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侧柏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柏毒蛾 (ParocneriafurvaLeech)是柏类园林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 ,笔者利用Iwao等 11种方法对其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侧柏毒蛾幼虫在林间属于聚集分布 ,且符合负二项分布 ,由此得出了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且林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最好。  相似文献   

2.
马桑毒素致毒后试虫酯酶同工酶变化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arson相似性比较及欧氏聚类法,对马桑毒素处理后试虫血液、中肠及组织酯酶同工酶谱及酶带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组侧柏毒蛾幼虫的中肠、组织、血液的酯酶同工酶在处理后1~4 h之间酶带数减少,8~12 h内酶带增多,24 h以后这种激应性变化相对稳定.试虫受马桑毒素干扰后可使虫肠组织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组织及血液中分子量为中等的酯酶的酶谱变化较大,但是该毒素侵入虫体后的后期致毒性与前期基本接近,毒性效应有较为稳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马桑毒素提取物对几种蚜虫的毒力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桑毒素提物对小麦缢管蚜,麦长管蚜,甘蓝蚜,白杨毛蚜,月季长尾蚜的毒力研究研究:用浸枝-内吸法测定时,药液内吸时间在13h范围以上时可获得可信的测定结果,马桑毒素被内吸进植物组织后具有输导特性,并对所测试的蚜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而直接触杀力较弱,其拒食中浓度LC50为0.0690 ̄0.1567g。  相似文献   

4.
5.
光活化毒素与杀虫剂开发的新领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光活化杀虫剂作为一类新型的无公害的害虫防治剂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植物光活化毒素的发现给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以崭新的启迪。本文提出夜蛾科幼虫避光习性与体征的形成,很可能与夜蛾科幼虫长期取食含有光活化毒素的植物有关,是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桑毒素B对粘虫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揭示马桑毒素的杀虫作用机理,对每头4龄粘虫幼虫注射0.5μg马桑毒素B,分析其对粘虫体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及血淋巴含量、比重、酸度、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毒素导致粘虫神经肌肉突触的传导物即兴奋性神经递质Glu下降6%~12%,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上升14%~400%,GA-BA的相对积累是导致试虫昏迷的直接原因,其作用方式可能相似于苦皮藤 。马桑毒素B同时还导致粘虫血淋巴理化性质产生了变化,干扰了其血淋巴环境中血糖的转化过程,使血液中可溶性营养物质含量减少,血淋巴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引起血淋巴比重下降5.8%;在电导质增加,电导率升高3.47%的同时,改变了血淋巴系统的pH值,使pH升高了0.45%。  相似文献   

7.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药剂25%棉神一号乳剂、20%氰久可湿性粉剂、20%绿保素乳剂对棉铃虫3龄 幼虫的杀虫效果,均优于30%桃小灵乳剂,可用于小麦玉米带状田棉铃虫防治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8.
侧柏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 该虫近几年在甘肃部分林场有发生,主要危害刺柏,为食叶害虫,据调查.林场栽植刺柏的7块(处)地中.5块(处)地发生侧柏毒蛾;5块(处)地有虫株率分别约为20%、10%、0.40、2%、40%,虫口密度5~50多头/株。虫害发生面积为5741平方米。被害严重的刺柏树冠表面的针叶几乎100%被取食过,直接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和生长。1 形态特征 成虫体和翅棕灰色.体长9  相似文献   

9.
新沂市侧柏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侧柏毒蛾在新沂市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为新沂市侧柏毒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观察了4种杀虫剂在室内、田间对细枝岩黄耆古毒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 d,4种药剂对细枝岩黄耆古毒蛾防效均达到90%以上,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匍匐翦股颖(粤选1号、新品系2号、3号、4号)和原品种匍匐翦股颖Penncross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新品系的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具有原品种Penncross全部或大多数酶带,出现数量不等的Penncross所没有的新酶带,也出现酶带的减少,另外,新品系的POD同工酶活性明显比Penncross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9株生产用平菇菌种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16条谱带、17种酶带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将19株菌分成六大类群,E2(0.172)带是第一类群的特征谱带、ES(0.317)和E13(0.800)带是第三类群的特征谱带。北平4和石2026、北平1和北平9存在同种异名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平菇酯酶多样性丰富,菌株之间的差异显著,可以作为鉴定平菇菌种真实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及龄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其物种鉴定和大规模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的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结果]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不同龄期的幼虫之间和不同性别成虫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发育时期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在不同饥饿程度的刺激之下(5 d、10d、15 d和20 d)的肠、胃、肝3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①随饥饿时间的延长,两种泥鳅EST同工酶种类呈减少趋势;②不同种类的EST同工酶在两种泥鳅抵抗饥饿过程中的作用不同;③肝脏是酯酶的标志性器官,在抵抗饥饿中起主要作用;④两种泥鳅抵抗饥饿的策略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凡军民  宋金耀  谢正林  周维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03-13604,13616
[目的]探究同工酶技术在杏鲍菇和鸡腿菇分类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来源不同的杏鲍菇和鸡腿菇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杏鲍菇电泳共检出18条迁移率不同谱带,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Pa1与Pa5酶谱相同归为1类;Pa2与Pa3酶谱相同归为1类;Pa4自成1类。鸡腿菇电泳共检出11条谱带,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Cc1与Cc3酶谱相同归为1类;Cc2与Cc4酶谱相同归为1类;Cc5另成1类。[结论]酯酶同工酶可作为杏鲍菇和鸡腿菇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92-1049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GA3对解除川贝母种子休眠过程中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的影响。[方法]用浓度0(CK)、20、40、60、80mg/L的GA3处理川贝母种子,对不同浓度GA3下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浓度40和60mg/L GA3处理时,川贝母种子酯酶同工酶在图谱上增加2条彤分别为0.3893和0.937的新谱带;而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图谱上分别增加2条可为0.833和0.937的新谱带,且在浓度60mg/LGA3处理时,图谱中又增加1条彤为0.771的新谱带。[结论]浓度40mg/L和60mg/LGA3对川贝母种子休眠的解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用60Coγ射线辐射的桃小食心虫的酯酶同工酶.30、50kR辐射的蛹及其羽化成虫的酯酶谱发生了变化,酶带数、酶含量和酶活性有明显差异.蛹有酯酶Ⅰ、Ⅱ、Ⅲ、Ⅳ带,成虫有酯酶Ⅰ、Ⅲ带;蛹有酯酶Ⅰ、Ⅱ、Ⅳ带,成虫有酯酶Ⅰ、Ⅱ、Ⅲ、Ⅳ带.而且显色深浅和光密度各不相同.桃小食心虫不同性别的酯酶谱不同,蛹显示4条酶带,蛹则显示3条酶带;成虫显示2条酶带,成虫则显示4条酶带,且显色程度和光密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松油烯-4-醇对粘虫酯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粘虫为试虫,测定了松油烯-4-醇对其酯酶活力和酯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对粘虫血淋巴酯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在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和复苏期,酯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03、1.07、1.43和1.16倍;试虫同工酶的变化与酯酶活力变化基本吻合,即酶活力增强时,同工酶的主酶带增强或新增一些酶带;酶活力变弱时,同工酶的主酶带减弱或一些弱带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75份蕨麻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与形态学标记、细胞水平、分子标记研究的结果一致,显示蕨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证实蕨麻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为合理保护与科学利用蕨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检测显示,蕨麻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共出现14条酶带;酶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NTSYSpc 2.1软件计算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14~1.000,平均值为0.681;以遗传相似系数为基础,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67时分为2大类,第1类为蕨麻,第2类为鹅绒委陵菜。蕨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均较丰富。说明,蕨麻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在青藏高原复杂的地理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