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蕊  邢艳秋  邱赛  王爱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790-2793,2805
地形坡度对星载LiDAR的回波波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会进一步影响森林结构参数的正确估测.比较两类参数量化地形坡度的能力:辅助地形DEM数据的地形指数和波形自身参数后缘长度,以在反演坡地森林冠层高度时仅从回波波形本身出发,而不需要借助于其他辅助数据.采用估测坡地森林冠层高度的两组对比模型来比较:第1组对比模型是Xing模型和基于未改进的后缘长度的线性模型;第2组对比模型是Xing模型和基于改进的后缘长度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在两组对比模型中,基于波形自身特征参数的模型结果均优于基于辅助地形DEM数据的地形指数的Xing模型,说明在量化地形坡度时,波形的自身特征参数的量化能力要高于辅助地形DEM数据的量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形坡度对星载LiDAR(lightdetection and ranging)估测最大树高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坡度条件下树高的反演精度,通过建立坡地条件下5种不同的最大树高估测模型,前3个模型分别使用不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的地形指数来量化地形坡度的Xing模型,第4个模型使用波形参数-未改进边缘长度来量化地形坡度,第5个模型与第4个模型类似,用改进边缘长度来替换未改进边缘长度。结果可知,波形参数模型的精度要高于使用DEM数据的地形指数的Xing模型的精度,第5个模型的精度要高于第4个模型的精度。表明波形参数量化地形坡度的能力要优于DEM数据的地形指数,而改进边缘长度模型更适合估测坡地的最大树高。  相似文献   

3.
皖南茶园多处丘陵坡地,地形差异大,年降雨量分布不均,洪涝灾害和干旱并存,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而喷灌、滴灌具有节能、省水、省工、增产、增效等优点,是先进的灌溉技术。2016年在泾县汀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茶园水肥一体化工程,根据茶园的地形及树龄,分别建设喷灌、滴灌和微喷灌溉系统,项目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平地和坡地条件下,采用4种施肥水平对鄂马铃薯4号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不同施肥水平下对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平地和坡地栽培马铃薯,其淀粉含量达到显著性差异,施低肥时淀粉的含量较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淀粉含量随之下降;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平地较坡地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变化大,说明马铃薯淀粉除受施肥量影响外,还受地形、环境的影响,坡地存在水土流失,导致坡地比平地栽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低0.89%~3.86%.因此,合理栽培、适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及重视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土地的开发利用趋向于多重开发利用坡地,要充分利用坡地,首先必须了解坡地各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重庆万州区太白岩和分水2地坡地紫色土和黄壤在旱地和林地2种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认为分水应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有效保护土壤质量;太白紫色土本身富含P,K,但结构不好,在增施氮肥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磷肥的补充,维持旱地养分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可持续的利用林地、开发旱地。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土地的开发利用趋向于多重开发利用坡地,要充分利用坡地,首先必须了解坡地各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重庆万州区太白岩和分水2地坡地紫色土和黄壤在旱地和林地2种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认为分水应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有效保护土壤质量;太白紫色土本身富舍P,K,但结构不好,在增施氮肥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磷肥的补充,维持旱地养分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可持续的利用林地、开发旱地.  相似文献   

7.
我县位于秦岭南麓,山峦叠嶂,地形复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全县34.5万农业人口,41万亩耕地,人均1.19亩。耕地中基本农田15万亩,一般亩产500千克,也有不少吨产田块,原坡地3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68%,这些地常年亩产只有50千克至150千克,风调雨顺时,产量也不超过200千克,是我县粮食生产中的“拉腿田”。群众形象的说:“坡原挖6寸。再上一层粪,夏秋遇大雨,粪土下河去,出了牛力气,单产照样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生态条件,我们从1977年就开始试验、示范,推广了“两田种植法”。即:原地起垄套种,坡地条田套种获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年均推广面积4.51万亩,其中原坡地起垄套种3.5万亩,坡地条田套种1.01万亩。  相似文献   

8.
以陕北神木六道沟流域的一个淤地坝为例,测定了坝内外坡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旨在探讨淤地坝对坡地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植被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淤地坝并未造成坝内坡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增高,对坝内坡地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也没有明显影响,淤地坝只增加了坝内坡地80~200 cm深土壤的水分含量;沿垂直坝体方向,坝内坡地80~200 cm深土壤水分含量表现出从外到内线性增大的趋势;淤地坝的存在增加了坝内坡地的储水量,且不同坡位的储水量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坝内坡地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标准差与平均值、变异系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坝外则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陕北神木六道沟流域的一个淤地坝为例,测定了坝内外坡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旨在探讨淤地坝对坡地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植被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淤地坝并未造成坝内坡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增高,对坝内坡地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也没有明显影响,淤地坝只增加了坝内坡地80200 cm深土壤的水分含量;沿垂直坝体方向,坝内坡地80200 cm深土壤的水分含量;沿垂直坝体方向,坝内坡地80200 cm深土壤水分含量表现出从外到内线性增大的趋势;淤地坝的存在增加了坝内坡地的储水量,且不同坡位的储水量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坝内坡地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标准差与平均值、变异系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坝外则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管道式喷灌系统的水力计算,剖析了目前采用的有限元法和Hathoot进步法等数解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进步法、退步法的计算思路,提出一种可以求解干管双向布置管道式喷灌系统的水力计算方法--改进步进法(ESM).给出了详细的水力计算步骤及计算机流程图,并给出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ESM方法的水力学关系式准确和干管双向布置喷灌系统的水力学边界条件清晰,可有效解决干管双向布置的管道式喷灌系统的流量水头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公路边坡香根草生物治理中应用新型抗旱保水剂和高效缓释肥料的试验证明,该技术措施既能保证香根草生长期间的水分和养分的有效供应,又能提高香根草的种植成活率和坡面覆盖率,达到较好的护坡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既施用缓释肥料,又采用保水剂处理的香根草移栽成活率达93%,坡面覆盖率达90%,护坡效果极好,150 d后坡面香根草已形成草篱,能有效地拦截坡面水土,生物治理和景观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西南岩溶坡地土壤流失的养分含量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南岩溶坡地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流失的响应特征。[方法]以重庆南川岩溶坡地为例,分析不同位置土壤剖面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Mg、Cu、Zn、Mg、Mo、Mn等6种营养元素的迁移特征。[结果]退耕还林坡地中,土壤基本养分与6种营养元素含量从坡顶到坡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在坡体底部又不存在明显的堆积;Mg、Cu、Zn、Mg、Mo、Mn 6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整个坡体中存在明显的拐点,主要集中在15~25 m,表明岩溶坡地从坡体15 m处开始,土壤流失存在明显的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结论]该研究为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坡耕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坡耕地长期保护性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5种耕作方式:免耕、少耕、横坡垄、垄向区田(前4种视为保护性耕作)及常规翻耕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少耕、横坡垄及垄向区田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常规翻耕1.70%~34.21%;免耕和少耕处理的脲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耕作处理4.81%~67.94%;横坡垄和垄向区田处理的脲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高于常规翻耕8.97%~36.00%;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均于大豆鼓粒期显示活性最高值.免耕和少耕相对于防治水土流失的横坡垄和垄向区田更能有效地培育黑土,是适于坡耕地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坡面水分和养分渗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装置,通过坡面小区试验,初步分析了黄绵土坡面上水分和养分的渗透规律。结果表明:由坡顶到坡脚,水分入渗深度和入渗量均增加,即坡脚水分含量高于坡顶;不同的养分其渗透能力有所差别,很容易在某一层富集,硝态氮入渗快、数量多,速效钾入渗慢、数量少;硝态氮迁移受水分运动影响明显,而速效钾受水分运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公路边坡对香根草3种反季节保护性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边坡采用保护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香根草反季节种植是可行的;以香根草采用打浆覆膜保护性栽培措施处理最好,成活率达83.3%,株高、分蘖、根系深度等指标达到公路护坡的要求,同时坡面覆盖率达71%,护坡效果好;一般采用香根草进行的公路边坡治理成本约为20元/m2左右,各处理仅较一般边坡治理种植增加投入0.25%~4.05%。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484-1488
对现有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缺陷进行剖析,再从成本、收益分析角度探讨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的行为动因,最后经过实例予以佐证.结果表明,农户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并不关注生态建设,现有机制对农户参与退耕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而对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缺乏激励或者没有激励.  相似文献   

17.
红壤坡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降雨入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壤坡地常见的4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净耕果园、坡地果园内横坡耕作、梯田净耕果园和梯田果园内种植百喜草为研究对象,全园裸露区为对照,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蓄水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降雨入渗量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依次为:梯壁植百喜草的标准水平梯田区、横坡间种区、梯壁不植百喜草的水平梯田区、柑橘清耕区和裸露对照区。梯壁植百喜草的标准水平梯田可作为优选措施,其保水效益非常可观,渗漏量季节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4~8月,占总入渗量的59.6%。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植物篱坡地治理技术发展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篱坡地治理技术在新区示范的难度在于如何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农民能接受的植物类型为篱和相应配套的种植体系。传统的由专家决策的方法常常因选择植物篱的类型不当,由于技术的或非技术的因素,农民不接受而使示范失败。在参与式植物篱坡地治理项目中,运用国际合作项目中广泛采用的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向农民赋权,由农民决策,专家协助的方法,在贵州省4个县的6个试点40多hm2示范面积上,基本获得成功。参与式植物篱坡地治理方法为植物篱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实践了一种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的新模式。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和农民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推广成功率,促进项目持续发展,在坡地植物篱技术和相关的农业发展项目上有推广应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苜蓿作为优质的高蛋白饲料,被称之为“牧草之王”。新疆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滞后,长期以来饲草生产中普遍存在灌溉管理水平差,水肥利用效率低,高投入低产出问题,成为制约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新疆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大型喷灌机为基础的节水牧草业,迫切需求喷灌苜蓿节水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喷灌苜蓿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品种选择、地块的理化性状、平整土地、系统管理、种植模式及群体指标、苜蓿各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该技术要点体现了喷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可为北疆的喷灌苜蓿生产、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耕作利用方式与水土流失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对5个小区降雨连续2a的观测和泥沙养分分析,证明免耕植橙,石坎梯地,纵横向沟等是保持水土较好的耕作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强夏作的表土保护,能显著地控制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