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中国的银杏崇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传友 《农业考古》2007,(1):169-173,280
银杏树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的孑遗树种,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银杏树情有独钟,在中华大地形成了崇拜银杏的文化现象。本文仅作一探讨,敬请诸方家指教。一、银杏树崇拜的文化表现中国人对银杏树崇拜的文化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视银杏树为福树而广为种植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的文化变迁衍生出了许多富有中国风情的节日,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特质和文化传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创设计与节日文化的结合日益显著,逐渐成为节日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不仅吸收借鉴节日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肩负着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文创设计越来越呈现泛化态势,本文通过分析综述,探讨节日文化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丁武军 《农业考古》2005,24(5):166-169
农耕文化中的性崇拜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逐渐消失,成为一种固态化的民俗文化.日本爱知县的田县神社与大县神社却保存了人类文化的这一遗存,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畲族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女性文化色彩,其中,畲民的女性崇拜表现的尤为明显。畲民崇敬女性先祖、信奉女性神灵、宣扬女性智慧。畲民的女性崇拜观念独具特色,甚至成了畲族民间文学创作的一个母话题,在畲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女性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陈铨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文化及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尤其是推崇德国的狂飙运动,希望通过鼓吹力的哲学和英雄崇拜来振奋衰颓的民气,企望通过一场自救的民族战争来达成民族复兴。他以一种自觉的民族意识,建构起自己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省直至清代仍然有着较为常见的土地崇拜、稷神五谷神和农神崇拜,土地崇拜和对土地神的祭祀仍然非常活跃。与前代土地信仰相比较,清代四川民间抽象化的土地之神的地位大大下降,土地崇拜中自然崇拜的色彩渐渐消失,社神信仰、土地神信仰及田祖信仰等人格化土地神信仰成为主要形式,庙宇化和世俗化成为神灵信仰的展现方式,民间对土地的崇祀体现出典型的务实性、世俗化甚至功利化。  相似文献   

7.
以关公刀会为切入点,从文化政策观点探讨了荆州市民俗体育的发展。从竞赛组织、运作机制及未来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荆州市民俗体育活动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了关公刀会这一大型活动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期望在文化创意与观光旅游中建构文化、经济和体育相结合的发展平台,依靠荆州市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并使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8.
何圳泳 《农业考古》2015,(2):144-149,339
中国的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悠长,而茶禅文化更是作为中国的茶道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辽代统治下的河北地区在宋代中原地区传统饮茶方式和佛教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特殊葬俗形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现象。本文针对河北宣化辽墓出土的壁画及墓主人的墓葬形式以及墓主人生前的佛教崇拜等方面,在地理文化背景下诠释宣化辽墓中的茶道文化、佛教文化及其茶与禅的融合,并阐述当前茶禅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人观,强调的是天、地、人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长期指导中国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劳作的主导思想。在屯耕文化现象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窥探到屯堡先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诠释和重视,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奠定了屯耕文化这种独特文化现象的理论基础,在屯耕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崇拜是文化传承基础,体现为传承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物化精神崇拜和民族精神崇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自崇拜原动力;现代社会要处理好文化崇拜与文化传承关系体现在崇拜与迷信、崇拜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崇拜传承研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桃文化是中国树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它的花、果,还是枝干,都包含着或单一、或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桃树身上,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植物崇拜的渊源与历史及其与之相关的民间俗信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能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牛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有爱牛、敬牛的传统,充分体现了农耕民族对于生命起源的探索和祈求丰产安康的美好夙愿。陇东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耕牛崇拜习俗比较盛行,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极具内涵。本文以陇东地区的耕牛崇拜习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蕴含的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和原始图腾崇拜的内涵,对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陇东地区农耕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中华 《农业考古》2002,4(3):88-91
广西的雨神形象包括风雨雷电神崇拜 ;以对雷神的崇拜为突出 ,可从祭祀的时间、场所、祭品和主持者等方面加以区别。雨神崇拜的观念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且这种自然崇拜 ,作为宗教信仰 ,有其存在的思想基础和自然基础。广西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 ,既融合了其他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信仰 ,又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增辉添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凝聚着古人智慧和情感的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直以来被后世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甚至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许真君民间崇拜中的农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它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随之产生.许真君民间崇拜中的农耕文化,是以崇拜许真君为主要特征,在江南各农村地区存在最为广泛,对当地社会生产、生活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海翔 《甘肃农业》2005,(12):187-187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各个民族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他们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无论在祭祀、祈福、占卜、符咒、禁忌这些信仰习俗中,还是在普通老百姓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俗信形式中,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都表达了“吉祥”的母题。这里曾有过图腾的崇拜,有过对“虚的神灵”的崇拜,但最终约定俗成的的民族心理都是人们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向往和祈愿,使它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精神内涵的一条红线。它贯穿整个历史,即使在社会文明发展的今天,它依旧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亲和力的重要纽带。吉祥图——是“吉事有祥”的图纹。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艺术内容,最广泛的人在中国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里,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于传统的祝愿美好、祈求幸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对梅州客家人的植物崇拜现象和对植物的民间传统利用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民间访谈。结果表明:客家人植物崇拜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食用药用、传说象征和谐音相关;着重探讨了植物崇拜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及其影响,揭示了客家民系传统生态保护观的形成情况;分析了植物崇拜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稳定性,并对民间传统利用的植物分别按药用、食用、观赏和文化方面进行编目;同时指出了客家地区的植物崇拜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讨论了梅州客家地区的植物文化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利用传统文化对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何融融 《农业考古》2002,(2):74-75,95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但是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 ,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刚刚兴起。 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 ,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交流 ,各式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李锦山 《农业考古》2000,(1):169-178
在原始宗教体系中,太阳神崇拜属于自然崇拜范畴,这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极为普遍的崇拜形式。世界各民族,尤其是从事农业的民族,对日神的崇拜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据考古学资料,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都属于农业型文化遗存。无论中原、海岱、江汉、环太湖地区在是燕山南北、辽西乃至黄河上游的甘青,都形成了较为密集的农业种植带。这些地域,不仅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区,还是十分古老的农业种植区。较早的农作区在距今七、八千年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稍晚的农作区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众若星辰的原始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植榆历史,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起源于商周时期,周代以后得到了很大发展,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历史景象。中国古代人植榆除材用之外,还广泛盛植于道路(行道树)、河堤(护堤树)、园林(风景树)和边防(边防林),以发挥榆树的生态效应。在长期的用榆和植榆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榆树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1.榆树崇拜:视榆树为火崇拜、古代社树、神、祖先和吉祥的象征而祭拜;2.榆树诗文:视榆树为表达情感的符号;3.榆树地名:用榆树作某一地名的符号;4.榆木家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