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娇异蝽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遂昌县有板栗0.0333万hm^2,2002年首次出现淡娇异蝽局部成灾,害虫成灾后经过标本采集鉴定和资料查寻,并开展了定点观察和系统研究,基本掌握了淡娇异蝽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淡娇异蝽防治工作,开展了淡娇异蝽化学防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种农药的防治效果与其浓度呈高度线性相关,R20.9,其中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1 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8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500倍液、3.0%阿维.高氯微乳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淡娇异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泰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13-4613,4615
淡娇异蝽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此虫在金寨县栗园广泛分布,但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甚至爆发成灾。以若虫、成虫刺吸汁液为生,致使新梢停止生长,嫩叶卷曲或枯萎,受害严重植株,不仅新梢、花芽不能形成,而且枝梢或全树枯死,造成板栗大幅度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4.
对淡娇异蝽的形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该虫在河南信阳1a发生1代,以卵越冬,1龄,2龄若虫不具有危害性,3龄若虫至成虫具有危害性。在18℃恒温下,卵,1龄,2龄若虫发育历分别为10.09d,3.65d和9.27d。作者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棉盲蝽在转基因抗虫棉药剂防治与不使用药剂防治上的发生差异,及棉田周边杂草上棉盲蝽发生动态,结果:①不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879头,其中:中黑盲蝽274头,绿盲蝽189头,杂毛合垫盲蝽407头,赣棉淡盲蝽9头,虫种比依次为:31∶22∶46∶1,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②常规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588头,其中:中黑盲蝽371头,绿盲蝽104头,杂毛合垫盲蝽94头,烟盲蝽17头,赣棉淡盲蝽2头,虫种比依次为:63∶18∶16∶3∶0.3,中黑盲蝽为优势种。9月22日~11月2日棉田边盲蝽杂草寄主和虫口发生量:赣棉淡盲蝽杂草寄主有18种,虫口发生量779头,排位第一;绿盲蝽杂草寄主14种,虫口发生量180头,排第二位;异须单突盲蝽杂草寄主5种,虫口发生量104头,排第三位;其他几种棉盲蝽杂草寄主少发生量小,以小飞蓬杂草发生棉盲蝽种类最多,达6种。  相似文献   

6.
娇膜肩网蝽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发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娇膜肩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棉盲蝽的科学高效防治,通过棉田定点调查、普查、棉田周边的杂草网捕等方法,研究了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江西转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为害优势种及其迁入、迁出棉田的时间,越冬主要寄主等。结果显示:绿盲蝽为棉花苗床期至蕾期的发生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蕾期至花铃期及吐絮期至收花结束以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多峰多谷型曲线动态发生;花铃期,中黑盲蝽(含苜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棉大田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发生;棉盲蝽混合种群在棉花大田呈一大一小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9月份吐絮期,同时伴有烟盲蝽、赣棉淡盲蝽发生;此时中黑盲蝽、绿盲蝽陆续迁出棉田。棉田周边杂草上除发生上述6种棉盲蝽外,还有异须单突盲蝽、黑肩绿盲蝽、赤须盲蝽发生,其中赣棉淡盲蝽杂草上发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泡桐是我国著名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世是河南的优良乡土树种。随着泡桐的大量栽培,害虫也逐渐发展起来,娇驼跷蝽就是其中之一。过去群众对此虫的发生、危害认识不足,以致严重影响泡桐的生长。近几年来我们对此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初步整理如下。一.分布及为害(一)、分布:娇驼跷蝽Gampsocoris Palchellus Dallas又叫长足蝽象,属半翅目,跷蝽科,国内广泛分布于浙江、湖北、四川、河北等地。本省范围内甚为普遍。如:许昌、郑州、禹县、罗山、洛阳、嵩县、民权、封丘、信阳、商城、浙川等地,凡是栽培泡桐的地区,均有此虫发生,各地发生程度略有差异。(二)、为害情况:据笔者在本省调查,娇驼跷蝽目前只为害泡桐。春季4月上旬,苗  相似文献   

9.
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对西畴县蝽次目昆虫进行调查,共采集蝽次目昆虫标本1234号,隶属于13科67属106种。其中优势类群为蝽科昆虫,有21属31种,其次是缘蝽科,有17属29种;优势种为瘤缘蝽和小皱蝽。多样性分析显示,Margalef物种丰富度以蝽科最高,其次为缘蝽科,以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低;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蝽科最高,其次为盾蝽科,以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低;Pielou均匀度以同蝽科最高,其次为盾蝽科,以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低;Berger-parker优势度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高,其次为龟蝽科,蝽科最低;不同海拔和不同行政区蝽次目昆虫在物种、数量、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和相似性上均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结构相对稳定;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海拔和不同乡镇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 (Stål) 是稻飞虱最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因此实现中华淡翅盲蝽人工饲养是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关键。采用四季豆、湿棉球、水稻茎作为生存基质人工饲养中华淡翅盲蝽,研究其对中华淡翅盲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淡翅盲蝽若虫在水稻茎上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四季豆,最低的是湿棉球,在水稻上的若虫历期显著短于在其他2个基质上。虽然在四季豆上的产卵量要显著低于水稻上的产卵量,但雌虫寿命、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与在水稻上的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湿棉球上的;在湿棉球上的卵孵化时间显著长于在四季豆和水稻茎上的时间。中华淡翅盲蝽在水稻和四季豆上种群趋势为22.9和11.2,能建立持续的种群,说明四季豆可以作为中华淡翅盲蝽室内饲养的生存基质,进行中华淡翅盲蝽的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1.
以线粒体16S rD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总科8个科23种昆虫进行了系统发育的分析,并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利用16S rDNA分子研究蝽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是适合的,能够重建蝽总科的单系性;土蝽科的位置不稳定,在蝽总科各科进化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龟蝽科与蝽科在MP树和ML树中都形成姊妹群关系,在NJ树中2个科的亲缘关系也比较近;异蝽科是最早分支出来的,表明异蝽科是所研究类群中最为原始的类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支持了将荔蝽亚科、盾蝽亚科和兜蝽亚科从蝽科中分立出来提升为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植食性盲蝽肉桂泡盾盲蝽PseudodoniellachinensisZheng、八角泡盾盲蝽Pseudodoniellatypica(China&Carvalho)、苜蓿盲蝽Adephocorislineolatus(Geoze)及淡缘厚盲蝽EurystyluscostalisStl4种卵的形态、细微结构及生物学记录.利用扫描电镜对上述种类卵进行了观察、比较.首次揭示出这4种卵的卵壳表面细微结构,卵前极呼吸角形态特征及细微构造.  相似文献   

13.
盲蝽卵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Ⅰ)(半翅目:盲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植食性盲蝽:肉桂泡盾盲蝽Pseudodoniella chinenisis Zheng、八角泡盾盲蝽Pseudodoniella typica(China&;amp;Carvalho)、苜蓿盲蝽Adephocoris lineolatus(Geoze)及淡缘厚盲蝽Furystylus costalis St14种卵的形态、细微结构及生物学记录。利用扫描电镜对上述种类卵进行了观察、比较。首次揭示出这4种卵的卵壳表面细微结构,卵前极呼吸角形态特征及细微构造。  相似文献   

14.
棉蚜天敌控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罩笼排除法评价棉蚜天敌效力以及各类天敌数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天敌对棉田棉蚜有着很强的控制作用。天敌中以多异瓢虫、方斑瓢虫、小花蝽和异须盲蝽为主,其余天敌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对馆藏2003—2011年采集于江苏省的缘蝽总科昆虫标本的鉴定,整理出38种缘蝽总科昆虫名录;其中,异稻缘蝽Leptocorisa varicornis(Fabricius,1803)、宽棘缘蝽Cletus schmidtiKiritshenko,1916、禾棘缘蝽Cletus graminisHsiaoetZheng,1964三种为江苏新纪录种。还记录了江苏省38种缘蝽的中文名,学名,异名,别名以及江苏省和全国、全球的分布情况。简述了3个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6.
对南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恰热克镇棉田及相邻荒漠过渡带三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瓢虫、草蛉、食虫蝽的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生境中瓢虫类优势种均为多异瓢虫,食虫蝽类优势种均为异须盲蝽,草蛉类优势种在荒漠过渡带为中华草蛉,在棉田中为叶色草蛉.棉田中三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和相邻荒漠过渡带中三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21-1721,1731
娇驼跷蝽是泡桐苗圃中的主要害虫,在河南1年发生3代,以成虫主要在地面枯枝落叶及杂草丛中越冬,以若虫、成虫刺吸泡桐嫩芽及叶片造成危害;温、湿度对其群体发生数量影响较大.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蝽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蝽总科下科级和种级水平的亲缘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序分析了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并基于此,以已经公布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蝽总科的113个物种和本研究的2种昆虫为内群,2种红蝽总科昆虫为外群,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均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两种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 346、14 632 bp(GenBank序列号:OP919327和OP930890)。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一致支持蝽科、龟蝽科、盾蝽科、兜蝽科、荔蝽科、土蝽科、同蝽科、异蝽科和Megarididae均为单系群;斯氏珀蝽与珀蝽为姐妹群,青革土蝽与Macroscytus subaeneus为姐妹群。【结论】斯氏珀蝽与珀蝽亲缘关系最近,青革土蝽与Macroscytus subaeneus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引言蝽总科是异翅亚目中种级分类研究得比较完备的类群,但长期以来,蝽总科的系统发育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因此对高级阶元的分类所产生的影响不大。蝽总科高级阶元(尤其是科级和亚科级)分类中存在的争论也特别多。本文综述了自50年代以来直至目前关于蝽总科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供研究该类群的分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枸杞林内捕食性蝽类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种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在枸杞林内捕食性蝽类共有4种,分别是食虫齿爪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 Pallen、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diversicornis Reuter、蒙新原花蝽Anthocori spilosus Jakovlev、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 Linnae-us,它们都捕食枸杞蚜Aphis Jsp.Gossypii、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YangetLi等小型昆虫。其中食虫齿爪育蝽D.punctulatus Fallen数量最多,最常见。这种天敌喜欢潮湿阴凉的环境,室内测定每日能捕食枸杞木虱15头。测定其捕食枸杞木虱的功能反应,数学模型为:Nα=0.6327Nt/1 0.3428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