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2个品种均以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平均为9.17 t/hm2(8.28~10.10 t/hm2),晚稻2013年以机插秧和手插方式产量最高(8.78~8.79 t/hm2),2014年以直播和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分别为(8.05~8.20 t/hm2)和(7.79~8.03 t/hm2)。在播、插期相同条件下,早稻直播与手插秧、点抛秧、机插秧的全生育期差异不大,晚稻直播推迟播种13~15天,全生育期缩短了5~8天。手插秧、点抛秧分蘖消长呈早发稳升缓降型,机插秧呈缓发速升缓降型,直播呈速发速升速降型。不同种植方式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存在年间差异,其中2013年以点抛秧最高,直播、机插秧次之,2014年以机插秧最高,手插秧、点抛秧次之。由此可见,采用早晚兼用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机插秧栽培,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构成因子间的协调,同时缓解双季稻机插秧的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2.
水稻双优双抛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本 《作物杂志》2000,16(1):27-29
1997~1998年我们根据本市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双优双抛(即优质中熟早稻品种搭配优质早熟晚粳早晚稻均抛秧)的模式试验,其代表品种早稻为嘉育948或嘉早935,晚稻为丙95-59,经三户4块667m2以上的高产攻关试验,平均产量都超过15t/hm2,最高产量18.14t/hm2,1998年还在江藻钲建立了面积为25.07hm2的双优双抛示范方,平均产量16.64t/hm2,使该项技术较大面积上获得成功。1 双优双抛的优点1.1 省工省力一般双优双抛从种到收可比双季常规移栽田省工45~52个/hm2。由于抛秧省去了拔秧、插秧两次弯腰作业,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也加快了农忙的收种进度,缓和了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晚稻免耕抛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凡 《耕作与栽培》2003,(3):15-15,26
针对桂林市双季稻季节紧的突出问题,为寻找一条既赶上季节,又能节本增效的免耕抛秧技术,着重进行了不同沤田时间、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浸田试验,在前作早稻收割时保持田面湿润下,晚稻免耕抛秧前药后缩短晒田和浸泡时间,有利于抢季节,结果表明,早抛秧5d可以提高单产15.5%。肥料运筹,根据水稻生育后期比前期吸肥多的规律,在同品种,总施肥水平相同下,进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的肥料运筹试验,结果以8:2产量最高,其次是7:3,分别比10:0增产14.1%和11.0%。  相似文献   

4.
严慧敏 《耕作与栽培》1992,(4):27-28,42
自连作晚稻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以来,由于杂交稻对光温条件的要求较高,使双季稻的季节矛盾更为突出,顾早顾不了晚。近年来,为了满足杂交晚稻的播种季节,早稻改用中熟品种,压缩高产稳产的迟熟品种面积,甚至早稻割育让位,影响了早稻产量的提高和全年粮食产量的稳产高产。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1986年开始着手进行双季稻套栽技术的探讨,逐步形成了宽窄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洞庭湖区双季水稻生产期间,特别是"双抢"茬期争季节、争劳力的突出矛盾,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目标。2005~2008年在湘阴县滨湖稻作区开展了双季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据对城西镇七龙村100农户的调查统计:双季机插秧与抛秧相比,产量相当,省工11d/hm2,纯收入增加380元/hm2;比手插秧增产约5%,省工29d/hm2,纯收入增加1830元/hm2。  相似文献   

6.
水稻抛秧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项水稻生产新技术 ,最大特点是改革传统的育秧方式 ,移栽时改手工插秧为抛秧 ,从而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劳动工效成倍提高 ,并可节省专用秧田 ,是一项水稻生产轻型栽培技术。铜仁地于 1997年开始引进水稻抛秧试验 ,2 0 0 0年抛秧面积发展到 0 .2 5万hm2 ,平均单产 5 38.5kg/ 6 6 7m2 ,比常规栽培平均单产 46 1.5kg/ 6 6 7m2 ,增产 77.0kg/ 6 6 7m2 ,增长16 .6 8%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其主要优势与特点、配套技术简析如下。1 水稻抛秧的优势与特点1.1 优势1.1.1 省工、省秧田…  相似文献   

7.
姚昌南  廖瑛菊 《耕作与栽培》2006,(4):F0003-F0003,54
水稻抛秧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业适用技术之一,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产量高等优点.目前,清镇推广的抛秧技术主要是人工用手抛.人工抛秧的缺点是:如果田块面积大,必须下田抛;密度不好掌握,稀疏不一;由于力量不够,秧苗容易漂秧;抛秧速度慢.为探索高效抛秧技术,2005年引起了一台喷雾器抛秧机,在十字村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抛秧3.33hm2,并与人工抛秧、人工插秧进行了效果对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莫科生 《种子科技》2010,28(5):28-29
通过母本塑盘育苗抛秧栽培制种,进行母本抛秧与手插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在同等水肥管理条件下母本抛秧比手插秧生育期长2~3天;亩有效穗比对照多1.24万穗,增产8.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对超级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优6号在遵义市湄潭县海拔760m地区最佳栽培方式为宽行窄距插秧,能获得最大的群体质量(叶面积68143.5m2/hm2、叶面积系数6.811、总颖花数40102.65万个/hm2、粒/叶比0.69、单株干物质重79.76g/株)表明光合势发展动态符合总量要求合理和适度,且能获得最高的产量9052.5kg/hm2);抛秧群体质量、产量居第二,抛秧减少插秧用工的劳动强度;直播群体质量和产量都最差,但直播稻省去了育秧与插秧(抛秧)两个重要生产环节,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地,且直播全生育期最短,分别比抛秧稻、移栽稻缩短了14d、16d。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秧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水稻栽培新机械,它的生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比人工抛秧增产10%以上。1.抛秧机的选择目前农机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抛秧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生产日期是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温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产季节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47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50年(1960-2009)该地区50%和80%保证率的双季稻各安全生产期。发现生产中常用的80%保证率安全生产日期,后25年(1985-2009)较前25年(1960-1984)早稻覆膜旱育秧安全播种期推迟了3 d,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提前了3 d,早稻安全移栽期提前了4 d,杂交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提前了3 d,常规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推迟了1 d,晚籼稻安全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早稻覆膜旱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缩短了4 d,早稻露地水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延长了1 d。本文列出了后25年各气象台站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日期,按就近指导原则可以作为各地双季稻生产季节安排、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的依据。对比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及安全生产日期变化并不显著。除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早稻安全移栽期明显提前,有利于早稻提早播种、增加产量潜力外,其他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并不利于延长生长季节和增加产量潜力,其中晚稻安全齐穗期还略有提前。因此,从生产安全性的角度,该地区不能盲目地推广直播稻,机插稻也应重视安全生产日期的问题,搞好品种选择和播期安排。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抛栽 ,近年来在四川省不断推广和发展。实践证明 ,这一技术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 ,省工、省秧田、省成本 ,并缓解多熟制前后茬季节矛盾 ,实现早栽满插 ,从而达到高产、稳产和高效的目的。 1999年 ,温江县踏水镇对338 6 7hm2 稻田实行抛秧栽培 (组合为岗优 2 2 ) ,一般单产为6 0 1 0kg/ 6 6 7m2 ,平均增产 80kg/ 6 6 7m2 左右。各地统计表明 ,平均约增产 15 % ,增纯收入 6 0 .0 0元 / 6 6 7m2 左右 ,因而深受农民欢迎。但是 ,水稻旱育抛栽在目前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抛秧质量影响全田落苗均…  相似文献   

13.
严慧敏 《耕作与栽培》2002,(3):10-10,22
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 ,地处北纬 2 9°11′~ 30°0 2′,东经118°2 0′~ 119°2 0′ ,水田 3熟制的搭配方式主要有麦 (油 )—稻—稻和麦 (油 )—稻—玉米两种 ,在麦 (油 )—稻—玉米搭配方式的栽培地区 ,由于杂交玉米的推广 ,季节矛盾一直比较突出 ,尤其是杂交玉米受霜害的危险性较大 ,影响了全年的稳产高产。为解决这个问题 ,从双季稻分带套栽技术成功的基础上 ,进行了早稻分带套玉米的试验 ,实践证明了早稻分带免耕套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效益。同时也为扩大推广杂交早稻和杂交玉米开拓了广阔的前景。1 早稻分带免耕玉米的优越性早稻分带…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抛秧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机械,生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比人工插秧增产10%以上,现将水稻插秧机的有关知识介绍如下,供水稻种植大户参考选购。一、抛秧机的选择目前农机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抛秧机有2ZPY系列抛秧机,它是旋转锥盘式抛秧机,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抛秧均匀、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2ZPY系列抛秧机有3种机型:①2ZPY-C型,为与现有机动插秧机底盘配套的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机插双季稻生育期不配套的矛盾,2014—2015年早晚两季均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28.6、19.0穴m–2)与施氮量(0、110~140、176~189 kg N hm–2)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早晚兼用"机插双季稻栽培模式有利于早、晚2季周年高产,以"高密+高氮"处理产量最高,2年分别达到16.94 t hm–2和16.99 t hm–2,但与"高密+低氮"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提高,以"高密+低氮"处理最高,2年4季分别为62.77%、55.75%、65.82%、64.37%,比"高密+高氮"处理分别提高12.11%、9.01%、8.49%、2.14%;"高密+低氮"处理与"低密+高氮"处理相比,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辐射利用率均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在此模式下适当增加机插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采用"早晚兼用"品种搭配模式,低氮、密植栽培可作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机插双季稻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湘荣 《作物杂志》1996,12(2):28-29
油稻稻三熟制水稻套种高产技术李湘荣(湖南省江华县农业局425500)湘南地区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突出。由于前茬(小麦、油菜)5月上中旬收获,早稻插秧推迟而造成减产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果种植迟熟早稻,7月下旬以后收获,因而晚稻移栽推迟,秧龄过长,早穗,同样……  相似文献   

17.
左晓斌 《种子科技》2003,21(2):118-119
免耕是一套新的土壤管理技术体系,已引起广泛重视。随着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一晚二晚的推广应用,永新在中稻(一晚)免耕的基础上,分别结合直播、抛秧、插秧三种高产栽培技术,对照常规翻耕技术进行两优培九三种模式的对比配套栽培,探讨两系稻增产增收技术。实践证明,免耕抛秧是继翻耕抛秧后两系稻又一项高效节支栽培新措施。1免耕栽培的产量表现抛秧免耕法比直播免耕法、插秧免耕法产量高,直播免耕法因漂秧,烂根,出苗率较低,根系发育不良,苗势素质较差,产量低于另两种免耕栽培模式。抛秧免耕法可节省机插秧所需的一次性机械投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稻田不同前作(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秧及翻犁抛秧和手插秧栽培水稻的同田对比试验,摸索出赤水地区水稻免耕抛栽的最佳前作是马铃薯地,只有前作马铃薯才能解决赤水春早,水稻播期早的茬口矛盾,并可获得马铃薯和水稻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19.
连续两年将引进韩国粳稻类型4个品种在湘南红壤丘区典型双季稻田进行生态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粳稻品种耐寒抗逆性强,适宜于湘南丘陵区种植。其中,Unbongbyeo(Jap.type)可用于南方双季稻区作早稻栽培;Gancheokbyeo(Jap.type),Daecheonbyeo(Jap.type),Namcheonbyeo(Ind.×Jap.type)可用于南方双季稻区作中、晚稻栽培。4个品种农艺性状共同特点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坚韧,分蘖力较强,叶片直立,叶色深绿,抽穗整齐,成熟一致,落色好。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产品规格】含有安全剂的产品,30%扫弗特EC、30%千重浪EC【适用作物】水稻(秧田、直播田、抛秧田、移栽田、制种田)。【应用技术】1.水稻秧田。湿润秧田。在播后0~5天(在播种当天至5天内)施药。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