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山地茶园水土流失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福建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近年来随着山地开发热潮,大面积的山地被开发成茶园.茶园的开发加剧了山地的水土流失,大量肥沃表土的流失降低了茶园的经济效益.2003年福建省茶园水土流失面积高达6.35万hm2,占山地开发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2.73%.占茶园总面积的比率高达46.62%.以乌龙茶之乡安溪县为研究区,在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开垦茶园、不同开垦年限、不同耕作方式和山地茶园不同部位水土流失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开垦茶园水土流失较严重;3 a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显著高于5 a生茶树的茶园;茶园的顺坡种植会加剧茶园的水土流失;山脚的茶园土壤侵蚀最严重,其次是山顶茶园,而山腰茶园土壤侵蚀最轻.根据山地茶园各种情况下水土流失状况,提出对新建茶园应进行铺草覆盖或间种绿肥,提高茶园的覆盖度以降低茶园水土流失;改梯壁锄草法为割草覆盖;在山地茶园内合理设置排灌工程等相关措施,为从整体上治理茶园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闽东地区茶园水土流失的规律,探讨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为进一步提高防治茶园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设计6个不同处理径流区对茶园的水土流失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水土保持梯田加上生物覆盖的处理与传统台地耕作处理在土壤侵蚀量,土壤含水量等因子方面差异显著,这说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建立茶园的基础,把表土生物覆盖或敷盖是茶园防止水土流失,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3.
安徽茶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茶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土壤质地、茶树种植方式和日降雨量等是影响茶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上述影响因子,提出了重视茶园水土保持工作,保护茶区生态环境,加强治理措施,实行立体复合间作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四川米苍山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主的镶嵌式布设封禁治理措施的总体水土保持布局模式。以茶叶全产业链为科普活动为主轴,在种茶、赏茶、品茶和售茶4个关键节点的主要游憩场所为科普对象选择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内容,并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茶园打造为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体验、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宣传和生态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展示与交流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用田间实体展示、体验感知、标识牌、专题展板、移动多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公众诠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安溪县茶园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年来实地监测分析,安溪县山顶、山腰和山脚茶园土壤侵蚀刻度比为1.48:1:1.89;茶园的田埂平均土壤侵蚀数是坡壁的2.88倍;3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模数是5年生茶树茶园的1.6倍;梯田小区泥沙径流量只是裸露坡面小区的1/20。依法加强山地开垦审批管理,修建水平梯田及留草生草作业是有效防止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茶园地处山丘地区加之缺乏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严重。指纹分析法利用泥沙特有的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作为示踪因子,用于区别不同泥沙来源地。本研究在安溪县山地茶园采集不同高程土壤样品及小流域中侵蚀泥沙样品,测定样品的8种土壤理化性质作为指纹识别因子,利用Kruskal-Wall检验筛选适合的指纹识别因子,运用组合指纹法与Isosource多元混合模型分析流域中侵蚀泥沙的来源及各潜在泥沙源地对侵蚀泥沙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筛选出4种适用于山地茶园指纹因子:Ca、K、Zn、Mg,其中,K、Ca可作为判别泥沙来源的指纹因子组合。侵蚀泥沙超过70%来源于未治理茶园,且74%来源于未治理茶园山脚。组合指纹法在山地茶园的应用不仅能定量分析福建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侵蚀泥沙的输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小流域侵蚀理论,也为茶园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合理布设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谈水土保持学科体系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防治水土流失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两方面 ,水土保持学科体系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管理和水土保持效益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福建省近2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福建省具有的良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从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存在的矛盾点、尚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和已治理的水土流失现状等分析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推进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主要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市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严重,已影响和制约着茶产业乃至茶产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和解决山地茶园水土流失问题,重视和加强茶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于推进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深溪河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能力,结合流域水土保持现状,分析提炼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诱发因素后,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并构建针对性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体系。结果表明,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施工期以人为活动为主导因素,自然恢复期以自然因素为主。通过统筹布设生态防洪堤、植物措施及永临结合等水土保持措施,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可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长兴县连片坡地的茶树经济林开发利用项目为例,对坡地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建议采取带形梯级开发及配套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等,希望能为南方坡地开发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主要通过对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及学习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针对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把主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放在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治理上,但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这一问题,特别创作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普网站“水土流失生命流失”(www.fzsz.net/地理组/水土流失、生命流失,或www.fzsz.net/comp/luse),确定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网络协作学习为辅的主题思想,制定了由初步学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归纳整理→总结探究→网络创新这六大部分组成的主体框架结构。目的是:展示最新水土保持案例和学生学习成果,为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水土保持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等功能,获取苕溪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对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各土壤侵蚀因子,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得到苕溪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苕溪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2°坡度级;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九成以上的园、林、草地植被覆盖度大于60%;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04.45 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茶园、人为扰动用地、其他林地及旱地,其中极强烈及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人为扰动用地、茶园和坡耕地;整体来看,土壤侵蚀强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大于加剧的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4.
朱玲  赵仪  严学兵  孙盛楠 《土壤通报》2023,54(1):245-252
茶叶生产中往往出现种植茶树品种或植物种类单一、不合理灌溉以及过度施用化肥和除草剂等问题,从而影响茶叶的产量特别是品质。探讨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将为茶叶提质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综述了种植模式、灌溉措施、施肥方式和杂草防控四种不同管理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改善茶园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科学的茶园管理方式能够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改良茶园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应加强对茶园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为茶园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豫南大别山区栽培茶树历史悠久,茶农在茶园管理和茶叶生产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栽培技术。但是,随着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加之管理粗放和掠夺式经营,致使一些茶园形成“未老先衰”,经济效益下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自1987年开展了坡地茶园蓄水保土增产技术与效益试验研究。该项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1.间作绿肥生物护坎保土技术;2.多条密植更新改造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坡地茶园采取多条密植更新改造技术和间作绿肥护坎保土技术措施,均取得了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从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平原河网地区规划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的编制思路和技术思考,重点对土石方综合平衡、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今后规划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理清思路,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为例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圳市在城市建设中采取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主要有:从源头抓起,将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纳入项目规划报建程序;注重行业管理,建立大水保格局的组织保障体系;国内首创政府委托水土保持监测、购买服务模式,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管理工作深入基层;加强取土、弃土管理,狠抓重点水土流失源管理。分析了深圳市存在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城市建设迅速,地表扰动强度高;弃土、渣场所紧缺,弃土、渣问题难以解决;水土流失威胁市政排水设施,造成城市内涝;新增水土保持投资无从保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难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克山县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调查,找出了克山县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中存在着建设项目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而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坡耕地和侵蚀沟是水土流失策源地,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配置不当,水土保持投入不足,建设与管护脱节等问题,并根据克山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市水土保持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带来许多水土流失与生态问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能否走上生态文明之路。介绍了北京市在城市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新理念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分析了北京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最后从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管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监测3个方面对北京城市水土保持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百亩以上山地开发水土流失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的茶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其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35万hm2,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一半。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成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