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7×4=28个F1杂种,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即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IL)、每株穗数(SP)、主穗粒数(KMS)、每株粒数(KP)、每株粒重(KWP)、每株干重(DWP)、千粒重(KW)、籽粒产量(KY)、籽粒蛋白质含量(PC)和赖氨酸含量(LP)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优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以显著的Hm和Hb的出现率作为一个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 Hm较为普遍,正、负向显著的Hm出现率分别为46%和12%.然而,显著的Hb出现率平均仅为28%;其变化范围是0~79%,随性状而异.本研究中可推荐的强优势组合是3×10和6×8,它们分别属于六棱×六棱和二棱×二棱的杂交类型.在这两种杂交类型中,似乎要比在六棱×二棱和二棱×六棱的杂交类型中更容易选得强优势杂种.文中对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的关系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7×4=28个F1杂种,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即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IL)、每株穗数(SP)、主穗粒数(KMS)、每株粒数(KP)、每株粒重(KWP)、每株干重(DWP)、千粒重(KW)、籽粒产量(KY)、籽粒蛋白质含量(PC)和赖氨酸含量(LP)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优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以显著的Hm和Hb的出现率作为一个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 Hm较为普遍,正、负向显著的Hm出现率分别为46%和12%.然而,显著的Hb出现率平均仅为28%;其变化范围是0~79%,随性状而异.本研究中可推荐的强优势组合是3×10和6×8,它们分别属于六棱×六棱和二棱×二棱的杂交类型.在这两种杂交类型中,似乎要比在六棱×二棱和二棱×六棱的杂交类型中更容易选得强优势杂种.文中对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的关系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许如根  吕超  缪丽霞  莫惠栋 《作物学报》2005,31(12):1537-1543
研究了大麦4种杂交类型(含二棱×二棱、二棱×六棱、六棱×二棱和六棱×六棱)的F1杂种的性状表现和优势特征,比较了同棱型相配组(二棱×二棱和六棱×六棱)和异棱型相配组(二棱×六棱和六棱×二棱)的超高亲优势(Hh)组合数及其出现率。研究性状包括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数、粒数、粒重、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13个.结果表明,(1)二棱×二棱杂种的穗长较长、每株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六棱×六棱杂种的每穗粒数、每株粒数较多、籽粒产量较高;而异棱型相配杂种则比同棱型相配组有较高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2)4种杂交类型杂种的类型内杂种间变异,在大多数性状上均为同质,仅有株高、穗长和主穗粒数在六棱×六棱杂种中变异增大,有较大的选择潜力。(3)在13个数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Hh优势出现率与杂交类型显著关联;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出现率在二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而主穗粒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每粒重和每株干重的Hh优势出现率则在六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4)异棱型相配组杂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同棱型相配组杂种,依次为20/30对8/33、30/30对18/33和22/30对5/33;但同棱型相配组杂种籽粒产量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异棱型相配组杂种,为10/33对2/30。说明异棱型杂种易产生生物量和千粒重优势,而同棱型杂种易产生籽粒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4.
旱地杂种小麦优势测定及亲本组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作条件下,选用水旱两种生态型的小麦品种各4个,组成4×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折了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超标优势和杂种优势,并对其遗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旱品种间杂交,其F1杂交优势普遍存在.F1杂种生态型是以千粒重为主,兼顾穗粒数,表现为重穗型.杂种F1产量性状变异受水地亲本影响大,旱地亲本对株高、穗下节长,单株穗数等与抗旱性密切的性状影响明显.水旱两种生态型品种杂交,易于实现抗旱与丰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抗旱育种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专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从疆内外引入了26个春小麦的品种,田间观察测定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各个农艺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叶距与单株粒数、穗长与穗叶距、芒长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株高与穗叶距、容重与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贡献最大的为千粒重,穗叶距、容重、株高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贡献.而芒长、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均为负数,它们之间的增长是异向的.  相似文献   

6.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27个组合得出的试验结果表明: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一代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秆重、每穗总粒数、单株茎数、株高,穗长、抽穗日数、着粒密度、全生育期等性状均显著超过大值亲本(P<0.005)。但杂种一代的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均显著低于双亲平均值(P<0.005),杂种一代的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与大值亲本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穗粒性状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的穗粒性状特征及对种质创新和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11个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籽粒密度9个穗粒性状进行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间各穗粒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除籽粒密度外均存在较大变异系数;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分为7个类群,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粒长均以类群G6最高,粒宽和百粒重均以类群G5最高;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大杂交种的4个亲本自交系各自所属类群相比,4个类群分别有单个或多个自交系多个性状较优,可以为育种工作中穗粒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间性状优势强度关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雄 《作物学报》1983,9(2):73-78
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每株粒重的超亲优势与6个其它性状的超亲优势有密切正相关。其中,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两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对每株粒重超亲优势的直接影响最大;株高居中;每株茎数和每穗小穗数的超亲优势对每株粒重超亲优势的直接影响都比较小,它们主要是分别通过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超亲优势起间接作用;每株秆重的超亲  相似文献   

9.
籼型三系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华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新选育的5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杂种, 2003年晚造种植杂种和其亲本(保持系和恢复系)并在收获后进行考种,对三系杂交稻亲本与其系列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对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的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对应性状分别呈显著、显著和极显著正呈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恢复系每株穗数与其系列组合每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其系列组合千粒重,千粒重与其系列组合每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于杂交稻组合选育,选育高产组合本身首先结实率要高,出于优质考虑千粒重较小,选择穗数适中的大穗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河南省从北到南4个不同纬度的地点上连续进行2年(共8个环境类型).材料包括7个小麦亲本和由此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人工去雄授粉产生的12个杂种组合.研究结果,小麦杂种单株籽粒产量平均杂种优势及其变异幅度分别为22.01%、11.90—40.64%.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大于千粒重和单株穗数的杂种优势.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拉伸仪面积、峰值、延伸度及其拉伸仪峰值与延伸度的比值均呈现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面筋含量和弱化度表现负向杂种优势.但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平均17.20%.容重表现正向杂种优势,且变异范围较窄.杂种优势的环境变异主要是受地点以及地点、年份和杂种间二级互作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鲜食糯玉米的10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鲜穗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株高与穗位高(r=0.6288**)、株高与双穗率(r=0.5779**)、株高与穗长(r=0.5069**)、株高与穗粗(r=0.4878**)、双穗率与行粒数(r=0.4877**)、行粒数与穗粗(r=0.4686**)、秃尖长与穗行数(r=0.4355**)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秃尖长与双穗率(r=-0.4356**)、秃尖长与行粒数(r=-0.5350**)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行数(r=0.5314**、P=0.7480),其次分别为双穗率(r=0.4724**、P=0.4177),行粒数(r=0.4127*、P=0.2317),百粒质量(r=0.3637*、P=0.2159)。为获得高产糯玉米品种,应注重增加穗行数、行粒数、提高双穗率和百粒质量,同时协调好各性状间的关系,控制好株高、穗位高及秃尖长度等性状。  相似文献   

12.
A. Collaku 《Plant Breeding》1994,112(1):40-46
Wheat breeding programmes in Albania depend upon the use of diverse genetic material of local origin and on speci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present study being conducted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plant height and test weight were estimated in an F5 generation of a winter wheat population at Kamez in 1989—90 and 1990—91 and at Lushnje in 1989—90. The highest values of heritability were observed for plant height, kernel weight and spike length. Due to drought stress the heritability of kernels per spike was low. None of the correlated responses was higher than the direct response for yield. Maximum genetic gain was expected when yield, plant height, spike length, kernels/spike and kernel weight were included in the index.  相似文献   

13.
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所有品系都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供试品系的产量与株高和株高构成指数呈正相关,穗长、单穗重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硼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内进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壤类型和追施硼肥为调控因素,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硼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供试土壤分别为黑土、潮土及红土,供试小麦品种为来自埃及的春小麦品种Egypt New。结果表明:黑土条件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子粒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潮土和红土条件下的小麦;黑土条件下小麦的蛋白质及其组分产量最高,潮土次之,红土最低,差异显著;拔节期追施硼肥显著提高了子粒产量。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以黑土和拔节期追施硼肥处理的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蛋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新疆杂草黑麦(Secale cereale subsp. segetale)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依据,对58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的株高、穗长、穗宽、小穗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58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范围为5.1%~42.8%,材料89R66株高最高、89R23有效穗数最多、89R43小穗数最多、90R6穗粒数最多、89R34千粒重最大;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新疆杂草黑麦的穗长、穗宽对千粒重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1.0处将所有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材料的穗粒数较多且千粒重较大,可作为黑麦和小麦遗传育种资源,第Ⅱ类和第Ⅲ类材料具有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主要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选择代表性的父本、母本自交系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其主要植株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穗行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824。株高与节间长、穗位高(r=0.7372)、穗行数和雄穗分支数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6631)。出籽率与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直接影响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但株高等同样是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性状,自交系选育要兼顾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以获得株型适中兼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小麦育种和生产上预防倒伏、提高稳产能力提供参考.以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远缘杂交组合的82个高代系为试材,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测定并分析抗倒性影响因子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株高与抗倒性呈负相关关系,成熟期茎壁厚与抗倒性呈正相关关系,各个性状的抗倒性排序为株高>成熟期茎壁厚度>单穗重>单株重;(2)粒...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节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节水灌溉下对其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株高(0.48685),千粒重(0.45182),穗长(-0.31464),穗粒数(0.02924),单位面积穗数(0.0152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千粒重(0.71426),穗长(-0.56871),株高(0.46505),单位面积穗数(-0.17531),穗粒数(0.04272)。试验表明:河西绿洲灌区节水型(高WUE型)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应在适当单位面积穗数的前提下,朝高秆抗倒、大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影响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鉴定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的基础上,筛选抗旱指标,可为培育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16和2017年在大麦生长主要需水期平均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武威市进行田间试验,以3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的筛选。干旱胁迫对测定的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穗长、单株粒数、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大麦抗旱性86.3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大麦种质资源抗旱性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单项抗旱系数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依次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穗长、株高、分蘖、穗粒数和千粒重,各指标DC值与WDC值间的关联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产量、单株粒数、分蘖、穗长、穗粒数、株高和千粒重。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依据抗旱性从强到弱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1级5份、2级1份、3级11份、4级10份、5级3份。除分蘖和千粒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着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回归分析表明, 5个测定指标均与D值密切相关。干旱胁迫对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确定了D值为适宜的抗旱鉴定指标。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大麦种质资源甘啤7号、Z06-278-9、MERIT、NEVADA和西藏25,可为大麦抗旱育种、抗旱机制以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产量可作为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简单、直观的抗旱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