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第一版,将“嫁枣”一条误注为“嫁接枣树”,这是一个明显错误,今补正如下。《辞源》原文:“[嫁枣]嫁接枣树。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四·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驳椎之,名曰嫁枣。’注:‘不斧则花而无实,斫则子萎而落也。’”(见《辞源》第一册第765页)这里,注释者将“嫁枣”和“嫁接枣树”混为一谈,其实不然。“嫁枣”和“嫁接枣树”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园艺技术措施,缪启愉先生在《齐民要术校释》一书中,对此已有明确恰当的注释。《齐民要术校释》种枣注十八说:  相似文献   

2.
经学方法与古代农书的编纂——以《齐民要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农学研究方法深受传统儒家经学方法的影响,其采用的“采捃经传”和“验之行事”的农学研究方法同儒家的经学方法———既崇尚经典又重视实际考证的儒家经学传统是一致的;《齐民要术》之后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的研究方法与儒家经学方法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一致性,而《齐民要术》本身对这些农书的影响亦是儒家经学方法影响作用的体现。因此,对儒家的经学方法的运用成为《齐民要术》及其之后我国古代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之间一脉相承的农学研究传统,古代农书的研究方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关于地主“治生之学”的丰富内容,集中反映了地主阶级经营农业来增加财富的微观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受北魏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而产生,是对前代农业经营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和贾思勰的三重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系公元六世纪,后魏时期贾思勰所撰的一部农业专著。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也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和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目前我国以及世界上被完整的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历史名著。《齐民要求》分为十卷,九十二篇,加上一篇序言和卷端杂说,约十二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正如贾思勰在该书“序”中所说:“起自农耕,终于醯(Xi)醢(hǎ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也就是说从耕种操作,到作醋制酱等,凡一切与农家生活有关的内容,无不囊括其中。《齐民要术》在我国及世界农业生产技术中,都有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5.
《范蠡养鱼经》到梁代就已散失了,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引录了它。笔者认为,《齐民要术》中的《养鱼经》既不是范蠡本人所写,也不是西汉末年无名氏的作品,而是贾思勰在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广泛请教许多有经验的渔民,并经过实际观察,进行比较和验证以后撰写成的。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科技、希望”为主题的第九届菜博会将于4月20日在山东寿光举办,与往届相比,本届菜博会将新增农展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讨会等四大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其作者为贾思勰。现被大多数农史专家所接受的是,贾思勰为齐郡益都人,与贾思伯、贾思同为同族兄弟,与刘仁之等人颇有来往。本文将结合史料,在前人关于贾思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贾思伯等人的生平,进一步考证贾思勰的身世背景,官僚阶层及仕途之路,深入分析《齐民要术》成书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何芳 《农业考古》2005,588(3):102-115
假如在记述清朝祭典的《钦定大清会典》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在考订乾隆朝“常雩”的史实,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显著缺陷,那就是在繁缛的礼仪程序后面缺少基本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农业的形势及参与其间的政治与文化因素,所谓七年议准:“嗣后令孟夏择日行常雩礼”并不能详尽说明乾隆朝设常雩为大祀的史实;而《清史稿》的《礼志》部分尽管有“乾隆时,设常雩为大祀”的记述,但同样未能详尽其过程;  相似文献   

9.
“批契”一词,在古文献中,仅两见于《齐民要术》:1.《种葱第二十一》载:“两耧重耩,窍瓠下之,以批(蒲结反)契(苏结反)继腰曳之。”2.《种苜蓿第二十九》载:“重楼耩地,使珑深阔,窍瓠下子,批契曳之。”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注释:“其形制,装置及操作方法均未详……照《要术》叙述播种程序说,应是一种复种工具。”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注解说:“‘批’,是从中  相似文献   

10.
《齐民要术》与商品生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不但记载了北魏及其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而且也记载有相当多的商品经济内容。本文从农、林、牧、副、渔业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商品经济内容,从而指出贾思勰不仅具有传统的“农本”思想,也具有以工商致富的“富民”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杨博 《农业考古》2019,(4):195-201
《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全书,其内容之系统与丰富是无可比拟的。本文在综合出土战国秦汉魏晋简牍材料与学界研究基础上,对《齐民要术》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作一简单爬梳,可以发现,《齐民要术》10卷的主要内容,在出土简牍材料中均可找到相对应或相类似的内容,显示出贾思勰编撰此书有着深厚的社会发展基础与文献积淀。  相似文献   

12.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的生平事绩,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他所撰的《齐民要术》得知一些。他是北魏末、东魏时(公元六世纪)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境內)太守。他主要活动于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大约在公元533—544年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相似文献   

13.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1,2)。《齐民要术》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耕作制度进行了具体详实的描述,其中涉及了耕作制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复杂的农业技术术语,其中虽然没有出现耕作制度一词,但是对  相似文献   

14.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6世纪的农业科学巨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肥料科学史籍记载的分界线。《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肥料科学知识,且其所述并非仅局限在北魏时期,也兼具了秦汉以来的北方地区肥料科学史籍资料。本文兼采《汜胜之书》《王祯农书》等史料中有关肥料的篇章,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中国古代肥料科学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六世纪三十年代撰写的一部农书。内容包括粮食、油料、纤维、染料、蔬菜、果树、树木、桑柘以及禽、畜、鱼、蚕的养殖技术,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储藏(包括酿造、腌藏、果品加工、烹饪、饼饵、饮浆、制糖),旁及煮胶和制墨等等。内容全面,反映了我国六世纪黄河中下游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生产和经营水平,是研究我国六世纪以前农业的宝贵资料。正如贾思勰在该书序言所说:“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并明确指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  相似文献   

16.
研究《齐民要术》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精神作为贾思勰一以贯之的创作思想坐标,已成为《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特点,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农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分析了科学精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重点从贾思勰对全书谋篇布局的体例安排,重视和提倡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应用和推广等三个层面,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同时,选择了几则典型的原始记载,进一步印证了《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以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6世纪的农业科学巨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肥料科学史籍记载的分界线。《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肥料科学知识,且其所述并非仅局限在北魏时期,也兼具了秦汉以来的北方地区肥料科学史籍资料。本文兼采《汜胜之书》《王祯农书》等史料中有关肥料的篇章,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中国古代肥料科学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南北朝《后魏·齐民要术》(贾思勰著)中的我国古代制曲和酿酒发酵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齐民要术》中记述的制曲和酿酒发酵技术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运用微生物知识的深刻总结,它对我国酿造和发酵技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我国近代微生物学、酿造学和工业发酵等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试图通过《齐民要术》中我国早期曲类分类雏型思想原则及其对曲中微生物生长规律的认识的分析,论述我国古代制曲技术;对影响酿酒发酵过程中几个主要因素的调节控制和各发酵阶段直观判断标准等进行讨论,为发掘和研究我国古代酿酒发酵技术这一古老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新修订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20.
简述《齐民要术》中的人物线索,分析刘仁之在"贾学"学术研究中的意义;考证了刘仁之的世系、生平年表和主要社会关系,并得出结论:刘仁之与贾思勰的年龄均比贾思伯小20岁以上;贾思勰与贾思伯是亲兄弟的可能性甚小,可能是宗族兄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