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3 a对农田林网防护效应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环境具有综合的改良作用:(1)可降低风速25.8%~39.7%;(2)可调节林网内气温;(3)可减少网内蒸发量达10.7%,提高网内相对湿度2.0%~5.8%;(4)可调节林网内地温;(5)可降盐改土,加快土壤脱盐进程。林网内0~5 cm土层内土壤含盐量为无林区的7.64%,5~10 cm土层内为无林区的11.50%,10~20 cm为无林区的21.13%。  相似文献   

2.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对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以及农田林网的配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但对资源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通过对农田林网的调查,分析了林网资源及其特点。 调查方法 1.1 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把同时符合树木3行以上、宽6m以上、面积3亩以上的林带划为成片林(林网),反之为四旁树(林网)。成片林(林网)用1/10000地形图实地调查,四旁树(林网)以县为总体,以村民小组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1.2 对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将所有整齐的林带在地形图上画出,并在图上求算网格面积。根据网格大小,将林网分成200亩以下,20.1~300亩、301~400  相似文献   

3.
以农田林网对粮食产量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农田林网的胁地产量、保护区的增产量及林网占地等引起的粮食减产量,进行了农业效应的计算分析,找出了农田林网胁地产量与保护区增产相抵的林网高度(Hk)和平衡年龄(tK),进而对林网后期增产量对前期胁地产量的补偿作用进行了计测,求出了林网的补偿(产量)高度(HB)与补偿年龄(tB),为河西灌区农田林网的防护成熟龄的确定提供了计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林带结构、林网结构和景观结构与农林防护林网防护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平原地区正在建设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了从总体上阐明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而不是一两条林带的防护效益,我们参照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防护林室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我们测点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于1980年5~6月在丰县宋楼公社渠坑大队进行了林网网格总体效应的观测.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强)热带风暴下海岸带梨园林网防护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海岸带梨园林网遭受11号强热带风侵害后果园内落果情况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梨园林网的防护效益。结果表明:(1主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处梨的落果、减产指标随着距离的增加呈低-高-较低的曲线, 梨的保护量和保护率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2)梨园林网的有效防护范围为0.5H-16H和24H-28H(H为主林带平均树高);与无林网梨园相比,梨园林网内梨的产量增加了2194.42kg/hm^2,增产率为23.93%,经济损失量减轻1450元/hm^2。  相似文献   

7.
张掖灌区是河西走廊主要的灌溉农业区,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结合农田基本建设,以渠、路为骨架,营造“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为了鉴定现有林网对农田的防护性能,探讨林网内小气候形成的农田生态环境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干旱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新的农田生态结构和经济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1——1984年,先后在张掖县境内的九公里试验场、五金站农场,对农田林网的气候效应进行了观测,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雨森 《林业研究》2002,13(4):289-293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林网体系。本研究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网全方位的防风作用、防霜作用以及林网内的综合气候效益场。在林网内,全方位防风效能大于10%的区域为防护效益区。作物产量和质量分析表明,林网的防护范围为25倍树高。根据高生长分析确定了构成农田防护林主要杨树品种的成林高度。根据综合分析确定适宜农田防护林网的规格为400m×400m。图7表3参11。  相似文献   

9.
论辽西北风沙干旱区农田防护林体系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沙区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更新问题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永续发挥为总目标,确立沙区农防林合理的更新龄、更新方式和方法,为沙区农田防护林总体效益的持续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四十年来,新疆绿洲林业主要担负生态防护功能。林业部门的主要工作放在大规模造林、营造防护林体系方面。从目前的发展水平看,四个地州、54个县市、115个农垦团场基本上实现了林网化,林网防护面积4000万亩,占规划实现林网化林地面积的85%。防护林面积占整个林种面积的73.9%。这一时期的绿洲林业可概括为:发展战略放在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方面,林业等同于造林;经营目标上以数量性指标为主(如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新增面积等),具有浓厚的产品经济特点;发展模式上以大规模造林方式为主,对绿洲社会经济系统考虑过少,林种、树种…  相似文献   

11.
浙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但也受春季低温阴雨和夏秋台风等的影响,造成作物产量不稳定。为此,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引种木麻黄,迄今已成为该地区防护林当家树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田林网防护效能的研究较多,而对窄林带小网格的沿海林网防护效能的研究还较少。为探讨木麻黄林网的防护规律,我们在玉环县解放塘农场进行了沿海木麻黄林网效益研究。本报告是1984年观测研究小结。  相似文献   

12.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13.
1 .4 沙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模式1.4 .1 模式概述 在荒漠、半荒漠绿洲以及半干旱区沙地农田通过营造防护林网 ,防沙治沙 ,保障农业生产的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 绿洲及沙地农田。这里因干旱多风 ,易风蚀沙化 ,即使有灌溉条件也难以高产 ,须营造农田林网 ,制止风蚀 ,改善环境 ,保障作物正常生长。1.4 .3 技术思路 绿洲及沙区的农田林网有特殊要求 ,为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要注意不同沙区农田林网的结构、宽度、有效防护距离、树种选择及合理配置。1.4 .4 主要技术措施   ( 1)林网形式 为有效防治风沙 ,一般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林…  相似文献   

14.
<正> 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具有稳产、高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以防御性能为主的稳产效应;二是护田林带的增产效应,表现在林网对作物生产所起的综合性效果。它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作用。能直观地表示林带防护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由原来只在北方风沙低产区营造防风林开始,发展到华北,中原高产地区,进而发展到水网地区的农田林网化。随着农田林网化的发展,各地都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虽然大多着重研究了林网(带)的小气侯和林网(带)保护下的作物产量,在揭示林网(带)小气侯效应及其对产量影响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这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则很少报道,尤其在江南平原水网地区。  相似文献   

16.
农田林网胁地范围内小麦的肥,水增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网的胁地效应,使得林网附近土壤的水、肥条件不同于一般农田。水分是造成林网胁地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水肥管理上,以小麦抽穗前期为浇水、追肥时期。通过人工补水增肥措施减少小麦小花死亡率,增加单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增产的关键。最为经济高效的浇水追肥组合为:一次浇水量25mm,追施磷酸二铵15g/m~2。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不同带距防护林对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防护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300 m带距>150 m带距;风速对林网内防风效能的影响比较复杂,并不是单一的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基于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占地,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在绿洲内部配置300 m带距防护林综合效应最佳,既能发挥较好的防风效能,又能兼顾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平原农区造林是我国森林中一个重要类型,是林业布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以防护为主,兼顾用材的经营方针指导下,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与道路、水渠、河川、村庄以及小城镇建设等工程设施互相结合,建立起带(林带)、网(林网)、片(成片林)、点(居民点)相互联系的人工林网,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体系和新的生物地理群落,并构成农林结合的农业景观,建立农田生态系统新的平衡,达到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同时,它可增加平原农区的森林覆被率,充别利用多块小面积的集中,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以提高平原农区木材自给的能力,缓和木材的供需矛盾,减轻老林区对木材供应的压力,有利于改  相似文献   

19.
博爱农田林网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5年的植树造林,综合治理,平原区12个乡(镇)、199个行政村的32万亩耕地全部形成了田、林、水、路相配套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20多年来,虽然经历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和第一代林网采伐更新,博爱农田林网不仅没有出现滑坡,而且在坚持中得到新的发展。第二代林网已经形成,其结构更趋合理。全县林网控制率达96%。 在农田林网的经营管理方面,博爱县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绿洲防护林冬季相防风效应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