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磷肥—干法磷肥一号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崔玉芹 《当代农业》2002,(16):35-35
  相似文献   

3.
周伯瑜 《新农业》1994,(11):20-20
  相似文献   

4.
5.
6.
磷肥合理施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涂书新 《湖北农业科学》1992,(11):38-40,F003
  相似文献   

7.
世界可供开采的磷矿总储量约700多亿吨,但其贮藏量的分布却很不平衡。磷矿贮量最多的国家有摩洛哥、前苏联、南非、美国和我国。著名的矿区有美国的佛罗里达、前苏联的科拉半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施磷方法及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冬小麦的施磷方法及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得磷肥指数PFI=2.16 mg/kg或11.31 kg/hm~2,通过田间试验测出磷肥临界值K=28.2 mg/kg,得出施磷量(kg/hm~2)公式为Q_1=2.25×2.16×(28.2-P_0)×2.29或Q_2=11.31×(28.2-P_0),测定土壤基础有效磷的含量P_0,根据公式计算施磷量。田间试验考察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穗数呈先增后减趋势,粒数先增加后平稳,千粒重则是从平稳到下降,对植株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无多大影响。同时测得小麦对磷肥的利用率很低,仅为1.9%~9.9%。  相似文献   

9.
磷肥减施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磷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P2O5施用72~90 kg/hm2、晚稻P2O5施用48~60 kg/hm2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分蘖,改善水稻的光合特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与常量磷肥处理(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90、60 kg/hm2)相比,磷肥减量10%(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81、54 kg/hm2)和磷肥减量20%处理(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72、48 kg/hm2)的早、晚稻不减产,磷肥利用率提高4.37%~24.29%,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39~4.27 kg/kg;磷肥减量30%(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63、42 kg/hm2)处理的早、晚稻减产显著,减产幅度达5.05%~6.06%,磷肥利用率降低5.66%~11.77%。综合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在试验所在地的双季稻生产中,磷肥减量10%~20%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磷肥利用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磷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的施肥方式相比,在农民习惯的施肥方式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磷肥用量减少25%的处理、磷肥用量减少25%的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这3种磷肥利用方式均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吸磷量,其中在磷肥用量减少25%的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同时磷肥用量减少25%处理、磷肥用量减少25%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这2种磷肥利用方式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对磷肥的回收率、磷肥的利用率和磷肥的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磷肥的研究,原河南省农业试验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已经开始。1958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关磷肥的研究工作,在全省大范围、大规模,多课题地开展起来。许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室内、田间测试与广大农村的田间试验、大面积示范相结合,研究的广度和水平不断拓宽、提高,并及时指导了生产。现根据已收集到的资料,对全省30年来有关磷肥的主要研究成果加以概述,以便在生产中更好地推广应用,也有助于认识我们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胡兵 《当代农业》2002,(12):35-3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铃薯磷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667m2施P2O53~12kg均有增产增收效果,且效果明显;667m2施P2O59kg、6kg增产增收效果比其它各处理尤为明显。建议在今后马铃薯生产中,确定磷素最佳经济施用量,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P2O56~9kg/667m2为佳。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农资》2009,(7):9-9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提出《对磷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将加强引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盲目扩张并对缺乏资源、管理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力争经过3—5年努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从磷肥大国向世界磷肥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7.
磷肥合理施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合理施用磷肥的一些技术要点,以期指导农民合理利用普通磷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田施磷量、磷肥效率及磷肥品种长期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新疆农田磷肥施用量与新疆主要农作物磷肥利用率的长期演变,为新疆农田合理施用磷肥与磷素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49~ 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及CNKI文献中,有关新疆农田作物产量、施磷量、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品种的数据资料,对其随年代演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磷肥利用率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新疆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均随年代推移而增加,且明显表现为稳步上升(1949~1980)、快速上升(1981~ 1997)和缓慢上升(1998~ 2012)三个阶段.化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均随施肥年代推移而逐步增加,化肥(N +P2O5 +K2O)和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从1979年的35.4和8.3 kg/hm2增加到2012年的376.1和95.5 kg/hm2,年递增率则分别为7.4;及7.7;.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均随着年代推移而逐渐降低,化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44.2 kg/kg(小麦)、61.2 kg/kg(玉米)和9.3 kg/kg(棉花),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14.2、18.4和5.5 kg/kg.3种作物的磷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189.1、262.0和39.8 kg/kg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72.5、55.9和21.5 kg/kg.Meta分析表明磷肥利用率随年代呈现微弱递增趋势,32年(1981 ~2012)磷肥利用率的平均值是18.2; (n =334).[结论]新疆磷肥施用量随施磷年代明显增加,但磷肥增产效益却随年代推移而下降.磷肥利用率随着年代推移呈现微弱递增趋势,磷肥占施肥总量的比例随着年代推移而增加.同时施用磷肥品种随着年代推移呈现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演替,施用方法表现为由以基肥为主逐渐转变为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磷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探讨冬小麦的施磷方法及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得磷肥指数PFI=2.16 mgP/kg或11.31kgP2O5/hm2,通过田间试验测出磷肥临界值K=28.2mg/kg,得出施磷量(kgP2O5/hm2)公式为:Q1=2.25×2.16×(28.2-P0) ×2.29或Q2=11.31×(28.2-P0),测定土壤基础有效磷的含量P0,根据公式计算施磷量。田间试验考察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穗数呈先增后减趋势,粒数先增加后平稳,千粒重则是从平稳到下降,对植株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无多大影响。同时测得小麦对磷肥的利用率很低1.9-9.9%。  相似文献   

20.
通过17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湖北省棉花磷肥施用效果及磷肥最佳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棉花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施磷比对照增加产量83~746kg/hm2,平均增加327kg/hm2,平均增产率为11.6%;施磷纯利润平均为1695元/hm2,产投比平均为7.54;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8.52kg/kg(P2O5)和4.73kg/kg(P2O5)。根据线性加平台模型确定,湖北省棉花磷肥最佳用量平均为P2O534.4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