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点璃眼蜱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幼蜱至若蜱置于牛体或兔体、成蜱置于羊体摄食;若蜱蜕化、饱血雌蜱产卵和孵化在28℃、相对湿度约80%的培养箱中完成。在此条件下,对从甘肃省永靖县羊体获得的麻点璃眼蜱在实验室进行了生活史研究。试验证实,该种蜱为二宿主蜱,一个生活周期需要经过幼蜱、若蜱、成蜱和卵4个发育阶段。幼蜱5-7d饱血,蜕化为若蜱后不离开前一变态期蜱的寄生部位,继续在宿主体上叮咬吸血,经14-24d若蜱饱血脱落。若蜱蜕化期为18-63d,平均40.5d。雌蜱饱血需8-16d,平均12.0d。雌蜱产卵前静止期6-43d,产卵期16-29d,平均22.5d。卵经20-41d孵出幼蜱,平均31.5d。该种蜱在实验室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要91-226d。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宁县两种羊巴贝斯虫的传递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采自甘肃省宁县湘乐镇柏树底村自然感染绵羊的含虫血,用液氮保藏,带回实验室后解冻,经颈部皮下以50mL分别接种未除脾绵羊1只,除脾山羊1只,用采自疫区羊体的半饱血若虫和成虫、饱血若虫,森林革蜱次代幼虫,各自分别叮咬感染1只未除脾绵羊,结果含虫血接种的绵羊和山羊均被感染,在血液涂片中观察到了两种巴贝斯虫,一种是大型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另一种是小型的绵羊巴贝斯虫,潜伏期为9 ̄11d,蜱叮咬的羊只均未感染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中部地区羊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是甘肃中部地区永靖、七里河等10县区的羊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的调查。共调查羊466只,其中绵羊374只,山羊52只,黄羊40只,每只羊抹血片2张,共镜检血片932张。发现绵羊泰勒虫和绵羊边虫两种病原。绵羊泰勒虫的感染为主,羊只感染率平均为45.24%,高的可达63.46%。共采集蜱1971只,经鉴定有青海血蜱、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和银盾革蜱4种。青海血蜱是绵羊泰勒虫的媒介蜱。  相似文献   

4.
山羊泰勒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泰勒虫病属梨形虫目的一个科,我国羊泰勒虫病的传播者为青海血蜱.它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青海学蜱为三宿主蜱,不能经卵传播,它每年有两个吸血季节。本病一般是从4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终止.5月达到高潮.9月份有个别羊只发病。以1-6个月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羊次之。  相似文献   

5.
南山牧场乳牛瑟氏泰勒虫病的防治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山牧场乳犊牛的奇生虫病主要是蜱及蜱传梨形虫病,严重威胁着牧场养牛业的发展.历年来,我场奶犊牛因该病引起死亡达15%以上,尤其是疫区权力评中队的犊牛年平均发病率为45.2%,患病死亡率达98.6%.1993年始,我们与北京农业大学专家一道,对该病的发生和诊断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传播梨形虫病的中间宿主一蜱,主要是血蜱属的三宿主蜱—长角血蜱,它的成虫、若虫、幼虫都寄生于中体,成虫在2月份开始增多,4~7月份为高峰.若虫在2月份出现,高峰期3~6月,幼虫在4月份出现,高峰期8~10月.奶犊牛发病始于每年5月…  相似文献   

6.
1998~ 2 0 0 0年对永靖县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等调查 ,查明其病原为羊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 ;该病流行于东部和西南山区 7乡 38村。羊泰勒虫感染率为 5 0 .1%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2 5 .4%、5 5 .9% ;绵羊无浆体感染率为 5 9.6 %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5 0 .9%、6 1.7% ;发病季节为 3~ 5月份 ;发病年龄为 1岁 (含 1岁 )内羔羊 ,尤以 2~ 5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有的高达 6 3.9% ,致死率达 5 7.8%。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调查发现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 3属 4种 ,共采集鉴定 15 45只 (森林革蜱 5 86只 ,草原革蜱 39只 ,青海血蜱 2 6 8只 ,麻点璃眼蜱 6 42只 )。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羊泰勒虫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 ,绵羊无浆体传媒为草原革蜱。麻点璃眼蜱在我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从我国河南省卢氏县混合感染有瑟氏泰勒虫的犊牛体,利用虫种间潜伏期的差异性,分离到一种形态较大的巴贝斯虫。将清洁长角血蜱成虫释放到感染该种的牛体上,雌虫饱血产卵后,用次代幼虫和若虫叮咬健康牛。结果证实,该种可由长角血蜱经卵传递,次代幼虫和若虫均能传播病原,潜伏期皆为8天。虫体形态呈卵形、圆形、出芽形、阿米巴形、单梨子形及双梨子形等,内含1—2个染色质团,核外逸现象较常见,中央往往形成空泡。虫体大小为2.3—3.9×1.1—2.1μm,平均为3.57—1.71μm。根据媒介(?),虫体形态和大小、病原性及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该种被鉴定为卵形巴贝斯虫(Babesia ovata Minami and Ishihara,1980)。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查明永靖县羊血液原虫病的病原为羊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流行区域是:关山、徐顶、陈井、三条岘、盐锅峡、太极、刘家峡、杨塔、王台、红泉等10个乡镇56个村;羊泰勒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青海血蜱;绵羊无浆体传播媒介为草原革蜱;发病季节主要是3—5月份,9—10月份也有少量羊只发病。羔羊和从非疫区引进的羊只发病率高,平均发病率达58.72%,致死率达55.62%;成年羊发病率为22.09%,致死率为30.23%;3—6月份羊带虫率分别是:羔羊83.69%,成年羊52.43%。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流行区蜱种有: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青海血蜱和麻点璃眼蜱3属4种。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羊泰勒虫媒介蜱的传播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甘肃省永靖且的麻点璃眼蜱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试验羊体内未发现羊泰勒虫;用其饱血雌虫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感染羊,收集饱血若虫,再用其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被叮咬羊体内也未查出羊泰勒虫,证明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张家川和永靖县的青海血蜱经人工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自然感染羊,收集饱血幼虫蜕皮后,用其若虫叮咬健康羊,40d后在被叮咬羊血片中发现羊泰勒虫,但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羊体的青海血蜱成虫、若虫、幼虫同时叮咬健康羊,18d时在试验羊体内发现羊泰勒虫,试验羊表现贫血、黄疸、稽留热、肩前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出现心包积液,肝、脾、肾肿胀及出血的典型病理变化。由此确定,甘肃省的羊泰勒虫是由青海血蜱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小亚璃眼蜱对中国新分离的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和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进而明确其在中国牛梨形虫病传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小亚璃眼蜱可在雌虫阶段受到巴贝斯虫未定种的感染,并可在次代若虫(2/2)和成虫(3/3)阶段将病原传播给试验牛;小亚璃眼蜱幼虫和若虫吸入环形泰勒虫,饱血脱落的幼虫和若虫所蜕化发育的饥饿若虫(2/2)和成虫(2/2)均可将病原传递给敏感动物;感染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虫所孵育出的次代幼虫和若虫仍可被环形泰勒虫感染,所发育出的若虫(2/2)和成虫(2/2)可在一次传播试验中将环形泰勒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同时传播给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1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我国部分省(区)的羊泰勒虫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以便了解近年来我国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现状.2004-2005年间,在我国部分省(区)总共采集到1 170份绵羊和山羊血清,并用间接ELISA检测抗羊泰勒虫抗体.结果显示,在5省13个县中除甘肃景泰县无羊泰勒虫病,其他地方均有羊泰勒虫病,且甘肃临洮感染率最高为93.8%,表明羊泰勒虫病在我国北方羊群中流行仍相当严重.此外,从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从野外采集青海血蜱感染3只绵羊,收集1年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对羊泰勒虫血清抗体水平动态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实验室人工感染的抗羊泰勒虫抗体水平在感染后40 d最高,按此结果推算,在野外蜱的出现时间是4月份,收集血清应在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烟碱对硬蜱的杀灭效力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烟碱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5种硬蜱的LD50及毒效,结果:对若虫的LD50为1.14-1.75μg/虫,对成虫LD50为45.37-57.46μg/虫,50g/L烟碱醇溶液5mL/m^3气雾熏蒸,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若虫48h死亡率为100%,成虫72h死亡率为100%,草原草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若虫72h死亡率为90.0%-94.3%,成虫72h死亡率为72.1%-82.3%,表明烟碱对硬蜱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作为环保型灭蜱药物的生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将实验室培育的“洁净”长角血蜱的幼虫、若虫、成虫及微小牛蜱的幼虫,先后分别释放到人工感染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牛体上不同部位事先粘贴好的布袋中,使其自行叮咬吸血。待饱血脱落后亦分别收集,置28℃、相对湿度约90%的条件下蜕皮或产卵孵化。而后用不同世代和各变态期的蜱,分别叮咬感染除脾和非除脾健康易感牛。结果表明,长角血蜱的当代若虫和成虫对卵形巴贝斯虫没有传播能力,幼虫和若虫吸入的病原亦不能经卵传递;饱血雌虫吸入的病原可经卵传递,次代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都具有传播能力。次代感染幼虫经兔体后的若虫和成虫也具有感染力。 微小牛蜱不能传播该种病原。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部分牛羊血液原虫传播媒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了甘肃省一些牛羊血液原虫的媒介和传播方式。甘肃省牛的双芽巴贝斯虫媒介为微小牛蜱。大巴贝斯虫媒介为长角血蜱。瑟氏泰 勒虫媒介为长角血蜱;绵羊无浆体的媒介为草原革蜱。微小牛蜱、长角血蜱可分别传播双芽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传播方式为经卵传递。将采集于甘肃文县牛体上的微小牛蜱和两当县的长角血蜱饱血雌虫孵育而来的次代幼虫分别叮咬除脾牛体后,2头牛各自感染双芽巴贝斯虫或大巴贝斯虫。将采自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某些虫种宿主体的带虫期具有显著差异的这一生物学特性,从绵羊巴贝虫和一种大型巴贝虫的混合种感染羊体,分离出1株绵羊巴贝虫单一种,同时对该种在除脾山羊,除脾绵羊,未除脾绵羊和感染后再除脾绵羊体内的繁殖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山羊对该种不敏感,只是处于带虫水平;绵羊巴贝虫在未脾绵羊体内亦不能大量繁殖,染虫率最高为0.80%,临床上只有轻微的体温反应和贫血,在除脾绵羊体内该种能达到较高的繁殖水平,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永靖县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查出在甘肃省永靖县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区域是:关山、徐顶、陈井、三条岘、盐锅峡、太极、刘家峡、杨塔、王台、红泉等10个乡镇56个村;羊泰勒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青海血蜱;发病季节主要是3~5月份,9~10月份也有少量羊只发病。羔羊和从非疫区引进的羊只发病率高,平均发病率达58.72%,致死率达55.62%;成年羊发病率为22.09%,致死率为30.23%;3~6月份羊带虫率分别是:羔羊83.69%,成年羊52.43%。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3属4种: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青海血蜱和麻点璃眼蜱。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需步县南山牧场长角血蜱的发育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观察,长角血蜱雌虫1月份和8月份在兔体饱血时间为6-9d,8月份和9月份在牛体饱血期为4-7d,饱血雌虫产卵前期为7-10d,产卵期为17-27d,产卵数312-1268粒,卵孵化期为16-21d。幼虫8月份在兔体饱血期为5-7d,9月份为3-4d,8月份在牛体饱血期为3-5d,9月份为2-2.5d。饱血幼虫蜕化期8月份为16-19d,9月份为10-17d。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羊泰勒虫病的调查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病原检查、蜱感染试验和除脾激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甘肃省13个地区(州、市)45个县对2168只绵羊和山羊的泰勒虫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酒泉、张掖、金昌、兰州、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庆阳和平凉12个地区35个县均有羊泰勒虫病的分布,其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它主要孽生于阴湿灌丛草原,具有代表性的陇南和天水两地区羊泰勒虫的感染率高达47.0% ̄86.6%。  相似文献   

19.
羊蜱媒血液原虫病是危害张家川县养羊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重点分布在张家川县的马鹿、闰家、恭门、平安、张棉、刘堡6乡(镇)106村,且均为近林地带,海拔1700-2000m。染病区绵、山羊均可感染泰勒虫(又称犁浆虫),绵羊感染更为普遍;绵羊边虫(又称绵羊无浆体)病,是一种蜱媒立克次氏体病,可感染绵羊,也可引起山羊发病,但在当地以山羊感染更为普遍。用50mg/kg倍特喷洒羊只灭蜱安全可靠,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治疗该病中,羊只口服青蒿琥酯片,疗效显著、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大,且服用方便,便于推广。试验结果表明,羊蜱媒血液原虫病以预防为主,辅以治疗的防制措施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用从甘肃省甘南地区临潭县采集的饥饿、半饥饿的青海血蜱攻击感染2004号到2017号绵羊。它们的染虫率高达15.0%-20.0%,体温高速42.2℃-42.3℃,同时对羊泰勒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试验证实了临洒县3—5月发生的死亡率高速50.0%-65.0%的羔羊是由羊泰勒虫引起的,青海血蜱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