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协同进化已有数百万年,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昆虫分别形成了多种防御机制来互相抑制对方。本文对植食性昆虫反防御过程中体内的解毒酶、保护酶的变化及对植物蛋白酶抑制剂产生的适应蛋白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昆虫反防御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虫媒植物与传粉昆虫协同进化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或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广义的理解,协同进化是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的互惠进化。生物之间、特别是昆虫与植物间存在广泛的协同进化关系,两者之间不断互相适应,是其演化的动力之一。本文具体阐述了:(1)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意义,包括对生物学与生态学的价值;(2)在被子植物的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起的促进作用;(3)花的进化与昆虫的进化的平行发展;(4)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的专性共生;(5)在传粉昆虫和植物协同进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有重要基础研究意义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植物防御、昆虫反防御以及环境条件对植物与昆虫之间关系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表现和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红玉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3):38-41,26
昆虫与植物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两者之间不断互相适应,是其演化的其中一个动力。在被子植物的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起了促进作用,而且虫媒花的进化与昆虫的进化始终是平行发展的,其中,榕树与榕小蜂是一对高度互惠共生关系协同进化伙伴,它们必须彼此依赖才能繁衍各自的后代,在生物界中形成了最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昆虫与植物是陆地生物群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昆虫选择植物作为食物和生长场所、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两方面。根据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特点,得出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总的来说就是协同进化的关系,包括昆虫与植物的互相抵抗与互相利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依赖昆虫传授花粉,昆虫从植物获得花粉和花蜜作为食物,两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密切的互惠共生关系。植物与传粉昆虫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被子植物花进化的重要推动力,植物发展了适应于异花传粉的花部结构,传粉者则框定了花的进化。植物的花部特征与传粉者行为、传粉机制和植物适合度间有丰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昆虫取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食性昆虫主要通过视觉、嗅觉和化学等感受器来寻找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寄主食物,最后识别和接受该植物。完成生长发育。这是昆虫和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取食过程中,昆虫的取食行为受其本身条件、寄主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昆虫取食行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昆虫取食行为机理、营养代谢及影响取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物碱的杀虫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生物碱是植物在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大类具有防御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植物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方式、作用机理和作为杀虫剂、昆虫拒食剂、驱避剂、产卵忌避剂的应用以及作为先导化合物在新农药创制中的作用做了综述,并对植物生物碱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研究和开发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昆虫在长期的进化中对环境条件的胁迫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适应机制,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是以生理生化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昆虫防御的机制逐渐转向了分子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昆虫在抗药性,对于极端温度的适应机制以及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视觉线索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中也起重要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引导昆虫到达寄主植物后,又有触觉、味觉等接触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赵冬香,2004).  相似文献   

11.
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生态适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昆虫的生态适应和植物次生性化合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作用。在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植物次生性物质起着关键性作用,植物利用这些物质进行防御,而昆虫为获得足够的食物、栖息场所和自身防御,产生了对各种次生性物质的生态适应。并对昆虫适应性产生机制及其在应用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植物诱导抗虫性的相关研究,分析了诱导抗虫性的概念及特征,论述了有关诱导抗性的生理生化、信号调控和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并对诱导抗虫性在自然条件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在微观调控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植物的诱导抗虫性作为植物的一种重要防御策略,在探索生物适应与进化的发展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深入了解诱导抗性仍需要全面而广泛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指出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重要性,针对园林病虫害系统控制的特殊性,从园林健康方面,提出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需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园林工作者要具有园林健康意识,注重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建立本地区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和天敌以及小环境的系统网络体系,重视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目标化;乡土树种的合理利用和优质苗木的选育;进一步探索园林健康及病虫害系统控制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植食性昆虫诱导的植物抗性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麟  杨振德  赵博光  方杰 《林业科学》2005,41(1):165-173
植物抗性分为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两种类型。组成抗性是植物的一种固有特性 ,取决于植物不同的基因型 ,始终存在于植物中并发挥作用 ;诱导抗性是一种类似于免疫反应的抗性现象 ,是植物的一种表型反应 ,只有在外源损伤的情况下才得以表现。本文主要综述了自 1997年以来植物诱导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对诱导抗性特性的重新认识及一些新的证据 ,对诱导抗性中能量分配与植物防御效益之间的风险平衡 ,信号 (特别是植食者的取食信号 )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 ,一些新发现的防御机制以及植食者的适应性等。对植物诱导抗性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讨论 ,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藜蒴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共发现病害6种、虫害21种;初步确定了藜蒴主要病虫害种类为黎蒴枝枯病、黎蒴小蠹虫、英德跳虫脩、黎蒴榉祥蚧,危害严重时均可导致黎蒴死亡。介绍了4种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昆虫几丁质酶可以降解昆虫体壁和中肠围食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几丁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昆虫几丁质酶的生理作用及影响因素、基因结构、体内表达特性及其在植物抗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植物挥发物的收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挥发物对调节生态系统各级营养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传粉昆虫和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健康植物释放的挥发物来进行寄主定位,而被植食性昆虫为害诱导产生的挥发物则对植食性昆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防御功能。对植物挥发物的收集和鉴定,继而筛选出吸引或者趋避害虫以及吸引天敌的有效成分,对害虫的生物防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介了收集植物挥发物的几种方法,并对目前比较常用的萃取、蒸馏、吸附剂吸附、电子鼻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