资料在强对流性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揭示切变线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性天气过程是高空西北气流控制下低层切变线影响造成的;上冷下暖的层结导致对流旺盛,致使雷电产生,低空急流发展加强,保证了山东水汽供应,导致暴雨产生。低层深厚的南方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其北部边缘为湿舌和高能舌区,大气层结不稳定;动力场上,山东北部为暖切变线,风向辐合和风速辐合,造成强烈的垂直运动。此次切变线暴雨受2个对流云团影响,一个是8日01:00低空急流生成的对流云团,04:00移至鲁中南部发展成对流辐合体MCC;第2个是在鲁西北低层暖切变线对应的对流云团,与鲁中南部的MCC合并成一个强大MCC影响整个山东;这次强对流性天气主要是由第2个切变线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延长并加强了第1个MCC持续的生命史,致使强对流性天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08~2009年冬季宁夏两次寒潮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结合冬季寒潮预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均是在前期地面增温或强烈增温的情况下,高空强冷平流南下入侵造成的。但两次过程冷空气爆发的形势、冷空气源地、潮前回暖、冷空气移动路径等不同,造成对宁夏地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并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得到了一些宁夏冬季寒潮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磊  邹琤  艾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000-4001
阐述了测报业务改革后,台站实时上传数据文件格式、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的影响因子、实时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分析影响实时数据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实时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5,(14):203-204
采用临颍气象站50年的人工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月统计大雾天气发生的频率,概括了气候特征;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了形势特征;分析温压湿风每分钟资料,比较大雾天气下本站要素变化特点,为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南部庆城县强冰雹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探讨此次低涡强冰雹的新一代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提出河套低涡影响下大冰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预警指标模型:降雹前强度R≥57 dBz且随高度有"跃增"特征,径向速度V回波的中气旋M和≥±20 m/s的速度中心在2~11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ET"跃升"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VIL≥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有效实施人影防雹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立清  张洪卫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96-198,215
通过多年的调查和总结,分析了自动气象站日常工作中发现数据异常情况和排除异常情况的方法,对基层台站观测员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分析了鲁西南地区2013年5月26日和2014年5月10日两次春季低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冷空气入侵层结的不同、低层强辐合区高度的不同、能量锋区位置的不同以及强上升运动中心位置的不同,都是造成低涡暴雨降水强度差异的重要原因。冷空气侵入层节的异同决定了降水的稳定度;边界层强辐合对于气旋前部偏东气流里的暴雨形成更为重要;低空急流的强弱及位置决定了降水的强度和落区,强降水均发生在能量锋区前沿;强上升运动区的深厚程度也是造成暴雨量级不同的关键因素,同时从暴雨区北侧下沉运动区可以看出冷空气的位置及其势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8.
结合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和方法,介绍了山东省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通信业务、省级质量控制系统的整合,并建立了以Web为主要方式的人机交互平台。该系统在充分保证业务运行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