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粳39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39(原编号:701,791)是用日本粳稻品种西光/武粳4号的杂交F1代与高产、抗病品种丙850复合杂交,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常规迟熟中粳新品种,199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2000年在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水稻生产试验。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2.
镇稻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一个品质较好的晚粳品系91-5242(盐粳2号/秀水04)作母本与多抗品系R904-14作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南粳 4 1(原名 :南京 12 72 )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的中粳稻品种 ,适宜于江苏省沿江以北、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和山东南部作一季稻种植。 2 0 0 3年 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选育经过1993年正季以籼粳交中间品系 4 5 115 - 2 (R4 0 5NJ30 15 2 )作母本、引进的日本品种静千子千米为父本配组杂交 ,前者丰产性较好 ,植株较高 ,茎秆粗壮 ,生育期偏长 ,后者稻米品质优 ,生育期较短 ,茎秆较软。杂交后代经南京、海南多代选择后 ,1998年在南京种植F8。一个稳定株系于 1999年参加品…  相似文献   

4.
武香粳1号(原名2507—4)是我县农科所用香糯3007×单125杂交育成的香型早熟晚粳新品种。1985和1986年参加江苏省特种稻区试,1987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稻区中上等地力条件下作一季晚稻种植。 主要特征特性 武香粳1号作单季稻栽培一般在5月15~20日播种,10月2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晚粳M1148     
晚粳M114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枣儿红作母本,中作87作父本,杂交后再与城特231进行复交,通过离子束诱变,经多代系统选择于1997年育成的晚粳新品种,2000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6.
鄂晚17是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和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用春江03粳作母本、以香型早熟晚粳品系9505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晚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06012)。2007年和2008年被定为湖北省晚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7.
甬优15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4号A(原名:京双A)×F8002(原名:F5032)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甬优15在建阳市示范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武运粳23是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银玉7034与中粳9016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稻品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号苏审稻201014)。2010年5月锡山区农技站引进试种,2011~2013年在全区扩大示范,均表现高产稳产。1产量表现2010年5月在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羊尖镇严家桥村、锡北镇光明村作单季晚粳种植,机械化  相似文献   

9.
"常农粳3号"原名"96-32",由江苏常熟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两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0.
楚粳25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用"楚粳17号"作母本,与父本"合系24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优良品种,已于2002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DS002~2002.  相似文献   

11.
丹粳10号是丹东农科院水稻试验站1997年以早55为母本、繁4为父本杂交,后代按系谱法进行多代选择而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3):302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和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用春江03粳作母本与香型早熟晚粳品系"950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12。商品名为润珠香粳。  相似文献   

13.
扬粳201是我所1975年用南粳11作母本,南粳3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89年4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单双季兼用,适应性广,易脱粒等优点,目前在苏、皖等地种植面积已达8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4.
甬糯34系宁波市农科院在1998年秋用(甬粳24/台93~26)F6的株系作母本,嘉63作父本杂交,经5年8代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经区试和生产试验,在产量、抗性、米质、抗倒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舟山、宁波及生态同类地区作单季晚稻手栽或单季撒直播栽培,也可作连晚手栽。现已在舟山、宁波等地示范150hm^2。  相似文献   

15.
<正>会粳26号是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7年用丽粳05-1落与合系34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审定。1选育过程会粳26号(原组合编号“会07-02”)是2007年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双亲配合力高,育种目标性状优良并能互补,双亲自身产量高”的原则,以丽粳05-1落为母本,合系34为父本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6.
苏协粳(原名中国91)是日本中国农业试验场于1971年用“中国55×KC89”籼粳杂交,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品种。1982年引进我省种植,表现适应性好、产量高、米质好,1987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现根据该品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结合两年来省中粳区域试验和多年的生产试验资料,探讨其在江苏省酌栽培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丹粳10号是丹东农科院水稻试验站1997年以旱55为母本,繁4为父本杂交,后代按系谱法进行多代选择而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辽宁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濮单4号(试验用名濮7812)是河南省濮阳农科所用自选系9401作母本,自选系921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获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中加力”资助二等奖;2001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濮单4号株高260cm,  相似文献   

19.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用甬粳2号A与K306093配组育成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建省邵武市2008年开始引进该组合作中稻种植,试种面积0.35hm2,2009年作中稻示范种植2hm^2。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常农粳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农粳3号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二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