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最近翻阅了几期一九七八年日本林野时报,其中不无有兴趣的报道。现综合其若干报道,揉为一文,以饷同好。日本的水源涵养林一九七七年为528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1%,全国保安林面积的75%。自一九七三年起开始第三期保安林正备计划,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三年计划营造水源涵养林43万公顷,其中森林开发公团(相当于国营专业公司)共营造40万8千公顷。由此,可以看出水源涵养的重要性和在日本林业中所占  相似文献   

2.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8%,森林总面积为2526万公顷,其中,234万公顷为松林。日本的松树多为防护林和风景林,主要有黑  相似文献   

3.
封山禁牧对保护祁连山生态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总面积265.3万公顷。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主要保护对象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草原植被。区内有高等植物1044种,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是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以及零星的山杨和桦木,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吉拉柳等。林地面积约1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较低,但是在整个干  相似文献   

4.
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森林是全球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源涵养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水源涵养林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持和林地土壤的调节来发挥其水土保持、滞洪蓄洪、调节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林区总面积265.3万公顷,现有水源涵养林4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44%。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森林、草原、荒漠、水域、冰川等多种生态系统,这些系统奠定了林区内生物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辽宁、广东两省把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一、林业生态建设进程明显加快。辽宁省突出抓好辽东水源涵养林、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绿色通道等五大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造林18.5万公顷,成活率达85%,取得历史性突破。广东省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东江流域和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深汕高速公路和京九绿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国森林分为以下五类:防护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  相似文献   

8.
造林作为培育森林的基本过程,追求多种目的效益。对每一项具体的造林工程,所追求的目的效益各有侧重。《森林法》规定,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个一级林种。一级林种按具体功能效益又分为二级林种。如防护林可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等。  相似文献   

9.
现以苏联、美国、日本等国为例,概述一下当前防护林的营造水平和发展趋势。 一、防护林的发展水平 苏联、美国、日本等国都很重视防护林的建设,收到的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到1982年苏联拥有人工防护林500多万公顷,防护林在森林中的比重由1956年的3%提高到1982年的20%。美国每年营造防护林1万公顷左右,到目前共造防护林近70万公顷。日本的防护林面积已达800多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已由1953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32%。  相似文献   

10.
孙小霞  张荣  袁虹 《中国林业》2012,(14):33-33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分布有以青海云杉为主要建群树种的乔木林19.8万多公顷,灌木林69.4万多公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储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森林健康、实现森林最佳的服务功能,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管理目标。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分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为干扰双重影响,森林有害生  相似文献   

11.
定昌 《甘肃林业》2003,(6):17-17
哈溪林场,地处天祝县西北部、祁连山东端。这里地形南高北低,沟谷纵横,海拔在2400米~4800米之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哈溪林场经营总面积14.0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75万公顷,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65万公顷,灌木林4.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33.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林业治山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国土面积小,山坡地又占了国土面积的大半,森林占的国土面积虽然比较大,但人均资源少,并且天然林多,人工林少,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日益恶化等原因,所以日本历来重视防护林,把林业治山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特别是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划定,与各类防护林的建设紧密相连。早在几百年前,日本便有了治山防灾理论。从1911年起,到1948年止,日本曾连续进行过两期有组织的森林治水工作。二战后头几年,由于乱伐森林,洪水、泥石流、崩塌等灾害频起,全国年均受灾损失额在2500亿日元。1953年,日本在内阁中成立了治山治水对…  相似文献   

13.
法制问答     
法制问答1.森林是指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规定,“森林分为以下五类:(一)防护林:以防护林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  相似文献   

14.
森林的分类     
《绿色大世界》2013,(8):136-136
森林分为以下五类:(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相似文献   

15.
田青  田红 《中国林业》1999,(10):17-18
一解放初期,山东省仅有30万公顷残次林,森林覆盖率只有1.9%,山东大地上到处是荒山秃岭。建国以后,山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林业建设步人快车道。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指引下,山东林业工作确定了“四大体系,两个基地”的建设框架:在山区建设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等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山区防护林体系,在平原建设以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绿化体系,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和城镇绿化体系。与此同时,为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大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防护林建设必须抓好提高认识;依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探讨和完善防护林林业补偿制度,使之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明确划定全省沿海防护林区、水土保持林区、“三线”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库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等各类防护性森林。要采取保护性策略经营防护林,处理好防护林的抚育间伐、更新方式、封禁保护等问题,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设者的足迹(报告文学)何生荣,吴雄成森林是造福人类的天使,森林是天然蓄水池……,对此,深得祁连山荫护的世世代代河西人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祁连山的是一座万宝山,而山内分布的43万公顷水源涵养林则是祁连山的宝中之宝。正因为如此,河西人民...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是甘肃三大内陆河之一,祁连山东段天祝县境内的水源涵养植被是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区内共有林地面积13.82万公顷,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39.14%,森林面积13.2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740.38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森林总面积和蓄积的56.1%、77%,森林覆盖率37.6%。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冰川和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是巨大的天然水库,被誉为河西地区的“绿色保姆”,是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工农业生产的命脉,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维护和保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丰富自然景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主要任务的森林类型。按照森林林种分类主要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防护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特种用途林是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 《甘肃林业》2010,(4):F0003-F0003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林业大县。全县有森林面积410.2万亩,森林覆盖率38.26%。天祝县境内有现代冰川65条,面积17.7平方公里,森林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主,占整个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40%,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的源头,灌溉着下游300多万亩耕地,养育了下游地区250多万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