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短季棉适宜的施氮量,进行不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短季棉中棉所50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中棉所50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大,棉株生育期会略推迟,株高先增高后略降低;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均先增加后略降低。不同施氮量棉株结铃分布总体表现为随着施氮量增加,果枝变长,棉株成铃向上、向外延伸,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上部铃、外围铃的成铃比例,中下部铃、外围铃的比例则相对减少。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棉花产量形成及籽棉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株成铃数、总铃数、铃质量均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增施氮肥使棉花子指略有提高,衣分、霜前花率略有下降。表明适当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短季棉的总铃数和铃质量,从而增加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不同处理籽棉产量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江苏沿海地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短季棉施氮水平宜控制在225 kg/hm~2左右,该条件下籽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实现棉花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以邯棉559为试材,设氮肥(尿素,N含量46.7%)施用量0(不施,CK)、180、270、360和450 kg/hm~2计5个处理,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60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且指标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其中,施氮量≤360 kg/hm~2时增施氮肥效果普遍明显,而施氮量450 kg/hm~2与360 kg/hm~2处理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条件下,邯棉559适宜的氮肥(尿素)施用量为360 kg/hm~2,该施肥量较为经济,且棉花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单铃重较大,产量和衣分较高。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方案,探讨了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坐果点蕾花铃的影响。结果表明,伏前桃在总铃数中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密度增大而略有增加,施氮量过多或过少均减少伏前桃的比例;秋桃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增加,随密度增大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伏桃在总铃数中的比例最高,各个处理平均达到62%左右。根据三桃的总数与比例得出,处理3为最好的栽培模式,即播期为4月9日,密度为19 755株/hm^2,施氮量为337.5kg/hm^2。  相似文献   

5.
以湘杂棉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析移栽密度、施氮量及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是肥料运筹(C),其次是施氮量(B)和种植密度(A);影响纤维品质的主导因子是施氮量(B),其次是肥料运筹(C)和种植密度(A);移栽密度24 000株/hm2、施纯氮337.5 kg/hm2、肥料运筹(基肥∶苗肥∶花铃肥)配比为3∶2∶5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移栽密度24 000株/hm2、施纯氮225 kg/hm2、肥料运筹(基肥∶苗肥∶花铃肥)配比为3∶2∶5处理的纤维得分最高,纤维品质最优;湘杂棉3号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以株结铃数、单铃质量、衣分为主攻目标,增加施氮量,重施花铃肥,将能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肥料结构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农艺性状、棉叶含N量和土壤全N量的效应。结果证明:(1)施用N肥能改善棉株农艺性状、增加LAI和棉叶含N量、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2)在等N、P、K条件下,与单施无机N相比,绿肥 沼肥 化肥配施对于提高棉花单位面积总铃数和产量,使棉花生育后期LAI和棉叶含N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效果较好,绿肥 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较差;(3)施用N肥土壤全N量比不施N肥高,不施N肥和单施无机N肥降低土壤全N量,有机无机N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夏播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夏播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密度、肥料、密度×肥料、区组间、处理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定苗3000株/667m2、施氮量28.1kg/667m2为最好,产量达512.82kg/667m2。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植株的高度、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秃尖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对春播玉米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在施等量底肥和管理一致的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5.1万~5.5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和825~975 kg/hm~2施氮量水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5水平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短季棉成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氮可显著提高棉株中下部果枝及内围果节结铃率,促进增结估桃,提高总铃数,铃重及光合产物的经济利用率,从而有利于增加皮棉产量及霜前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杂交水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处理为施氮量(N),副区处理为移栽密度(D)。主区、裂区均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施氮量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有正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的提高有负效应;栽插密度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的增加有负效应;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密度比施氮量效应更显著。【结论】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甬优1540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如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实现水稻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kg/hm~2,栽插密度25.5万蔸/hm~2,产量高达9.63t/hm~2。  相似文献   

12.
在中产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鸡粪及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品种豫杂37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増施氮肥促进豫杂37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配施鸡粪比施等量氮、磷、钾的纯化肥促进效果好;施氮在0~337.5 kg/hm2范围内,铃数和铃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籽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施鸡粪处理的籽棉产量比施氮225 kg/hm2处理的高1.8%,表明等量氮、磷、钾条件下,配施鸡粪比单施化肥效率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而配施鸡粪的氮肥利用率比施等氮量化肥处理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密度与氮肥对机采棉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随着拾花劳动力紧缺以及拾花价格上涨,棉花机械采收已成为主要的棉花采收方式,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十分必要。[方法]以‘新陆中54号’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18和24万株·hm-22个种植密度,副区为0、170、320、470 kg·hm-24个施氮量。[结果]当种植密度为24万株·hm-2、施氮量320 kg·hm-2时,增产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3.64%和6.38 kg·kg-1,与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倒3叶宽、真叶数、果枝数、茎粗、主茎日增长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增加;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以上性状呈降低的趋势。增施氮肥及增加种植密度均会延长生育期。在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时,叶面积指数、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衣分、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24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增产率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结论]南疆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密度24万株·hm-2、施氮量320 kg·hm-2较为理想,增产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产量较高,农艺性状符合机采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淮稻1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淮稻14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淮稻14号产量最高为9727.5kg/hm~2;不同栽插密度下淮稻14号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对淮稻14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受试条件下,淮稻14号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30×104points/hm~2。  相似文献   

15.
在湖北省5个有代表性的麦区,开展鄂麦18播期试验及密肥试验,探讨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鄂麦18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鄂麦18产量影响显著;密度和施氮量对鄂麦18的产量有较大影响,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减少,产量逐渐降低;在同一密度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多,冬至苗和最高总茎数变化不明显;在同一施氮水平,随着密度增加,冬至苗和最高总茎数呈增加趋势;有效分蘖率呈减少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多,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栽培因子对抗虫杂交棉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探索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途径,采用多因子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抗虫杂交棉农杂62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棉铃时间分布影响最大.随播期推迟.成铃高峰推迟.秋桃比例增加.而伏桃和伏前桃比例减小;施氮量影响次之,施N量增加,秋桃比例增加;密度影响最小.试验因子对棉铃空间分布均有较大影响,播期推迟,棉株下部内围铃比例增加.上部及叶枝铃比例减小;施N量增加.上部及外围铃比例增加,中下部铃比例减小;密度增加.叶枝铃及外围铃比例显著减小.各试验因子对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茬口移栽地膜棉均有一定的增温促长效应,但作用效果随茬口的推迟而下降,麦套移栽地膜棉不仅开花早,而且进入成龄高峰早、峰值高,增产幅度达14.23%。(2)麦套移栽地棉个体成铃强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群体成铃强度以2800株/亩时最高;大麦后移栽地膜棉单株成铃数随密度提高而减少。亩总铃和产量则随密度提高而增加。(3)适宜施氮的棉田不仅进入成铃高峰早且波动小,后期仍保持较高成铃强主  相似文献   

18.
以超级稻甬优7850为材料,研究了4种移栽密度(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丛·hm-2)和3种施氮量(纯氮180、225、270 kg·hm-2)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减;成穗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根据试验结果,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密度18.75万丛·hm-2、施纯氮量225 kg·hm-2的条件下有利于甬优7850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可以增加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一、二次枝梗数,但穗长、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栽插行距对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枝梗数的影响不同.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以氮肥用量300 kg/hm2、栽插行距为26.7 cm时产量最高,达11848.2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长江流域棉区棉(Gossypium spp.)麦(Triticum aestivum L.)轮作两熟种植模式下如何降低氮肥投入而提高棉田的综合效益,试验设置了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别为低氮(N1,50%N3)、少氮(N2,75%N3)、中氮(N3,棉花季和小麦单季纯氮用量分别为180.0、150.0 kg/hm2)、高氮(N4,125%N3)、富氮(N5,150%N),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和棉花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间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麦轮作总的生产周期在344 d左右,在长江流域棉区发展棉麦轮作是可行的;不同施氮量间小麦的有效穗、穗粒数、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当氮肥水平为高氮(187.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不同施氮量间棉花株高、单株结铃数、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差异显著,当氮肥水平为高氮(225.0 kg/hm2)时,子棉产量最高;棉麦周年生产中总产出、生产效率、净利润、收益率和产投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施肥量为高氮时值最大,总生产周期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