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东胜区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持续增长,耕地、沙地和其它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2000年-2005年增加、2005年-2010年减少,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和沙地面积减少变化显著。景观指数变化特征是: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增(PD)加、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减少,破碎度指数(CI)持续增高,景观格局逐年破碎化;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增加,景观异质性提高;平均形状指数(SHAPE-MN)增加,斑块的形状由复杂趋于简单,环境资源斑块逐渐减少,引入性斑块将增加。景观类型转移主要特征是:①耕地转向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林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806.6hm2、3 679.1hm2和2 109.8hm2;②草地转向林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456.9hm2、3 136.4hm2、2 552.8hm2和1 374.6hm2;③沙地和其他未利用地转向草地,转移面积分别是2 882.9hm2和3 327.3hm2;④还有638.3hm2水域转移成未利用地,1 064.5hm2林地转移成草地。  相似文献   

2.
程爱国  吴楠 《安徽农学通报》2023,(1):99-102+109
林地变化关系到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影响区域的环境变化。该文对东至县2期土地覆被数据进行叠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0年间,东至县林地面积小幅减少共449.4 hm2,全县15个乡镇中,仅洋湖镇林地面积增加0.18 hm2,9个乡镇的林地面积不同程度减少,其中面积减少的林地类型主要是有林地,5个乡镇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2)林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来自于建设用地扩张对林地的侵占,其中对林地影响最大的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其次是工矿用地,然后是城镇用地;(3)林地面积变化强度最高的2个乡镇分别是沿江的香隅镇和东流镇,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对林地的影响,上述乡镇需加强林情监测,控制工矿开发强度,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选择现阶段发展较快的中小型城市—湘乡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五期(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遥感解译数据,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特征演变以及2000—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特征演变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增加速度快于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大部分来源于耕地和林地;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扩张都处于不健康状态,城镇与乡村人口增加速度慢于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受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及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农村建设用地变化主要受人口非农变化率以及农村固定投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衢州市2010年1月~2013年12月林地征占用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衢州市林地征占用的基本情况,提出林地管理思考,为政府发展地区经济和保护生态出好对策。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太湖县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情况,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改善境内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项目建设与使用林地之间的矛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保护林地的角度探讨了项目建设合理利用林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屯溪区2009年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GIS10.0为数据加工与分析平台,建立不同林地类型遥感影像解析标志,进行林地小班界矢量化数据采集,生成.Shp格式小班图形数据,与小班属性数据链接,形成屯溪区林地小班图形与属性数据库,并对林地结构、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及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屯溪区林地面积5 364.35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 451.43 hm2,疏林地面积13.86 hm2,灌木林地面积536.44 hm2,未成林地面积327.88 hm2,苗圃地面积10.93 hm2,宜林地面积19.14hm2,其他林业辅助生产用地4.67 hm2,以有林地居多,占林地面积的82.98%;林地保护等级共有3级,各等级林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Ⅳ级林地面积>Ⅲ级林地面积>Ⅱ级林地面积;全区林地分为4个主体功能区,包括北部生态公益林区、西部与南部休闲游憩观光风景林区、东部重点旅游风景林区和东南部城郊防护林区。该研究为制定屯溪区林地1张图、实现林地资源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欧洲宇航局全球气候变化计划(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2000、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林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一带一路"沿线林地呈下降趋势。俄罗斯、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以及印度等林地面积下降突出,仅中国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转为耕地(52 473 km~2)和草地(14 848 km~2)是主要转出类型,耕地转为林地(19 539 km2)以及林地内部转移(386.55 km~2)是主要转入类型。俄罗斯和中国林地转入面积较大(>20 km~2),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俄罗斯等林地转出面积较大(>2 000 km~2)。  相似文献   

8.
以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沙市5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出了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各地类实际面积的转移矩阵以及2010201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各地类实际面积的转移矩阵以及20102030年每10年间隔的各地类预测面积的转移矩阵,分析了长沙市19902030年每10年间隔的各地类预测面积的转移矩阵,分析了长沙市19902010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并对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土地利用/覆被转移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19902010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并对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土地利用/覆被转移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19902010年建设用地保持持续高速增加,而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并且绝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2)在20102010年建设用地保持持续高速增加,而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并且绝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2)在2010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会保持大致为6658.7 hm2/年的增速继续增加,增速大约为2000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会保持大致为6658.7 hm2/年的增速继续增加,增速大约为20002010年的两倍,此期间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林地面积的减少;(3)到2020年左右,长沙市各个地类的土地利用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4)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社会因素为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黑龙江森工集团2009年林地“一张图”成果数据,利用2010—2013年多源遥感数据,结合2010年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成果及其他林业经营资料,实践了遥感样地判读与地面样地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大样地调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 1)黑龙江森工集团可系统布设间隔20 km的大样地231个,面积以4 km×4 km为宜,对林地面积估计的总体变动系数为14.41%;2)遥感数据对大样地各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0.68%,以有林地96.82%最高,且遥感数据分辨率降低会导致地类可判读性的降低,分辨率提高则有利于提高判读精度;3)不同面积大样地对林地、有林地面积监测结果的影响差异不明显,4 km×4 km大样地调查得到2013年林地面积899.53×104 hm2,占土地面积的89.47%,其中有林地面积876.81×104 hm2;4)2010—2013年森林面积净减5.94×104 hm2(年均减少1.48×104 hm2),与封育相比造林更新是促使森林增加的主要途径,毁林开垦、森林采伐和林地征占用是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基于大样地区划调查的森林面积监测方法科学、经济,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的优势,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应用效率,提升了森林资源变化的动态监测能力,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宜阳县1995~2008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和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分析土地类型变化及其所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995~2008年期间,宜阳县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趋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呈现减少趋势,滩涂、水域和其他农用地变化幅度较小;土地类型面积变化导致了宜阳县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宜阳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优化,有助于生态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逐渐加快,各地建设项目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其中征占用林地的项目也开始呈上升趋势,对于征占用林地申报材料的编制已经成为林业部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本文以征占用林地申报材料编制和有效策略进行探讨,简述要做好申报材料的前期工作,落实每项工作内容,确保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沙市5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出了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各地类实际面积的转移矩阵以及2010~2030年每10年间隔的各地类预测面积的转移矩阵,分析了长沙市1990~2010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并对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土地利用/覆被转移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1990~2010年建设用地保持持续高速增加,而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并且绝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2)在2010~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会保持大致为6658.7 hm2/年的增速继续增加,增速大约为2000~2010年的两倍,此期间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林地面积的减少;(3)到2020年左右,长沙市各个地类的土地利用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4)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社会因素为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6~2009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灰色模型,对昌吉州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并根据该模型的独有的特点,预测了其后10年昌吉州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昌吉州耕地增加2 664.39 hm2,林地增加1 478.64 hm2,园地增加667.63 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594.07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加72.19 hm2,交通运输用地增加52.31 hm2;草地面积减少388.42 hm2,其他用地面积减少10 008.58 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县级尺度下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特征,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总体特征为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2)在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5年3个研究期中,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强度从大到小依次是1990—2000年、2010—2015年、2000—2010年。(3)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小幅下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以长江为分界线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4)1990—2015年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贡献率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林地、草地和耕地,而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较小。(5)1990—2015年,导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耕地和林地转型为建设用地、林地转型为耕地以及林地的内部转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类的方法。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和ARCGIS为主要的处理分析工具,以1998年、2006年和2018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1998—2006年、2006—2018年以及1998—2018年淮安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并从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空间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1998—2006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呈现"两增四减"。耕地及农村用地面积相对分别上涨538.880km~2、370.210km~2;水体、林地、城镇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101.485km~2、85.454km~2、174.539km~2、547.612km~2;(2)2006—2018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呈现"三增三减"。水体、农村用地、城镇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17.545km~2、464.800km~2、610.411km~2,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分别下降434.125km~2、19.350km~2、839.281km~2。(3)1998—2018年的20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四增两减",即:农村用地、水体、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减少。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结论: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方法是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林地退化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永安市、连城县、漳平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林地土层厚度、林地土壤侵蚀、林地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等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RS技术提取各指标专题信息,生成林地退化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无退化林地面积289 204.20 hm2,轻度退化面积264 772.24hm2,中度退化面积142 851.71 hm2,严重退化面积60 473.69 hm2,剧烈退化面积139.99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38.18%、34.96%、18.86%、7.98%、0.02%;3县(市)中永安市林地状况最好,漳平市次之,连城县最弱;研究区林地退化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阜蒙县林业用地多为平原及低山丘陵,受自然条件影响,林地生产力较低,相同立地条件下,造林与种地相比经济收入相差过大,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不高,虽有工程造林项目推动,小开荒及无林地面积仍然达到4.60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8.70%,通过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引进新品种及新技术,提高林地生产力及经济收入,从而提高群众造林积极性,增加有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被率。  相似文献   

18.
旨在了解人类活动对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为研究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晋北地区2008—2013 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rcGIS 等软件的技术支持下,解译影像处理数据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域近5 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 年期间,晋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62561.10 hm2,林地增加55774.23 hm2,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增加22895.49 hm2,草地减少15395.60 hm2,水域面积增加1090.24 h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1803.29 hm2。这与研究区域在研究时段内大量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等人类活动相关。综上,2008—2013 年期间,晋北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建设工程也越来越多,为了保护生态平衡,需要对征占的林地进行可行性分析。本文主要围绕建设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展开分析和论述,在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分析的意义基础上,分析该项工作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全面加强建设工程领域占地可行性分析质量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利用莆田市1995、200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面积变化和空间转换2个方面分析莆田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Markov模型对莆田市未来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进行预测,采用Markov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对未来林地空间格局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1995—2015年,林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农用地;农用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林地、建设用地和裸露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裸露地、农用地和水体;水体面积持续减少;裸露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坡向、高程、距裸露地距离、距农用地距离、距林地距离、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7个因子对林地转出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至2035年,林地的比例将减少至40.37%;2015—2035年,林地转出的位置主要分布在仙游县和涵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