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农业产业化是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结构转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聚集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内涵;同时农村城镇化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推进城镇化战略,用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尚未完成时,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也是农民追求和要求分享城市文明的过程。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往只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进而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 ",致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高飞 《甘肃农业》2006,(11):108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经济自身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市场农业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贫穷面貌的改变,农民小康生活的实现,关键在于党和国家提出的农业经济结构能否真正、彻底的实现调整。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又在于调整的主体即农民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特殊的城市化阶段,其主要目标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解决城市建设问题。也就是说要跳出“三农”的圈子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改变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基础问题,也是广大农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农村土地问题是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进行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化农业成为稳固国民经济基础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农村城市化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编者按]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这是长期积累和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囿于农业内部很难真正解决。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从国际经验看,加快农村城市化是由落后农业国走向发达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研究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历程、特征、速度、规模、政策等可以为推动我国城市化,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它要求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建设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最终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需要多头并进,除了继续推进农民工、城郊农民向城市转移外,还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加大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力度。居村农民市民化理当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重头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目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要克服农民市民化中的种种制约,必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城镇建设和发展、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层面、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上求得全面突破,这样方能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张敏 《新疆农业科学》2003,40(Z2):29-31
农村城市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城市化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农民身份,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应为农村城市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利用市场运作和创新机制引导、调控和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它要求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建设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最终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需要多头并进,除了继续推进农民工、城郊农民向城市转移外,还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加大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力度.居村农民市民化理当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重头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目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要克服农民市民化中的种种制约,必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城镇建设和发展、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层面、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上求得全面突破,这样方能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强化村委会经营职能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农民增收难、农村经济发展减缓的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城市化、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说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只是一个远期的目标。在农民数量得到彻底、根本性改变以前,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抗抿的规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能够使生产要素有效配置,能增加消费市场容量,可以改变就业结构偏差并填补职位空缺,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或农业的收入问题,不提高农民或农业的收入,农业和农村就无法发展,农村人才流向城市的趋势就不能改变,就没有人想在农村创业,"三农"问题就无法解决。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呢?笔者谈谈以下看法: 1 靠城市化解决农民或农业的收入问题城市化可以有两方面:一是在农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与城镇的经济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新型社区则是向城市生活方式过渡的一种方式。因此,本文将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使其紧追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进程,保证农村新型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城市化的浪潮中.农村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村矛盾的焦点。如何在保护好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条件下.构建农民的权利体系.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利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然选择,农村城市化是社会进步、农村富裕的根本标志。二者的协调发展,可以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农产品需求制约和剩余劳动力增加的双重困扰。为此,加强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引导及宏观调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主要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这3种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中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形势也一片大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三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给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问题。本文主要以三农问题以及农村经济为研究对象,对三农问题进行了一定分析,并针对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职业转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数亿农民的职业转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我国总体较低的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又制约着农民职业转化。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职业转化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失地农民权益遭到侵害的根源,指出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0.
<正> 农村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十多年来,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主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勃兴,不仅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向人们昭示了它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但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