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翠环 《河南农业》2014,(17):18-19
<正>夏玉米是高产作物,生长期短,需肥量大,除基础肥力外,补充营养不仅应全面均衡,而且要快速供应。前期全面供给,氮、磷、钾、锌肥综合补充,中后期以氮肥(尿素)供给为主,快速补充营养。一般来讲,每产出100kg玉米籽粒,约需吸收氮1.9~3.9kg、磷(P2O5)0.9~1.5kg、氧化钾(K2O)4.6~5.4kg。吸收肥量和比例的不同,主要受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等要素影响。比如,常年小麦秸秆还田的地块,就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因此,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  相似文献   

2.
以夏玉米鲁单818为供试品种,在磷肥、钾肥用量相等,氮肥用量分别在240 kg/hm2和192 kg/hm2用量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类型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比对照(CK)增产23.82%~33.79%,比一次性普通肥料施用增产1.04%~3.23%;施氮240 kg/hm2时,A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最好,施氮192 kg/hm2时B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冬小麦夏玉米品种 (系 )之间氮营养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3个冬小麦品种 (系 )中 ,93132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农大 95对氮肥反应最为敏感 ;3个夏玉米品种 (系 )中 ,西玉 3号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且对氮肥的反应较好。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 (系 )间最佳产量和最佳施氮量有较大差异。从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冬小麦以农大 95最佳 ,夏玉米以西玉 3号最高。在 180 kg.hm-2 施氮水平下 ,冬小麦农大 95和夏玉米西玉 3号氮肥利用率较其他品种 (系 )分别高 10 .5~ 11.0个百分点和 13.9~18.7个百分点 ,这说明选择氮高效作物品种 (系 )提高氮肥利用率有很大的潜力 ,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孙建新 《河南农业》2014,(21):29-30
<正>一、小麦—玉米双季秸秆非完全翻压直接还田轮作系统施肥设计(一)计算模式磷、钾与小麦氮素:肥料养分施用量=作物目标产量养分输出补充量+养分损失补充量+地力培肥养分补充量,简化表示式为:入=出+损+培。夏玉米氮素:肥料养分施用量=作物目标产量养分输出补充量+养分损失补充量+地力培肥养分补充量+小麦地表覆盖还田氮素损失量。(二)施肥计算养分综合平衡法中目标产量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NO3--N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季施氮量与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NO3--N累积量与冬小麦的产量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冬小麦季采取限氮或不施氮处理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各层NO3--N含量,与夏玉米收获后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冬小麦季施氮157.5 kg•hm-2(N240+157.5)或者冬小麦季不施氮前茬夏玉米季施氮360 kg•hm-2(N360+0)都能满足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产量、吸氮量和周年氮肥利用率相近且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夏玉米季高施氮处理,当季氮存在很大的淋洗等损失风险。【结论】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对后茬冬小麦有很强的有效性,小麦季采取节水省肥栽培,能显著减少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的NO3--N,减缓其淋洗,同时保障作物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分配应充分考虑前茬残留氮素对后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穗部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子粒形成的碳氮来源、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总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播种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和抽丝期二次追施氮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氮;抽丝期一次追施氮以及前重后轻的施氮方式导致后期叶片缺肥早衰,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影响产量,降低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夏玉米氮肥后移效应及增产机理,以期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夏玉米氮代谢关键酶、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后移使吐丝后28d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分别提高了11.99%~34.87%、8.25%~10.64%和10.00%~16.81%;显著增加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使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5.00%~9.74%。"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氮肥后移模式较习惯施氮增产5.05%,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6.87%和1.75kg/kg。[结论]超高产夏玉米区氮肥后移使灌浆期夏玉米叶片NR、GS和SPS活性维持较高水平,促进了氮素吸收利用,较好地协调了夏玉米生育后期碳氮代谢,促进籽粒灌浆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冬小麦夏玉米品种(系)之间氮营养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冬小麦品种(系)中, 93132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农大95对氮肥反应最为敏感; 3个夏玉米品种(系)中, 西玉3号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且对氮肥的反应较好。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间最佳产量和最佳施氮量有较大差异。 从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冬小麦以农大95最佳, 夏玉米以西玉3号最高。在180 kg  相似文献   

9.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寻求适合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特点的培肥途径,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肥既能持续增产,又能提高土壤抗逆性;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增产效应最大,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培肥效果最好;当地应采取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磷肥在有机肥不足时配合氮肥施用等施肥措施;对低肥力土壤,可采用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方案,以达到快速培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代谢、氮素积累、氮肥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超高产区夏玉米施用氮肥两年增产幅度分别为6.76%—9.62%和5.21%—9.80%,夏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300 kg•hm-2产量和收益最佳,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55.40 kg•hm-2;施氮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素吸收积累,可维持土壤硝态氮平衡,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6.12%和3.69 kg•kg-1。【结论】综合产量、收益、氮素吸收、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考虑,豫北地区黏壤质潮土超高产夏玉米合理的氮肥用量为255—3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氮磷配施对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浓度的影响,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基于氮营养指数模型诊断和评价玉米在不同氮磷互作条件下的氮素营养状况,可为夏玉米氮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豫玉22为试验材料,在陕西关中平原设置田间定位氮磷配施试验,设氮肥(N)用量0、75、1...  相似文献   

12.
施氮时期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情况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区高产夏玉米氮素管理、提高夏玉米植株抗茎倒伏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株形态的玉米品种先玉335(XY,高秆低穗位型)、浚单20(XD,中秆高穗位型)和京单28(JD,中秆低穗位型)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种肥(N1)、苗肥(N2)、拔节肥(N3)、大喇叭口肥(N4)和抽雄肥(N5)5个施氮时期处理,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和机械力学特征以及田间倒伏率的影响。【结果】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及机械力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0.05)。N1、N2、N3处理能明显促进夏玉米茎秆发育,植株重心、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粗、硬皮组织厚度、表皮层厚度及大小维管束数目、节间抗折力、硬皮穿刺强度和植株抗拉力均显著大于N0处理;其中,N1、N2处理夏玉米基部第3节间长粗比值显著小于N0处理,N3处理则表现出略大于N0趋势;田间倒伏率表现为N1、N2显著低于N0和其他施氮处理,N3略大于N0处理;N4处理下,夏玉米植株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N0无明显差异,节间粗、各项解剖学及力学指标显著高于N0,节间长粗比值表现为略低于N0处理,田间倒伏率较N0显著降低;N5处理对夏玉米茎秆发育无明显影响,节间各项形态学、解剖学和力学特征与N0差异不显著,田间倒伏率随着夏玉米植株重心和穗高系数的显著降低而明显低于N0处理。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各施氮处理夏玉米穗粒数、粒重及产量均显著大于N0处理(P0.05),其中,N3、N4处理穗粒数和粒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增产幅度最大;N1、N2处理穗粒数最多,但粒重较低,增产幅度低于N3、N4处理;N5处理虽然粒重最高,但穗粒数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最终增产幅度不大。【结论】合理的施氮时期可显著促进夏玉米茎秆基部节间发育,显著降低节间长粗比值,增强植株抗茎倒伏能力;种肥、苗肥作用最显著,但因粒重较低进而降低了增产幅度;拔节期施氮节间长增长迅速进而导致了节间长粗比值增加,植株抗茎倒伏能力降低,玉米栽培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大喇叭口期施氮可明显促进茎粗增加,进而降低节间长粗比和田间倒伏率,同时穗粒数和粒重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因此,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播种或苗期少量施氮,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的分次施氮措施有利于促进夏玉米茎秆和雌穗发育,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抗茎倒伏能力。关于最佳氮肥配比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的前提下,夏玉米应以施用氮肥为主,并注意增施钾肥,补施微肥。一、施肥量的确定需肥量是确定玉米施肥量的重要依据,百千克籽粒吸肥量是确定施肥量的重要参施肥量参考表(单位:千克/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枇杷采收后的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枇杷采收后,应及时追施采果肥,以补充枇杷树消耗的营养,并注意病虫害防治,培养健壮夏梢,促进花芽分化,为来年生产奠定基础。一、早施重施采后肥枇杷采后应重施采后肥,恢复树势,补充树体所需营养,同时抽发健壮的夏梢,并促进花芽分化。一般采果后立即进行,肥料以果树专用复合肥或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播前准备(一)前茬小麦重施基肥免耕直播夏玉米,因农时紧张土地不经耕翻、有机肥不施。为确保玉米生长需求,在前茬小麦播种前,应结合整地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玉米利用有机肥肥效缓慢和磷肥的后效用,达到"经济实惠,一肥两用"。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前茬小麦底施有机肥1 000~1 500kg/667m2,并增施磷肥。(二)前茬小麦秸秆处理为提高免耕直播夏玉米播种质量,争取一播全苗,前茬小麦秸秆还  相似文献   

16.
明确玉米(Zea mays L.)根系性状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是揭示玉米氮营养机制、优化氮肥管理策略的基础。以供试玉米品种‘安农591’为试材,于2022年设置6种氮肥处理,即:不施氮(CK)、氮肥全部基施(N10)、基肥70%+拔节肥30% (N7∶3)、基肥50%+拔节肥50% (N5∶5)、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 (N3∶5∶2)、基肥20%+拔节肥40%+大喇叭口肥40% (N2:4:4),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玉米根系性状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根系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氮提高吐丝期玉米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体积、根组织质量密度和根系活力,降低比根长、根比表面积和根冠比。N7:3和N5: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全株生物量较高,其籽粒产量比N10处理提高6.6% ~ 7.3%。施氮降低成熟期玉米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适当氮肥后移有提高氮肥农学效率的趋势。玉米产量与吐丝期比根长和根冠比呈负相关,与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尖数、根系体积和根系活力呈正相关(P < 0.05)。在10种根系性状中,根总长度、根系活力、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冠比对产量影响较强,根平均直径、比根长、根表面积、根组织质量密度和根比表面积对氮肥农学效率影响较强。上述性状分别反映的是玉米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根系性状。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2个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50、225、300 kg/hm~2)与种植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加延长2~4 d,适当早播可以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宜随种植密度增大适当减少;郑单958在90 000株/hm~2与15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湘农玉27号在90 000株/hm~2与22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者的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与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均适应密植机收,适当控制施氮量、增大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氮肥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氮素化肥的施用技术对夏玉米产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所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工作,曾提出在增施有机质肥料的基础上,在夏玉米播种后35天左右,将全部追肥(氮素化肥)集中一次施入农田,重施果穗肥,比较省工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此项施肥技术称为“一炮轰”施肥法,已为不少地区采取应用.但是,夏玉米当速效氮肥施入后,需要经过几天才能较明显地发挥肥效作用?全部追肥在播种后35天施入,其肥效的持续期有多久?夏玉米在全生育期中何时吸收氮肥能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是在充分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要求的前提下,对田间作业工序删繁就简或合并,以达到省工、省时、高效、增产和培肥地力的目的。一、麦秸还田培肥地力在小麦机收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底施氮肥,免耕,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播种兼带施肥,不再间苗、定苗,播种后出苗前喷洒除草剂,适时化控等。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在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措施中,增加播种密度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目前推广精量、  相似文献   

20.
氮肥后移条件下减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氮肥后移是有效减少氮肥投入的前提。本试验以国审玉米品种辽单575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减少氮量下不同施氮模式(T_1:25%基肥+75%大喇叭口肥;T_2:30%底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T_3:1/3底肥+1/3拔节肥+1/3开花肥)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减氮后移处理N_(180)T_2显著提高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与常规施氮水平N_(225)相比,减氮N_(180)有利于提高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与传统施氮模式(N_(225)T_1)相比,氮肥后移且减少氮肥投入N_(180)T_2能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7.43%和14.94%。综上所述,氮肥后移模式为30%底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时,可以减少氮量到18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