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钢 《草业科学》2004,21(12):98-98
据陕西省水利厅消息,陕西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先开展生态建设的机遇,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治理,目前全省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多。  相似文献   

2.
郭远明 《草业科学》2004,21(12):32-32
经过十多年的治理,我国江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江西省已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km^2。水土保持不仅成为保障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杨西民 《草业科学》2004,21(11):78-78
据陕西省山川秀美办公室统计,自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5年来,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共投资近10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3万km^2;年均拦蓄泥沙1.3亿t,居黄河流域各省之首;完成退耕还林155.6万hm^2,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共落实森林管护面积733.33万hm^2;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38.2%提到45%。  相似文献   

4.
张金慧 《草业科学》2004,21(11):16-16
据近日召开的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消息,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万km^2,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批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中央投资大幅度增加,海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治理效益显著提高。近5年,海河流域年均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5000km^2,是“九五”期间的2~3倍。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发挥了很好的规模效益,为改善区  相似文献   

5.
沙棘生态建设开发推进我国水土流失治理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杰 《草业科学》2002,19(12):50-50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作为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重要树种一一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有力地推进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使之成为加速治理黄土高原的一个突破口。我国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已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6.
刘刚 《草业科学》2005,22(11):65-65
总投资18多亿元的山西省第一大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5年时间内已经完成60多万hm^2的治理任务,生态效益已显现。山西省晋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一直比较恶劣,裸岩、砂石地和盐碱地成了这里的主要地貌特征。较低的植被覆盖率,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使晋北地区呈现雨天一身泥、风天满是灰的气象情况,而且每到春季华北暴发沙尘暴,山西省的晋北地区则成了沙尘暴沙尘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7.
胡恩 《草业科学》2004,21(2):16-16
据陕西省水保局消息,2003年陕西省超额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km^2任务,实际完成7895km^2,占年计划任务的112.8%。  相似文献   

8.
伊金霍洛旗地处半干旱草原地带,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放牧制度导制草地 群落逆向演替,植被退化,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依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成因提出治理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钢 《草业科学》2006,23(3):91-91
“十五”期间,陕西林草覆盖率已由38%提高到了45%,再加上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的开展,水土流失状况已明显改善。陕西省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来自陕西省水保局的统计表明,“十五”期间,陕西省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000多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4万km2,入黄泥沙年均减少1.3亿t。在水土流失曾十分严重的靖边县,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先在黄河中游七省区实现了泥沙基本不入黄河的目标。陕西省在黄土高原地区全面推进具有“拦泥造地”作用的淤地坝建设。“十五”期间全省新建淤地坝5 …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牧业通讯》2007,(15):19-19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7月19日在第九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省部联席会议暨现场会上说,2000年至2007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共完成草原治理面积1.2104亿亩。  相似文献   

11.
马维坤 《草业科学》2004,21(11):64-64
我国经过15年持续不断的治理,目前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已超过8万km^2,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扭转。  相似文献   

12.
甘孜州天然草地的生态地位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初  兰伟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0):12-12,17
四川省甘孜州地处长江源头区,天然草地是全州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但长期以来,天然草地因疏于管理与保护而被不断开垦、掠夺或放牧利用,导致生产力严重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已成为全州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甘孜州天然草地是长江上游地带性植被,经过长期的演化,适应了当地高寒的严酷生态环境,对于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建设已成为综合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1甘孜州天然草地的生态地位概括地讲,甘孜州天然草地左右着长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草业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海省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冰川湿地退缩,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农村能源短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试验示范不够、缺少治理规划、种苗供应混乱、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需要加强治理规划工作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紧密结合生产结构调整及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需要依据草业科学的原理,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重视生态工程设计的应用,对治理区按照草地农业系统四个生产层次统筹考虑优化生产结构,发挥各系统和层次间的耦合效应。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为草业科学原理的实践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黔西北地区水保型禾草的栽培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栽培驯化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9个材料适应性强,生活力强,耐旱、耐瘠薄性强,生育期较一致,结实性好,侵占性能好,固土能力强,是治理黔西北地区不同坡耕地水土流失较好的草种。且有部分材料如宜安草、草芦、鸭茅、毛花雀麦、苇状羊茅、扁穗雀麦等青绿期长,产草量较高为60.03~82.04t/hm^2,粗蛋白含量较高为10.78%~17.24%,草质柔软,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较好的草种,也是饲养牲畜优良的草种。试验为治理黔西北地区不同坡耕地水土流失提供了优良的草种,同时也为黔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草。  相似文献   

15.
在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施工段,选择二标段4038~4045/k段,设置长为2 000m,宽20m的试验示范段,寻找治理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水土流失适宜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因地制宜地设置不同类型的生物砖排水沟,喷播适宜的草本和灌木,使黄土裸露面实现了有序排水和快速复绿,为项目段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盐池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草、灌溉农业等水土流失治理思路,使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我国许多省份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使当地的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严重地制约和影响。小流域治理在水土流失地区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水土保持小流域工程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郭正虎 《青海草业》2010,19(2):19-20,6
通过对贵德县草地水土流失现状的分析,认为自然条件、人为的干扰破坏、及鼠虫害危害等是造成草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大执法力度,合理利用草地,加快草地建设力度,严格控制载畜量,实施草地封育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桐柏县地处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群众生活相对贫困。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0%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彻底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建造适宜人们生活生产的环境,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实现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刘志杰 《草业科学》2002,19(9):50-50
近年来 ,我国大力推广作为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重要树种──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 ,有力地推进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 ,使之成为加速治理黄土高原的一个突破口。我国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已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经济现象。据水利部副部长陈雷介绍 ,自 1 985年以来 ,全国共营造人工沙棘林 1 33多万hm2 ,平均每年 8万hm2 。截至 2 0 0 1年底 ,全国沙棘总面积达到 2 0 0多万hm2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沙棘种植大国。沙棘植被的快速推进 ,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防治速度 ,减轻了风沙危害 ,改善了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关键是恢复植被。沙棘耐干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