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是我国监测和防治棉田棉铃虫两种最普遍的方法,比较两者诱集效率.[方法]2008~2009年,在新疆奎屯垦区124团4 084 hm2棉田的景观尺度上,监测了灯光和杨树枝把两种诱集方法诱蛾数量.[结果]比较平均单诱集源5~8月诱蛾总数,两种方法诱蛾数量呈正线性相关;在长时间跨度和大景观尺度上两种方法诱蛾效果均较稳定,均能较准确反映棉铃虫发生动态;但灯光诱蛾效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平均诱蛾数量为杨树枝把的8.6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综合考虑实际使用及经济成本.使用灯光诱集棉铃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更为标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践行绿色植保理念,推动胡杨河市农药减量控害,研究棉铃虫在新型种植模式(稀-早-优)下的诱控技术.以性诱、灯诱、食诱为主体,以化学防治技术为辅助,开展棉铃虫的理化诱控集成技术研究.结果显示,理化防控区棉田落卵量较对照区降低,新增蕾铃被害率降低,防治成本较常规化学防治区降低909元/hm2.然而,理化诱控技术单一使用较为容易,如何与化学防治集成需进一步探索.因此,在新型种植模式下,理化诱控集成技术可以更好地防治棉铃虫,保护天敌,调控生态平衡,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3、4代棉铃虫在棉田的落卵量、幼虫量、为害量的动态和两种诱杀蛾的经济效益分析 ,表明利用性诱剂诱蛾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省工、节本和能反映田间蛾卵量消长等特点 ,因而认为性诱剂可以替代树枝把诱蛾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性诱剂对棉铃虫诱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烨  朱明华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35-1436
系统评价不同诱芯和诱捕方法对棉铃虫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水盆诱捕器盆口固定一枚由宁波钮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毛细管性诱剂诱芯或灰色橡皮头性诱剂诱芯的诱蛾量高,诱蛾峰期、峰次明显,在棉铃虫蛾的测报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性诱剂和带叶杨枝把对棉铃虫成虫的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杨枝把显著优于性诱剂,性诱剂难以达到防治目的.杨枝把放把密度可由目前的105~150个/hm2降至60个/hm2.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枝把、棉铃虫性诱剂、高压汞灯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加拿大杨枝把在田间以诱集棉铃虫雌蛾为主,所诱棉铃虫雌、雄性比为1.61。加拿大杨枝把日诱雄蛾量与日诱雌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性诱剂日诱雄蛾量、高压汞灯日诱雄蛾量相关性不显著。每日棉铃虫百株落卵量与加拿大杨枝把、高压汞灯日诱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性诱剂日诱蛾量无显著相关性。讨论了加拿大杨枝把在田间引诱棉铃虫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沿江棉区棉铃虫性诱剂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铃虫在沿江棉区的发生特点 ,研究棉铃虫性诱剂的诱杀范围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诱蛾量与诱捕器、气温、发生量、诱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诱蛾种类和性比情况 ,探讨在沿江棉区应用性诱剂诱杀棉铃虫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利用性诱剂防治主要危害烟叶的斜纹夜蛾、烟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的诱捕器的最佳设置高度和筛选符合生产需求的诱捕器.[方法]在烤烟生长季节设置蛾类诱捕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芯/进虫口与烟田墒面的垂直距离为70、110、150、190 cm 4个高度处理,调查诱蛾量.[结果]2种诱捕器诱蛾量最多的高度是70 ~ 150 cm,结合烤烟封顶后株高一般为1 m左右、诱芯/进虫口必须与作物顶部保持20 cm左右的特点,诱芯/进虫口初始高度应设置为120 cm.[结论]蛾类诱捕器具有购买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新型飞蛾诱捕器则有使用简单方便和管理成本低的特点.斜纹夜蛾优先选用蛾类诱捕器,烟青虫、棉铃虫首选新型飞蛾诱捕器,小地老虎可选用新型飞蛾诱捕器,也可选用专用蛾类诱捕器.云南烟区主要危害烟叶的4种夜蛾种群基数排列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但实际生产中对烟叶造成危害较大的是棉铃虫、烟青虫和小地老虎,所以生产中对4种夜蛾都应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9.
性诱芯在甜菜夜蛾发生测报及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 0 0 1~ 2 0 0 2年采取性诱剂诱集甜菜夜蛾成虫 ,其动态规律与黑光灯诱蛾结果较吻合 ,且灵敏度高 ,诱蛾量大 ,有蛾期长 ,有利于准确进行甜菜夜蛾的中短期预报 ,可直接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幼虫量及为害率 ,防效可达 5 0 %~ 6 3 .6 %,具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酱用番茄棉铃虫性信息素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酱用番茄棉铃虫诱虫效果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频振杀虫灯诱蛾量稍高于棉铃虫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棉铃虫性诱剂对阜康市番茄棉铃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为酱用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调查性诱剂诱捕器对棉铃虫诱杀效果,可降低番茄棉铃虫蛀果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1.
河西地区玉米田一代棉铃虫防治措施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河西地区调查了玉米田不同防治措施对棉铃虫蛹、成虫、着卵量和为害率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综合防治措施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药剂的效果。对棉铃虫卵量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性诱剂、辛硫磷+Bt+杀虫灯;对幼虫量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杀虫灯、辛硫磷+Bt+食诱剂;对被害株率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性诱剂和辛硫磷+Bt+杀虫灯。4种综合防治措施对百株虫量和被害株率的防治效果不同,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且防治玉米田一代棉铃虫时应针对棉铃虫蛹、成虫、卵和幼虫综合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并进行持续性防治。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棉铃虫的寄主植物之一,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棉田幼虫及卵量,而且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棉田棉铃虫的基本情况,方便棉农及时防治。笔者结合兵团植保工程研究计划,持续对该地区棉铃虫在玉米诱集带上发生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调查、监测,将该地区近10年诱集带棉铃虫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建立和完善南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体系。一、棉铃虫卵量、幼虫数及蛾量调查方法1.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①棉田中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选择可以代  相似文献   

13.
两种诱蛾方法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4代棉铃虫在棉田的落卵量、幼虫量、危害量动态及效益分析,表明了利用性诱剂诱蛾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省工、节本和能反映田间蛾卵量消长等特点,因而认为性诱剂可以替代树枝把诱蛾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灯光诱蛾防治棉铃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2000年在湖北省主要棉区的实际观测结果:高压汞灯诱蛾对棉铃虫的防效是卵量防效>虫量防效>蕾铃被害率防效;灯杀效果优于性诱剂和杨树枝把诱蛾;灯距以20~80m效果最好,生产上可按80~130m设灯,每灯控制面积约5.3hm~2;汞灯诱蛾可使用药次数减少2次,防治成本降低171~231元/hm~2。  相似文献   

15.
性诱剂对主害代棉铃虫的诱杀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性诱剂诱杀江苏沿海地区三、四代棉铃虫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每 0 .1 3 4公顷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的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应比较 ,前者所诱雄蛾量增加 3 6.3 1 %~ 45 .5 9% ,雌蛾交配率下降 3 5 .64 %~ 44 .75 % ,田间落卵量降低 9.90 %~ 1 5 .0 5 % ,幼虫量减少 7.69%~ 1 2 .3 6% ,蕾铃被害量下降 4.49%。室内的性比试验证实 ,棉铃虫雌蛾的产卵量与群体中雌蛾的性比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诱集蛾类成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研究了10种单一组分和15种混合组分的样品对鳞翅目成虫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组分的样品诱蛾活性很小,最大诱蛾量只有杨树枝把的11.7%;而混合组分的样品诱蛾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以含有苯甲醛、水杨醛、苯甲醇和苯乙醛的样品诱蛾量较大,如棉铃虫第1代成虫期,样品K对棉铃虫的诱捕量为杨树枝把的56.52%,第3代成虫期对棉铃虫和烟夜蛾的诱捕量为杨树枝把的66.67%,诱蛾量为杨树枝把的81.82%.在诱集到的棉铃虫和烟夜蛾中,平均雌蛾率达59.2%.第4代成虫期,样品U对夜蛾类的诱集量为杨树枝把的3.02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利用性诱剂防治主要危害烟叶的斜纹夜蛾、烟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的诱捕器的最佳设置高度和筛选符合生产需求的诱捕器。[方法]在烤烟生长季节设置蛾类诱捕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芯/进虫口与烟田墒面的垂直距离为70、110、150、190 cm 4个高度处理,调查诱蛾量。[结果]2种诱捕器诱蛾量最多的高度是70~150 cm,结合烤烟封顶后株高一般为1 m左右、诱芯/进虫口必须与作物顶部保持20 cm左右的特点,诱芯/进虫口初始高度应设置为120 cm。[结论]蛾类诱捕器具有购买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新型飞蛾诱捕器则有使用简单方便和管理成本低的特点。斜纹夜蛾优先选用蛾类诱捕器,烟青虫、棉铃虫首选新型飞蛾诱捕器,小地老虎可选用新型飞蛾诱捕器,也可选用专用蛾类诱捕器。云南烟区主要危害烟叶的4种夜蛾种群基数排列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但实际生产中对烟叶造成危害较大的是棉铃虫、烟青虫和小地老虎,所以生产中对4种夜蛾都应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性诱剂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小盆诱捕器;细康毛细管诱芯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纽康蛾类通用型诱捕器使用方便,干净整洁,诱蛾成活率高,两者均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具有化学防治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诱蛾力强、持效期长、诱蛾效果显著,还具有专一性、无残留、无毒害、不伤天敌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孙善教  余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66-466,469
根据棉铃虫在沿江棉区的发生特点,研究棉铃虫性诱剂的诱杀范围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诱量与诱捕器,气温、发生量、诱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诱蛾种类和性比情况,探讨在沿江棉区应用性诱剂诱杀棉铃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