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饲料:装车前4~6小时料槽内不得有饲料。2.饮水:装运前必须让鸡有充足的饮水。3.光照:装车期间降低光照强度,或只用几只绿色灯泡,使鸡不易看见。4.通风:装运期间要保持通风。5.捉鸡:抓鸡腿,为避免损伤,应抓鸡小腿的下部。6.将鸡装入运输用鸡笼:每个笼子可容纳的鸡数取决于鸡的体重、环境温度、运输持续时间、笼子的结构和笼子的大小。为避免损伤,应注意下述几点:(1)不要使鸡撞到笼门框上;(2)不能把鸡往笼子内扔,要小心轻放;(3)用手将笼内鸡群分散,避免其堆压。7.不同的装车方法:先将空笼放在车上,把鸡递给车上的装运工,由装运工放鸡入笼;…  相似文献   

2.
青年鸡的运输,也是蛋鸡饲养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将育成鸡从一个地方运至另一处,还需一个适应阶段,运输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下面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些运输青年鸡的常识,以供参考。1饲料:装车前4—6小时料槽内不得有饲料。2饮水:装运前必须让鸡有充足的饮水。3光照:装车期间应降低光照强度,或只用几只绿色灯泡,使鸡不易看见。4通风:装运期间保持通风。5捉鸡{抓鸡腿,为避免损伤,应抓小腿的下部,根据鸡的体重,每只手可拿3—5只鸡。6装笼:每个笼子可容纳的鸡数取决于鸡的体重、温度、运输持续时间、笼子的结构及大小。为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3.
日常的饲料、饮水、光照、通风、疾病控制等是保证鸡群均匀度的基础,此外有效实施选鸡、调群工作,能保证鸡群的适宜密度,对鸡只充分采食、饮水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保证海群均匀度必须重视选鸡及分群工作.  相似文献   

4.
转群是鸡饲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由于转群本身和鸡对新环境的适应都能产生应激反应,为将此应激降低到最低限度,转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转群前充分准备饲管人员事先要了解所转入鸡舍的情况,如:疾病发生情况、免疫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转群后作准备。对所要转入鸡舍和设备进行维修,清洗鸡舍,于转群前1周进行彻底熏蒸消毒,同时调整转入鸡舍的料槽、水槽位置,备好饲料和饮水。需要转舍的鸡应在原舍内事先带鸡消毒,前3天,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1~2倍和饮电解质溶液,转群前4~6小时应停料。若转群距离较远,应备好运输工具并做好消毒。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尽量减少两舍间温差,尤其冬季或早春应在育成舍内备好取暖设备,使温度达到15℃左右。二科学转群一般雏鸡在6周龄应及时转入育成鸡舍,到17~18周龄转入产蛋鸡舍最迟必须在18周龄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时间夏天选择凉快的晚上或清晨,冬季选择暖和中午,春秋避开雨天。为使鸡只有足够的时间采食和饮水,转群当天24小时光照。为了防止转群人员带来交叉感染,人员最好分三组,即抓鸡组、运鸡组接鸡组。抓鸡时必须轻拿轻放,专抓鸡腿,不允许抓颈、尾部。装鸡运输箱每方米鸡密度为:6周龄15~20只17~18周龄8~10...  相似文献   

5.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开食。小鸡出壳后12~24小时即可开食,前3天内,喂给浸过的碎米或小鸡饲料。将碎米或小鸡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采食,从第5天起可拌入适量的青绿饲料,让鸡自由采食。3周龄内每天喂6~8次,3周龄后每天喂4~6次;并给清洁饮水,也可在饮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任鸡自饮。 2.控制温湿度。雏鸡所需的温度1周龄内为30~31℃,2~3周龄为25~30℃,4周龄以后为20~25℃;室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并还要保持通风换气。 3.保持密度。每平方米放养雏鸡的适宜密度量为:10日龄内为40~50只,20日龄内为40只,30日龄内…  相似文献   

6.
畜禽饲料污染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的饲料、饮水、光照、通风、疾病控制等是保证鸡群均匀度的基础,此外有效实施选鸡、调群工作,能保证鸡群的适宜密度,对鸡只充分采食、饮水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保证鸡群均匀度必须重视选鸡及分群工作。  相似文献   

7.
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除饲料营养外还有通风、光照、饲养密度等。因此,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鸡效益,使鸡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搞好环境控制。蛋鸡养殖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鸡舍内外两部分,舍内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通风、光照、饲料、饮水、温度、湿度、密度、选鸡和拣蛋。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多流行于秋末、冬春季节,以5~8月龄的青年鸡最易感,雏鸡较少发生。感染途径是上呼吸道,主要通过带毒的鸡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羽毛和垫草而传播,感染率可达90%以上。在鸡舍通风不良、潮湿污秽、鸡群密度过大、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等情况下,常可诱发该病。病状:该病潜伏期为4~12d。最明显的症状是病鸡突然发生咳嗽和气喘。产蛋率明显下降或停止,并发出喘鸣声。鼻孔有分泌物,呼吸极度困难,并可咳出带血黏液。口腔深部见有淡黄色豆腐样附着物常因黏液窒息而死。治疗:病鸡立即隔离,鸡舍用2%热烧碱溶液消毒。治疗可选用…  相似文献   

9.
养群鸡,特别是关养笼鸡易发生鸡只相互啄毛、啄肛、啄蛋恶癖.有啄毛恶癖的鸡把其它鸡全身毛啄光;有啄肛恶癖的鸡把鸡肠啄出吃掉,使鸡致死;有啄蛋恶癖的鸡,产蛋后即被吃掉.有这些恶癖的鸡,惊恐不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体重下降,大大降低鸡的生产力,给养鸡业带来经济损失.如何防治鸡群啄毛,啄肛,啄蛋恶癖?首先要弄清发生恶癖的原因.一是检查饲料日粮中动物性蛋白质足不足,饲料中含硫、钙、磷多少;二是检查鸡笼、鸡舍是否通风良好,温度、湿度、密度、光照是否适宜;三是检查饮水,  相似文献   

10.
夏季如何防治鸡中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 《中国家禽》2004,26(12):40-41
鸡中暑又称热射病.是鸡在夏季的常发病。中暑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饮水不足,饲养密度大,饲料中能量偏高等。  相似文献   

11.
商品猪从一处运至另一处,需一个适应阶段,笔者谈一些长途运输商品猪应当注意的几点. 1饲料装车前4~6h料槽内不得有饲料以便装车,但车起运前应配备一定量的精饲料,料中加一些电解多维素,以减少运输途中猪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1鸡雏的运输 健壮无病的种苗,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受凉、过热、缺水、拥压等都能造成直接死亡,幸存的种苗则大多较为衰弱,在育雏期间容易产生各种疾病。冬季在中午装运,夏季在夜间装运,运装容器可以是竹筐,塑料箱或纸皮箱,箱内添加少量松软的垫料。装车应放平稳,夏季注意通风散热,冬季注意防风寒。  相似文献   

13.
由于肉种鸡体重大,抓鸡容易造成应激反应。特别是肉种鸡在产蛋期间进行防疫时,经常会使鸡群受到惊忧,影响产蛋量。而饮水免疫法,具有简便、省力、应激刺激小的特点。适用的疫苗有鸡传染性法氏囊、传支H52、新城疫Ⅱ系等疫苗。为了确保饮水免疫的效果,应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鸡病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防疫环节落实的不彻底、不完善。要想使鸡病防治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采取综合防疫措施。1加强管理①温度。一般进雏第1周舍温33~35℃,以后每周降低2℃。最低温度肉仔鸡一般不低于20℃,蛋鸡不低于15℃。湿度:雏鸡舍内湿度可适当大一些,中鸡以上则湿度宁低勿高。②密度。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大小、饲养方式及生产用途等的不同合理设置密度,使每只鸡都有充足的饮水、采食及休息的空间。③通风。及时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④其他。鸡场内进行封闭饲养,饲养人员固定,禁止相互串舍;饲料、饮水符合卫生要求;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15.
<正>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1呼吸型传支1.1.1流行情况: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病毒从呼吸道排毒,通过空气的飞沫传给易感鸡。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饲料供应  相似文献   

16.
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除饲料营养外,还必须搞好环境控制,使鸡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蛋鸡养殖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鸡舍内外两部分,舍内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通风、光照、饲料、饮水、温度、湿度、密度、选鸡等。通风不论鸡舍大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鸡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鸡舍,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产蛋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在鸡舍的底部应设置地窗、中部设大窗、房顶设带帽的排气圆筒。夏季全部开放,冬…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是副鸡嗜血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存在于带菌鸡和病鸡的鼻、眼分泌物和水肿组织中.抵抗力不强,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较短,45℃6min死亡.容易被干燥和一般消毒药杀死. 2流行病学 本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有抵抗力.4~12周龄的鸡易感染,初产母鸡也较多发生. 其发病季节,多在秋冬寒冷潮湿的季节.气温骤变,鸡舍过分拥挤,通风不良等,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此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寄生虫及身体虚弱等,也能促使鸡群发生此病. 慢性病鸡和康复鸡长期带菌,是本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了含有病菌的飞沫和经消化道通过吞食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而传染.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多流行于秋末、冬春季节,以5~8月龄青年鸡最易感染,雏鸡发生较少。感染途径是上呼吸道,主要通过带毒的鸡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羽毛和垫草传播,感染率可达90%以上。在鸡舍通风不良、潮湿污秽,鸡群密度过大,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等情况下,常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罗音.雏鸡发病最为严重.严寒、拥挤、通风不良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缺乏等可促进该病的发生.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此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可传毒.该病1930年首先在美国发现,目前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本病蔓延.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疱疹病毒科α病毒亚科)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于鸡,虽然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鸡群拥挤、通风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及流行.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和用具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